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霞
(201701 上海政法學院 上海)
完善我國自貿區知識產權行政監管體制的思考
張旭霞
(201701 上海政法學院 上海)
自2013年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為適應國際上投資與貿易服務發展的需要,推動貨物貿易的加速發展,自貿區建立了“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監管模式,對自貿區知識產權行政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對完善自貿區知識產權的行政監管體系作了幾點思考。
自貿區;知識產權;行政監管;糾紛解決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國際大環境下,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知識產權的發展與保護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我國身處全球經濟的重要地位,同樣高度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而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作為司法保護的一種補充或輔助手段,在得到普遍運用的同時仍需要對其完善。
(一)明確海關行政機關的執法權限
保障海關在自貿區內履行職責,對貨物實行知識產權保護的首要前提是要在立法上將海關在自貿區內的執法權限明確規定下來,保障海關在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時具有法律依據。為了促進貿易便利化,自貿區內實施放寬政策,海關在自貿區內采取較為簡單的程度對通關和邊境程序進行監管,并在稅收方面提供有別于區域外的優惠政策,但不意味著海關在這一區域內監管執法權的喪失。因此,國家需將海關在自貿區的監管執法權通過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下來,為海關行使監管執法權提供法律依據。
(二)堅持“主權優先、兼顧地域性”的監管原則
上海自貿區的貨物與傳統意義上的進口貨物不同,從物理位置上來講,自貿區的貨物已經位于中國境內,但是其并不一定會進入中國市場。這就必然會產生如果對不進入中國市場的貨物實施知識產權監管,將與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原則發生沖突。為了知識產權保護與貿易便利化的協調平衡,對自貿區的貨物應當實行分類監管。如果進入自由貿易園區的貨物只是在園區內過境,并不是在自貿區內的市場交易,也不是進入我國關境內銷售,園區內的海關就不能以侵犯我國知識產權而采取知識產權保護①。如果是自貿區內的制造、加工、貼牌等侵權行為,我國海關也享有海關管轄權,在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時優先適用主權原則和屬地原則。對單純過境貨物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時,應采用“目的國違法”的規則。只有根據目的國的法律認定為侵權貨物時,我國才可以實施相應措施。
(三)建立國家間海關聯動機制
自貿區內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主要包括制造、加工、貼牌等。產品原產地的改變,必然會使海關的風險分析參數發生變化,造成海關查獲侵權產品的阻礙。由于缺乏國際合作平臺,使得貨物的知識產權信息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被追蹤、核實。因此,世界各國之間應該相互合作,建立國家間的海關聯動機制,特別是針對流動性較大的過境貨物,建立中國海關與侵權風險較大的國家機構之間的知識產權數據分享平臺,以及時掌握貨物的相關信息、提高貨物的通關效率并便于貨物出口國跟蹤涉嫌侵權的貨物。②
由于自貿區不僅涉及傳統的貨物貿易,還涉及各類新型領域的其他貿易內容,因此,建立由海關和知識產權綜合監管局組成的二元市場監管體系,是實現自貿區內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效途徑。二元監管模式下,通過機構改革,設立知識產權綜合監管局,與海關相互協調與配合,共同實施對自貿區知識產權的市場監管。綜合監管局直屬于自貿區管委會,通過各種線上線下平臺設立維權投訴窗口,統一受理知識產權案件。同時建立集中執法機制,統一行使專利、商標、版權行政管理和執法權,構建行政案件的快速鑒定和處理機制,以高效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另外,建立與海關、法院、檢察院以及其他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對自貿區內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進行及時高效的保護。③二元監管模式通過增加綜合監管局這一行政部門,對案件管理方式進行改進,同時建立與海關的聯動機制以及對案件快速處理的機制,大大提高了自貿區知識產權監管的效率與質量。
建立自貿區內的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有其必要性④。首先,知識產權案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往往會牽扯到相關專業的技術性問題,這些技術性問題對于案件的審理和法律判斷具有非常重要作用。而法官對相關的專業技術問題而言是“門外漢”,構建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成為處理知識產權案件的首選方式。其次,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可以節約有限的司法資源,并且針對不同類型的案件可以選擇更為合適的糾紛解決方式,實現保護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第31條明確規定,“鼓勵和支持專業機構提供知識產權調解、維權援助等服務。”這為中國(上海)自貿區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提供了法律依據。構建自貿區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應本著從自貿區實際出發,結合自貿區特點,探索適合自貿區發展的糾紛解決機制。一方面,需要加強對行政調處、司法調解、司法訴訟、行政仲裁等各類機制的自身建設,并做好各種機制之間的銜接協調,通過制度優勢發揮應有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多元機制的引導與保障機制建設,做好各類調解機制之間的銜接,從而維護法律的權威,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注釋:
①參見張偉君:《自貿試驗區怎么保護知識產權》,東方早報,2013年11月12日,第009版。
②參見許春明、朱令:《自貿區海關保護的困境及應對》,上海法治報,2014年10月22日。
③朱令:《自由貿易園區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上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④參見崔汪衛:《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現代經濟探討,2014年第3期,第68頁。
[1]鄭國輝.《中國(上海)自貿區知識產權若干法律問題》.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第29卷第4期,2014年7月.
[2]俞立嚴.《自貿區將探索知識產權保護新規》.東方早報,2013年10月11日.
[3]陶蔚蓮,李九領等.《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與海關監管制度創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4]袁志剛主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戰略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