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先
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檢察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淺談刑事案件“到案經過”的屬性及制作
黃建先
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檢察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到案經過是刑事案件中的重要證據,但法律并未就到案經過作出明確的規定,導致到案經過的制作往往較為隨意,不利于準確認定案件事實。本案在分析論證到案經過屬性的基礎上,從到案經過的制作主體、制作方式、記述內容等方面探討如何制作合格的到案經過。
到案經過;證據種類;制作
筆者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發現,記述犯罪嫌疑人到案經過的證據材料的名稱可謂五花八門,常見的有“抓獲經過”、“查獲經過”、“到案經過”、“歸案經過”、“辦案說明”、“工作記錄”等。“辦案說明”、“工作記錄”過于籠統、概括,無法體現證據材料所要予以證明的具體內容?!白カ@經過”、“查獲經過”無法全面涵蓋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情形,對于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被群眾扭送到案等偵查機關不抓而獲、不查而獲的情形使用“抓獲經過”、“查獲經過”的稱謂明顯不準確、不合理?!暗桨附涍^”、“歸案經過”更能包羅犯罪嫌疑人到案的各種情形,同時作為刑事案件中的重要證據,此類證據材料的名稱有必要統一。因此,對這類證據材料統一采用“到案經過”或者“歸案經過”的名稱更為科學合理。
(一)到案經過是否屬于證據
有觀點認為,到案經過對案件事實并無證明作用,不屬于證據。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沒有意識到到案經過在刑事案件中的證明意義。首先,到案經過證明的事實關系到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自首、立功或者抗拒抓捕、潛逃等法定或酌定減輕、從輕、從重、加重情節,是量刑方面的重要證據。其次,犯罪嫌疑人抗拒抓捕、潛逃等行為有時是認定其是否構成犯罪的重要情形,這種情況下,到案經過是定罪的重要證據。
(二)到案經過所屬的證據種類
關于到案經過屬于哪一類證據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也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到案經過是偵查機關出具的證明文件,屬于書證。一種觀點認為,到案經過是偵查人員出具的關于犯罪嫌疑人到案過程的證言,屬于證人證言。更有甚者,認為到案經過應當劃歸為其他證據材料。筆者贊同將抓獲經過劃歸證人證言的觀點。
(一)到案經過書寫主體方面的合法性。司法實務中,有時到案經過是以單位的名義作出,有時到案經過是由未參與處理犯罪嫌疑人到案的偵查人員所書寫。證人證言只能由自然人作出,以單位的名義出具抓獲經過的做法明顯不符合證人證言的主體要件??勺鳛樵甲C據使用的證人證言必須由親眼目睹相關案件事實經過的證人作出,從他處聽說案件事實的證人所作的證言只能作為傳來證據使用,其證明效力要大大低于原始證據。一般而言,并不存在參與抓獲犯罪嫌疑人、受理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或接受群眾扭送的偵查人員無法書寫到案經過的情況,因此到案經過應當由上述偵查人員作出,不宜由其他偵查人員代為書寫。
(二)到案經過制作方式的規范性。司法實務中,經常出現兩名偵查人員在同一份到案經過上共同署名的情況。根據《刑訴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相關規定,證人證言應當分別制作,上述做法明顯違背了證人證言的法定制作方式。到案經過應當由參與處理犯罪嫌疑人到案的偵查人員各自以第一人稱書寫,獨立簽名,注明職務、所在單位,并加蓋單位公章以證明偵查人員的身份。如果犯罪嫌疑人是由群眾扭送歸案或者在親屬的陪同下自動投案的,偵查人員還應調取相關群眾、親屬的證人證言或者由其親筆書寫證言,作為與偵查人員出具的到案經過相印證的證據。另外,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時應詳細問明其到案的具體過程。
(三)到案經過記述內容的全面性、客觀性。到案經過的內容應當全面、客觀、準確,具體而言應當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案件線索來源。應當寫明如何確定的犯罪嫌疑人,如何確定的犯罪嫌疑人的具體位置。當場抓獲或者經現場盤問查獲犯罪嫌疑人的,要寫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具體行為情節或者形跡可疑的具體表現。通過現場提取指紋、足跡、血跡等痕跡物證進行技術鑒定等偵查手段確定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寫明提取的具體經過、提取的痕跡的種類及鑒定意見。如果涉及到需要保密的技術偵查手段或者需要保護的線索提供者,可以進行相應的模糊化處理。
2.到案人員的基本情況,包括到案人員的姓名(曾用名、綽號、化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戶籍所在地、所在單位及到案時的體態、衣著、發型等外部特征。
3.到案的時間、地點、具體經過,是否有逃跑、阻礙、抗拒抓捕的行為及抗拒行為造成的后果等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偵查人員在記述到案的具體經過時將處理犯罪嫌疑人到案的人員含糊地表述為“民警”,此種表述方式過于籠統,也不符合前文所述的到案經過應當以第一人稱書寫的要求,應當寫明處理犯罪嫌疑人到案的具體人員。
4.是否起獲贓物、作案工具等涉案物品以及起獲涉案物品的具體過程及物品的種類、數量、特征及處置情況。
另外,到案經過的內容應當體現親歷性。很多案卷中,不同的偵查人員出具的到案經過的內容幾乎完全相同。不同的人對同一經過的主觀感知不可能完全相同,也不可能就同一事實作出內容完全一致的表述,偵查人員應當獨立制作到案經過,體現親歷性,不得相互照搬照抄,甚至復制粘貼。
[1]紀敏.證據全書[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
D925.2
:A
:2095-4379-(2017)28-0155-01
黃建先,男,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檢察院偵監部,檢察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