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艷
遼寧職業學院
高效化高職英語教師評價體系建立的實踐探究
吳秀艷
遼寧職業學院
高職引進英語教師評價體系是具有很強的導向性的,如對課堂教學的導向性、對學生評價模式轉型的導向性等。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師的評價體系存在諸多問題,應以英語語言知識為本,采用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方法,對高職英語教師評價體系予以構建,通過科學高效的高職英語教師評價體系,促進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完成高職院校教學教育機制體制改革的目標。
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教學改革
評價工作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英語教學在高職課程教學中又是非常主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因此更加需要建立高效的評價體系,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內容,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通過信息和反饋的意見改進教學質量,完善教學方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最終形成高效的教育成果。評價體系從當前的實踐效果來看,比較有成效的就是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如果能將二者優勢互補,定能形成高效的高職英語教師評價體系。
1.1 從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結果來看,單一性是其弱點。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注重對學生的中介性評價,例如單元測試、期中期末考試等等,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最終參照依據,容易對過程中的成果予以忽視,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予以壓制的問題。難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綜合素養的培育。因此,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全面發展容易成為空談。
1.2 傳統的高職英語實踐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主要以輸灌知識為內容,將教材內容進行傳授,教師是傳授知識者,學生是被接收者[1]。
1.3 傳統的教師評價標準包括備課、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環境等等教學大綱的執行是被重視的內容,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力的培養卻被忽視。教師定位過于單一使得教學方法上也出現死板的情況,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對未來職業的定位也較為迷茫。
2.1 在高效的項目化的高職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從課堂的主導者變為項目活動的指導者,在項目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尋找項目,通過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針對課題尋找答案,順應項目和活動的發展,參照全面的資料,如書籍、網絡、實踐經驗豐富者等等,通過對項目活動的參與,教師成為了項目的指導者和顧問,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新知識,掌握新內容。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是協調者,帶領團隊進行思路和方法上的探索與實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帶動弱一點的學生跟上團隊進度,提高基礎薄弱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提高團隊合作的能力。
2.3 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標準也發生了轉變,由原有的以成績和教學大綱任務的完成為標準,轉變為項目的設立、輔導、項目的階段性完成情況以及項目收到的效果為標準。
3.1 高職教育體系組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的條件和發展歷程上較短,因此,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受到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的影響的。以學科知識為評價的標準一直是高職英語教學的定位。因此,通過英語等級考試等作為終結性評價方式,使得學生的職業能力得不到真正的發揮,只能按照統一的標準的規范的考試模式,學習詞匯、語法、語音等,真正進入社會后,交際能力、口語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一般都不能符合現實的需要。因此,終結式的評價方式已經不是很適合當前高職英語教學教育的發展水平了[2]。
3.2 為了實現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真實效應,必須要轉變教學評價的思維,從學科知識本位轉變為職業能力本位,由高職英語教學的教學評價的改革入手,回歸到高職教育教學的本質上來,將高職英語教學的形成性評價作為英語教學質量的檢驗標準。讓教師在教學評價體系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彰顯出高職英語的教學的職業化特色,圍繞學生的實際社會從業能力,展開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的設計和應用。
依據教育部關于高職英語專業教學指導理念的定義,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形成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結合的方式,讓形成性評價貫穿在教學過程中,讓終結性評在教學目的上發揮作用,實現手段和行駛的多樣化。
3.3 形成性評價注重對學生語言的培育過程,學生在形成性評價體系中,注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發展,通過項目任務的完成,學生能夠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獲得掌控語言的策略,同時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而高職英語教學也應遵循形成性評價的原則,以職業活動為導向,本著服務社會的宗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不斷極大語言的實踐環節,加強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和交際能力。教師的作用就是設計職業活動,將評價標準在實際的環境中予以實施,如業務會談、求職、商務交流等等,根據學生在口語、資料搜集、問題解決等方面的表現給予學生綜合評價和評估。
終結性評價主要運用在期末考試上,對學生的英語的認知能力、未來職業的定位等給予評價。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專家以及學生[3]。
3.4 教師體系將促進教師向著雙師型轉變。英語教師順應學科知識定位轉變為職業能力本位的轉變趨勢,在新的評價體系中,真正地成為能夠體會和了解職場需求,培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導師,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加強學習,獲得相關專業的資質證書等,為自己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專業技術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單一的學科教師轉變為全能型的學科+專業的教師類型。
高職英語教師評價體系的變革,促使高職英語教師要盡快適應新的角色,了解高職英語學科的專業知識,并且對社會對于高職英語專業人次的需求有清醒的認識,如商務、財經、旅游、服裝等等,真正成為集教師與學科帶頭人于一身的專家型教師。同時還要深入社會實踐,多多獲取培訓和實習的機會,為學生的職業技能的提升和職業生涯的規劃,培養更多的專業的高職英語人才,付出應有的努力。
[1]劉曉毅.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5,(5):34-36.
[2]王勁波,王維姝.以人為本在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中旬,2014,(5):68-68,70.
[3]黃艷芬,楊永剛.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改革[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