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欣 楊 陽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淺談行政法學案例教學實踐模式*
張佳欣 楊 陽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案例實踐教學在我國的法學教育模式之中一直處于相對薄弱的一環,長期以來,我國的法學家與教育學家一直堅持探索適合新時代法學教育的新模式,不懈的研究拓展法學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深度及實踐運用分析能力。將法學案例模式引入法學教育中,不僅能夠很大程度上實現法學教育應用性與實踐性的目的,更可謂賦予了法學教育新的內涵。
案例教學;行政法學;課程體系
(一)法學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區別于傳統的理論知識的單向講授,案例教學通過場景再現與角色分擔的模式,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還原案件現場,并通過對個案的分析和思考充分鍛煉了法律實務操作能力及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將學生從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解放天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從而化被動為主動,更好的將教學目標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講理論與實操融會貫通。
(二)我國發展法學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首先,案例教學模式中的案例選取頗為狹隘。在過去的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當中教師不能對所選取的案例進行多維度的考量,得案例教學形式主義之風橫行。其二,案例教學的應用場景利用率低。我國大多數法學院已經采取了診所教學及模擬法庭教學的模式,但并不能有機的將案例教學應用于診所教學及模擬法庭教學的場景之中,且教師過多的主導參與、陳述案例,使得本應鍛煉學生自主能力的目的流于表面。其三,案例的答案過于標準化,使得學生失去了探索與思考的能動性,并不能達到鍛煉和考察學生法律應用及分型能力,論證粗略語焉不詳,這種風氣導致案例教學模式形同虛設。
(一)大陸法系國家的實例探析模式
大陸法系國家在總結英美法系在案例教學模式上的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創新開拓出案例研習制度。此制度的核心在于將學科分類進行研究學習,并抓住學科的重要知識點設計案例,簡化對事實部分的敘述,從實例角度出發讓學生通過閱覽著作、專題研究及案例評析等模式,對案件涉及的爭議焦點、各方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進行研究學習,匯成研究報告的形式,將研究目光主要聚焦于法律適用上,以此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
(二)英美法系國家的案例教學模式
英美法系國家的案例教學模式區別于大陸法系國家,并不關注法律適用問題,而是更多的關注判例的分析和案例的解決。通過還原法庭審理,對案件所涉及的實體法律關系及程序法律內容進行綜合性梳理,為學生架構完整的案件體系。不提倡書本知識的照本宣科,而是提倡法律思維的鍛煉和法律論證能力的培養。
第一,行政法學知識體系的梳理。行政法學案例教學課程設置時,要對行政法學知識體系進行概括梳理,讓學生對網狀的行政主體間權利關系及行政權與其他國家權力間的關系具有初步的體系認識,在此基礎之上,針對行政法學科的重點問題有針對性的設計課程。
第二,行政法新類型案件的重點學習。對于新類型案件,課程設置上不僅要對理論框架進行梳理,更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比如,通過法律診所參與實際案例解決過程;通過模擬法庭實際再現爭議焦點。
第三,側重法律實證方法的學習。對法律實證能力的鍛煉。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上可以采取雙考核制度。學生的成績考核由兩方面組成,其一是教師的課堂評定,其二是學生的課程考核。針對學生的課程考核成績,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對該案例的法律適用及法律解釋等理論問題的研究與評析,二是對案件實操過程中的具體分析。在實操過程中,每位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訴訟角色,履行不同的訴訟職能,最終完成案例審判全部流程后,對案件獨立發表自己的審判結論,教師對其的考核內容以法律適用職業道德及文書撰寫等能力進行評估。
行政法案例教學模式能否實質上為法學教育拓新道路,通過對對法學教學模式的不斷深入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教學模式的成功除了其自身的科學性及實用性外,也需要學校的支持和學院的重視。因此,未來行政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發展道路上仍舊會出現個更多的問題,需要一代代法學教育者及莘莘學子孜孜不倦的進行探究。
[1]趙世琪.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改進[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6,10,18(5).
[2]王家啟.法學案例教學模式與方法論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9,25(3).
* 遼寧省教育評價協會教學改革與教育質量評價研究立項課題《行政法授課內容與教學方法適配性研究(PJHYYB17006)》階段性成果;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行政法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G17DB461)》階段性成果。
D912.1
A
2095-4379-(2017)33-0033-01
張佳欣(1992-),遼寧營口人,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學與行政訴訟法學;楊陽(1978-),遼寧沈陽人,中共黨員,法學博士,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行政法學和行政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