黃潔琳
(516000 惠州市惠陽區廣播電視大學 廣東 惠州)
勞動法視域下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黃潔琳
(516000 惠州市惠陽區廣播電視大學 廣東 惠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自從1987年制定的退休年齡相關政策之后,直到現在也沒有再對此政策作出過多的改變,而傳統的退休政策在某些方面已經不適用于現代的社會需求,因此呼吁退休年齡的延遲改革也越來越多。在醫療衛生有所改善的今天,在勞動法視域下延遲退休年齡對緩解社會保險壓力有著很大的幫助,老齡化的問題也會隨著延遲退休年齡能夠得以改善。本文著重對在勞動法視域下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提出了相關建議與改革的意見。
勞動法視域下;延遲退休年齡;建議與改革
近幾年對于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改革,在社會當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牽扯到我國人民的福利問題,在政府與相關部門之間也是一項重點的研究項目。國內經濟的發展也帶動著對工作崗位要求的提高,老年工作者在其固有的工作崗位上已經有著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延遲退休年齡無疑是一種對社會資源的再合理利用,同時有著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在企業中,對企業的發展也是一項很大的幫助。
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各項基本政策都在隨著時代發展逐步的得到完善與改革,而傳統的退休年齡政策卻一直沒有什么變化。我國早年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中規定,男性職工年滿60周歲,一般工齡滿25年,企業工齡滿5年;女性職工年滿50周歲,一般工齡滿20年,企業工齡滿5年,即可退休。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在《勞動法》中規定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年齡,男性為60周歲,女性為55周歲;企業單位男性為55周歲,女性為50周歲,這樣的政策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確實起到了規范性的作用,但現如今國情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我國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還是社會條件等各方面因素都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退休制度理應也隨之有所改進。因此,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對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改革設想,并給出了改革的設想方案。面對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的問題,相關部門提議將法定退休年齡延遲到65周歲。現如今對于企業員工與用人單位約束的規范是簽訂的勞動合同,而在《勞動法》的第二條中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這也就是說,國內涉及到勞動關系的內容都可以由《勞動法》來規范。因此筆者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應當在《勞動法》中進行相應地規定,這樣能夠為大部分的員工所受用,以此來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減少社會壓力、提高社會當中的可持續發展力。
延遲退休年齡有利于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同時也是一種對人力資源的合理再利用。但這個問題之所以會引起社會上的關注與討論,是因為延遲退休年齡仍舊存在優勢與弊端的爭論。首先是延遲退休年齡的優勢,通常在年老退休之后,大部分的收入是靠著國家提供的養老保險金,而我國人口壽命的增長也使得人口老齡化的情況增多,國家需要提供的養老保險金的數額也在逐年增加,這對我國的政府財政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延遲退休年齡不但能夠減少政策財政的輸出,同時還能使公民在身體還允許的情形下在工作崗位上為國家與自身繼續創造利益,以此能夠達到一個較好的良性循環。有專家在這一方面進行過計算,如果退休年齡延遲一年,那么在這一年中將會為國家的養老統籌基金增加40億元,減少160億元的支出,這在很大的程度上緩解了政府的財政支出負擔。同時,在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員進行工作也是對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豐富經驗的員工在工作的程度和問題的處理上都會提高很多,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對人才的保留。
凡事都有利有弊,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弊端同樣也非常的明顯。其一是出于人文思想的考慮,大部分在職人員不愿延遲的退休的原因也是因為希望能夠早點休息,無論是從人力資源的分析還是人均壽命的增加,一個民主社會都不應該離開民主的思想[1]。因此,從人文思想的角度來看,不能單純因為人均壽命的增加而按比例進行退休的延遲,這是醫療與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我國的公民都能夠生活的更加健康和平穩,而不應該是為了增加員工的工作年限。其二,延遲退休年齡也就意味了年輕人就業的競爭壓力更加巨大,我國人口眾多,年輕人的就業率本就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延遲老員工的退休年齡也就導致原本會空缺出來的職位,現在有了填補,年輕人無論是在社會閱歷上還是在工作經驗上都無法與老員工相互比擬,使得現在的年輕人更加難以找到工作,情況嚴重時還可能會激發出社會矛盾。這也就導致了,年輕人想工作卻找不到工作,老年人想退休卻無法退休。
3.1 制定科學的《勞動法》規范和保障延遲退休的政策
在對《勞動法》進行修改時,必須要保證勞動法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并舉,讓我國的公民能夠妥善的接受其中的延遲退休政策,需要保障公民的主權不會受到侵犯,同時又能夠合理的利用好當前的人力資源,明確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將延遲退休政策的優勢展現出來,以此來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還需要加強相關數據的分析,將公民延遲退休對帶來的經濟收益與之其延遲退休的損失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對比的方式不能只是單純使用數字來進行對比,更應該考慮其中的人文思想,根據對比的結果制定出科學的《勞動法》方案,以保證我國公民能夠接受此項新的政策[2]。例如,在上文中提到延長退休的經濟數據中,政府可以根據經濟數據為公民退休之后的福利做出改變,增加公民的工作年限,適當的提高退休之后的公民福利,使公民能夠認同延遲退休政策的可行性。
3.2 規范延遲退休政策的法律實施過程
退休權是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而任何權利都需要有法律的保障。因此,政府需要規范延遲退休政策的法律實施過程,保證延遲退休能夠按照法律穩步的進行下去,同時也能夠通過法律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權利。《勞動法》中對公民的權利有過闡述“不論是對公民權益抑或政治權利,抑或對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的權利,我國都要進行保證”。同樣,在延遲退休的政策中也需要給予相應的法律實施過程,要保證公民在各方面的利益能夠得到均衡。而相關法律的實施,可以根據公民不同的狀況,進行不同實施方法。例如,對于健康狀況不好的員工,法律可以規定其退休年齡減少,使其能夠得到早日得到休息,以保障公民的身體健康[3]。對于收入不同的人群,法律也可以規定收入達到某一限度的人群延遲退休,而收入較低的人群可以提前退休,建立制度靈活處理不同的情況,力爭既能保障公民的利益,同時也能夠增加國家的利益的方案推行。所以,延遲退休的政策必須要規范其法律實施過程,只有法律實施過程加以規范,公民的權利才能夠得到保障。
3.3 改善年輕人的就業率
延遲退休政策最大的影響就是現階段還在找工作,以及即將離開大學馬上要進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老員工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無可厚非,而對于本有升職空間或是本有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來說,與經驗豐富的老員工難以競爭,這也導致員工容易喪失工作的熱情。因此,政府需要改善年輕人的就業環境,通過政策的指引與經濟的建設增加現在年輕人的就業率,幫助他們在延遲退休的條件下能夠找到適合自身的崗位,早日踏入工作的環境當中。還可以制定相關的法律來約束企業中的老員工,讓老員工在達到一定就業年限之后能夠退到一些不重要的崗位之上,這樣不但能夠使老員工的工作更加輕松,還可以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與發展空間。同時,提高我國的經濟建設也是提高年輕人就業率的一種方法,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增加國家自身的實力,為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增添多個工作崗位,只有年輕人就業問題得到了解決,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最大障礙也就得到了解決,也能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提供更好的支持與保障,防止因延遲退休而涌現年輕人高失業率,從而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
綜上所述,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是一項能夠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和人力資源利用率的良好手段,但延遲退休在社會中探討不斷也是因為在這其中還有這許多弊端與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只有制定科學的勞動法政策、規范法律的實施過程、解決年輕人的就業困難問題,才能夠使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并發揮出其真正的收益來。
[1]廖娟.勞動法視域下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探討[J].法制博覽,2015,24:60.
[2]王景平.延遲退休年齡的勞動法思考[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02:237.
[3]李和林.勞動法視域下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評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3: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