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薇
河南省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河南 許昌 461000
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制度的完善
尤 薇
河南省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河南 許昌 461000
在我國民法領域,我國合同法第122條明確規定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處理方式,即發生競合時,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一進行訴訟。這一條款的規定解決多年以來困擾的法律難題,但是往往在司法實踐中兩種責任發生競合時當事人不知如何選擇何種之訴以及對選擇不同請求權會帶來何種不同的利益效果存在疑惑,本文通過剖析兩種責任的概念、構成要件、區別、選擇權的行使等內容,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真正使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發生競合時當事人的權益能得到切實地維護。
違約責任;侵權責任;法律競合;選擇之權
違約責任即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的當事人因不履行合同的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過程中不符合合同的約定,而向對方當事人承擔的民事責任。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四個要件:要有違約行為的產生;要有損害事實的發生;違約行為的產生與損害事實的發生有因果關系;無過錯責任為主,過錯責任為輔的歸責原則。
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侵權行為侵害了他人的權利而應承擔的法律后果。在民法理論上,根據相關的規定,侵權行為分為一般侵權行為和特殊侵權行為。一般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基于過錯致人損害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的行為。
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侵權行為的產生、損害事實的發生、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錯四個構成要件。特殊侵權行為是指在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舉證責任分配、主觀過錯等方面不同于一般侵權行為,我國法律對15種特殊侵權行為明確規定了其舉證責任。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不僅在概念、構成要件上存在區別,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主要區別,只有切實理解其區別,才能在選擇上更好的維護自身的權利。
(一)歸責原則上存在區別。對于違約責任,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對于其責任采用嚴格歸責原則。對于侵權責任,我國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采用過錯責任。
(二)免責事由存在區別。對于違約責任,除我國合同法規定的法定免責事由,合同當事人之間也可以約定雙方認可的不承擔責任的情況。對于侵權責任,免責事由是法律明確規定的,當事人之間事先不能約定所謂的免責事由。
(三)賠償范圍存在區別。對于違約行為,違約方須賠償的主要是財產方面的損失,不涉及到精神方面的賠償。對于侵權行為,侵權方的賠償范圍不僅包括財產方面的損失,還包括精神方面的賠償,其賠償范圍要廣于違約責任。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發生競合根本原因在于立法者制定的法律規范發生競合。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同一法律關系得出不同的規定。例如當事人雙方基于服務建立合同關系,但在建立合同關系后,一方權益受到侵害,如侵害涉及到財產、人身安全,對于受害一方可以根據合同條款主張違約責任,也可以根據其受到人身損害要求另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我國合同法對于合同違約責任給予明確的約定,我國侵權責任法對于在服務合同關系建立后,一方受到侵害對其另一方的保障義務給予明確約定。因此同一法律關系,當一方的利益受到侵害,我國不同的法律規范給予不同的救濟途徑,這必然會產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發生競合,這也是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發生競合的根本原因。
由于法律規范制定過程中存在競合,導致我國大量的法律現象在司法實踐中存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之間發生競合。并且在我國司法訴訟中,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當事人只能在兩者中則其一進行訴訟,不能兩者同時選擇。對于權益人到底是選擇違約之訴還是選擇侵權之訴,對權益的保護至關重要。但很多的權益人不了解兩者在選擇時有什么區別,選擇何種對其權益的保護更有效。筆者根據多年在民事一線審判經驗,總結以下幾點,希望對權益人在選擇何種法律關系進行維權時有所幫助。
(一)應考慮如何舉證以及舉證責任的分配。我國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對于同一種法律關系,權益人如果選擇違約之訴,需要對違約行為的產生情況、損害事實的發生情況、違約行為與損害事實發生的因果關系、對方有無過錯責任進行全方位的舉證。權益人如果選擇侵權之訴,侵權存在一般侵權和特殊侵權之分,兩者舉證責任存在區別。對于一般侵權,其舉證責任和違約之訴一樣,但對于特殊侵權,舉證責任采用倒置原則,由特殊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
(二)應考慮訴訟時效的規定。我國最新民法總則第九章對訴訟時效給予明確規定,一般的合同違約之訴,訴訟時效為三年。而人身受到傷害選擇侵權賠償之訴,訴訟時效則適用一年的特殊規定。因此對于權益人如果在選擇法律救濟時,如存在違約和侵權的競合,發現其人身傷害的訴訟時效已過,應選擇違約之訴進行訴訟。因此受害人在選擇何種之訴時,必須要著重考慮訴訟時效。
(三)應考慮賠償數額的規定。違約之訴和侵權之訴的賠償數額存在差異,對于違約之訴,如合同約定違約金或賠償金,可以依合同的約定進行索賠,如沒有約定,需要舉證證明其賠償金計算數額的相關依據。對于侵權之訴,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金及其他發生的必要費用。兩者賠償數額的區別最明顯是在雙方建立服務合同、運輸合同關系后,一方的人身受到侵害,產生了巨額的醫療費用,如受害人選擇用違約之訴,可以要求另一方支付已發生的必要費用,但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金。如受害人選擇用侵權之訴,除以上費用外,還可以向另一方主張精神損害賠償金。但受害人在選擇何種之訴時,應把舉證責任放在首位,賠償數額作為選擇的重要參考因素。
(四)應考慮管轄的法院以及對方當事人的賠償能力。管轄法院和對方當事人的賠償能力是受害人選擇何種之訴的重要參考因素。如選擇合同之訴,應由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或合同約定地的人民法院進行管轄。如選擇侵權之訴,應由侵權行為地、侵權結果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進行管轄。因此當發生責任競合時,受害人應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法院進行管轄。另外當事人的賠償能力也是選擇管轄法院參考因素,如侵害方財產集中在戶籍地或住所地,考慮判決后執行問題,建議選擇侵害方住所地法院進行管轄。
我國合同法第122條明確規定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發生競合時的處理方式,受損害方有權則一選擇,不得行使兩個請求權,但我國目前沒有詳細條例或司法解釋給予相應的指導意見。在現今的司法實踐中,當事人面對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發生競合時,須向法院明示選擇何種請求權,不同的請求權的行使會導致不同的利益后果。因此當事人在選擇時應慎重,應全面考慮兩者在舉證責任、訴訟時效、賠償數額等方面的不同規定,選擇最適合自身的請求權。
綜上所述,我國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發生競合,受害人不能雙重請求,只能擇一。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制度的完善需要配套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措施來共同實現,才能有效彌補法律不足,有效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1]王利明.侵權責任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1.
[2]韓世遠.合同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8-1.
[3]陳聰富.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7-1.
D923
:A
:2095-4379-(2017)28-0195-02
尤薇(1981-),女,研究生,任職于河南省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