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媛媛
(100875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北京)
論我國約束性自由心證制度的構建
牛媛媛
(100875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北京)
自由心證制度是被當今世界各國廣泛認可的證據制度,它是法官基于理性和良心對證據進行自由判斷進而實現事實認定的制度。自由心證制度的意義在于其靈活性以及對權力濫用的限制。目前,我國立法雖未明確規定自由心證制度,但自由心證卻在實踐中被廣泛適用。我國應當建立合理的約束性自由心證制度,從審前、審中、審后三個階段來對自由心證進行約束。
自由心證;證據制度;約束性
所謂自由心證,就是說,證據的價值或者證明力不由法律事先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法官和陪審員在審判中可以運用自己具有的“人類普遍認知能力”來自由評斷具體案件中各種證據的證明力。由此可見,自由心證是一種關于證據判斷和事實認定方式或標準的主義或學說。
自由心證使法官擺脫了法定證據制度下條條框框的束縛,法官可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來運用證據挖掘事實真相,這有利于打破訴訟僵局、促進司法效率。隨著證據制度的不斷發展,我國民事證據法律法規中有了自由心證的相關規定,從這些規定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我國法律中體現著自由心證的精神和原則,但是規定卻是籠統概括的,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自由心證制度目前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顯得較為混亂,特別是法官濫用自由心證的問題比較突出。本文在吸收已有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就自由心證的基礎理論與我國目前立法、司法現狀作出分析,提出了合理限制自由心證的建議。
我國三大訴訟法中都尚未明確規定自由心證制度,但是自由心證卻不可避免地廣泛滲透于我國的訴訟活動中。原因就在于,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汲取科學方法的過程,自由心證以其科學性和合理性而存在并被運用。
(一)自由心證制度在我國民事訴訟領域的適用
目前我國民事訴訟法并沒有明確規定自由心證制度,但在一些法律法規的規定中卻體現著自由心證的基本原則。例如: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4條規定、最高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8條規定、第79條規定,以上法律條文首先強調了法官在判斷證據的時候要依照法定程序、依據法律規定。同時,更加強調了法官應當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依據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經驗和邏輯推理以及法官職業道德對證據進行獨立判斷,并將判斷的理由和結果公開。因此,從法官審查證據、判斷證據證明力大小、闡述判決理由等不同的角度,體現了自由心證的原則。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上述法律條文的規定都是抽象的,僅僅從原則上規定了法官的自由心證,因此,可操作性不足。而我國所面臨的問題是當前法官隊伍素質良莠不齊,像類似這樣粗陋的法律條文可能會帶來法律效果的不確定,從而導致司法秩序混亂,滋生腐敗,不利于社會公平正義。
(二)自由心證制度在我國刑事訴訟領域的適用
在刑事訴訟領域中,自由心證在我國并未成為一種證據制度,但與民事訴訟領域一樣,它作為一項判斷證據的原則或方法在司法實踐中并非不存在。
從我國刑事訴訟法典來看,現行立法對證明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我國刑事訴訟法第6條規定、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對被告的有罪判決必須達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這一原則對證據采信有著嚴格的要求,但是這種嚴格的要求只是一種期望值,而且正是這種難以到達的標準使其具有難以操作的抽象性;又正是由于這種抽象性使得無論是基本法律還是司法解釋都沒有明確使之具體化。所以,這項原則是非常難以把握。
除此之外,相對于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國家而言,我國法官在對證據進行審查判斷時往往享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換言之,我國法官受到更少制約。例如,普遍存在的證人不出庭現象,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不嚴,判決理由的不公開,法官享有庭外調查權,證據規則的缺乏等,使得我國法官在形成自己心證的過程中享有相當大的自由度。可以說,我國法官在司法實踐中運用的是一種不受約束的自由心證。
(三)自由心證制度在我國行政訴訟領域的適用
在行政訴訟領域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 54 條規定:“法庭應當對經過庭審質證的證據和無需質證的證據進行逐一審查和對全部證據綜合審查,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進行全面、客觀和公正地分析判斷,確定證據材料與案件事實之間的證明關系,排除不具有關聯性的證據材料,準確認定案件事實。”
(四)小結
我國目前三大訴訟領域雖未明確承認自由心證制度的存在,但事實上在司法領域,自由心證制度廣泛存在并發揮著作用。并且,由于法律并未明確規定自由心證制度,因此實踐中的自由心證的適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不規范的問題。相較于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國家而言,我國的法官在對證據進行審查判時受到更少的制約,享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這就賦予了我國法官有相當大的自由空間來形成自己的心證。然而,我國現階段法官素質良莠不齊,在面對如此缺乏約束的自由心證時難免會滋生腐敗,因此,我國法官在司法實踐中運用的這一種缺乏限制與約束的自由心證應當通過構建相應的制度來完善,使得自由心證制度的優勢能夠在我國三大訴訟法領域得以發揮。
自由心證制度具有明顯的優越性,而我國目前并未真正意義上確立自由心證制度,因此自由心證在我國司法中處于混亂狀態。要想獲得準確合理的心證,就必須在保障法官心證能夠自由行成的同時,設置一些約束自由心證的規則,以防止法官恣意妄為。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法官的自由心證進行合理約束。
(一)自由心證的審前約束機制
1.完善法官遴選與培訓機制
在我國,作為事實裁判者的法官應當是自由心證的主體,因此,法官能否在判斷證據和認定事實方面得到信任就成為了自由心證制度能否被采用的關鍵,也就是說,在我國構建自由心證制度首先應當得到約束的就是法官的資質問題。
作為自由心證的主體,法官不僅要有深厚的法學學識素養,更加需要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擁有了理性和良心,才能正確的判斷證據、認定事實,這樣的心證才能是合理的和公正的。然而,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就是法官素質良莠不齊,法官選拔制度不夠嚴格,法官理性思維能力、職業倫理道德和專業素養不能得到保障。除此之外,還存在著法官裁判案件受制于上級領導、上級單位等非理性因素,使得法官不能夠獨立作出裁判,法官獨立性也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首先應當完善法官遴選機制,嚴格法官準入制度。同時,還要加強平時法官日常培訓,增強法官業務能力,在人的因素上對主觀任意性進行合理制約,使之成為自由心證制度的合格主體。
2.完善證據裁判原則
證據是自由心證的核心因素,只有具有證明力的證據才能夠進入自由心證階段,成為法官心證的對象。而證據是否具有證明力卻并不是法官心證的內容,這就需要由外部規則來對其進行限定。
(二)自由心證的審中約束機制
1.證明標準法定化
證明標準作為法官自由心證的最下限,對法官的自由心證的形成了一種內在限制。法官自由心證的結果必須要接受證明標準的衡量,只有在達到證明標準的情況下才能夠對案件作出判斷。德國漢斯普維庭教授的觀點曾形象說明了兩者的關系,如果說自由心證僅僅限于檢測證明標準是否成功,那么證明標準則是一把尺子,衡量何時證明成功。因此,筆者認為應當確立客觀的證明標準體系,以指導法官內心的確信將法官的主觀狀態和客觀的證明標準相結合,以達到事實認定活動主觀和客觀的相統一。
2.完善合議庭制度
合議制的作用一方面體現在克服法官個人在學識和經驗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對法官個人主觀隨意性的限制。因為法官作為自由心證的主體,如果個人經驗和學識不足,極容易產生在證據取舍和事實認定方面的隨意性。而在合議制度下,整個評議過程是相互制約的,最后得到的結果不再是某個人的判斷,而是一種多主體的判斷,這樣有利于集思廣益,在多種意見充分融合與碰撞之后形成合理的心證。可以說合議制能夠有力地約束法官主觀擅斷,是保障法官自由心證客觀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制度。因此,堅持和完善合議制度是構建我國自由心證制度必不可少的要求。
(三)自由心證的審后約束機制
1.完善判決理由公開制度
判決理由公開制度,就是法官在判決書中應當載明法官形成心證的證據基礎、證明評價的過程,實際上是對法官認定事實的心理過程的描述。我國《民事證據規定》第64條和第79條規定中都指出法官應當公開判決理由及結果。法官對其判決的理由和結果公開,這就使得當事人、上級法院、社會輿論以及媒體能夠對法官心證形成的合理性進行監督,這樣有利于防止法官的恣意妄為,對法官的心證活動產生約束。
2.完善上訴制度
上訴制度對自由心證的限制主要體現在事前,即在認定事實時對初審法官形成一種觀念上的制約,使其明確其心證要受到上級法院的審查和監督,這樣可以督促法官在證據取舍和事實認定方面不至于肆無忌憚地違背經驗法則和邏輯規則,有助于法官的合理心證的形成。
通過本文的論證分析,我們應該能夠明晰,自由心證制度相對于神示證據制度與法定證據制度而言,是人類認識水平不斷提高,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體現。我國法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自由心證制度,但是自由心證在我國實際上是一直存在著的。與其盲目否定、排斥,不如理智的加以確立、規范。使其更加科學、合理。建立約束性的自由心證制度,完善自由心證的保障和制約機制,是司法公正和人權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當前證據立法和司法改革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1]何家弘,劉品新.證據法學[M].第五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劉春梅.自由心證制度研究:以民事訴訟為中心[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3]鄭未媚.自由心證原則研究——以刑事訴訟為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
[4]劉震.論法官自由心證的限制—以南京彭宇案為例[D].太原:山西大學,2012.
[5]劉丹.論民事訴訟中的自由心證制度[D].北京:燕山大學,2013.
[6]宋麗婷.論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證明標準[D].北京:內蒙古大學,2014.
[7]遲艷薇.論刑事訴訟中的自由心證制度[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6.
[8]楊厚瑞.論自由心證的保障和制約機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2.
[9]郭敏.論自由心證的制度保障—以民事訴訟為中心[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13.
[10]朱東徽.自由心證制度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5.
[11]管鋒.論自由心證在我國行政訴訟中的運用[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10.
[12]方小宇.論自由心證原則在我國司法中的理解與把握[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2.
[13]鄭薇薇.現代自由心證制度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6.
[14]張文娟.論行政訴訟中的自由心證[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7.
[15]于曉惠.動靜結合下的自由心證制度[J].法制博覽,2014(11).
[16]汪海燕 胡常龍.自由心證新理念探析——走出對自由心證的傳統誤區[J].法學研究,2001(5).
[17]李祖軍.自由心證與法官依法獨立判斷[J].現代法學,2004(10).
[18]龍宗智.印證與自由心證——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模式[J].法學研究,2004(2).
[19]朱海蓉.論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自由心證制度[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
[20]王德新.論約束性自由心證制度的構建[J].遼寧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8).
[21]李漪.論我國的證明標準-兼議與自由心證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4(12).
牛媛媛(1992~),女,山西太原人,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民事訴訟法學與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