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剛
湖北瑞通天元(仙桃)律師事務所,湖北 仙桃 433000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援助問題研究
劉永剛
湖北瑞通天元(仙桃)律師事務所,湖北 仙桃 433000
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心智還不成熟,其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是缺乏正確的缺乏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因此,如何為未成年犯罪提供司法保護,成為了我國刑事司法領域關注的一項重點內容。作為保護未成年人的一項重要刑事法律制度,法律援助目前無論是在立法層面還是司法層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不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本文對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以給我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法律援助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援助的概念
法律援助,最先起源于英國的“Legal Aid”,翻譯成中文即為“法律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Legal Aid”變為了“Legal Service”,我國將“Legal Service”翻譯為“法律援助”,更好地表達了“Legal Service”的真正含義。法律援助,在我國主要可以分為民事法律援助、刑事法律援助和行政法律援助。“刑事法律援助”是指在刑事訴訟中,依照法律規定對那些經濟上有困難、沒有能力支付訴訟費用,或者是特殊的被告人如聾啞人,未成年人和可能被判處死刑的人,由人民法院指定律師為其提供刑事辯護從而保障控辯平衡的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在各個國家的體現都有所區別,但初衷都是一樣的,即保護需要法律幫助的人,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安寧。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可界定為“國家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刑事訴訟權利,以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為未成年人免費提供辯護或代理的一項法律制度”。它是一種保護弱勢群體,保持控辯平衡的制度,它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援助的意義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數量不斷增多,儼然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處于成長階段的未成年人,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遠遠未達到成熟的階段。由于他們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對犯罪的概念也沒有完全的認識,一旦犯了事被追究刑事責任,面臨的將會是權力上受到的限制,而且還要承受公安司法人員以及刑事訴訟法特有的威懾性以及壓力,更不能以自身力量與國家追訴機關抗衡,實現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未成年人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犯罪,他們的犯罪特點通常表現為,犯罪主體低齡化、貧困化,犯罪動機單純,且多具有隨意性和盲目性。他們的主觀惡性不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比起成年人犯罪,更易引導他們走向正途。未成年人之所以犯罪,很大原因是成長于留守、單親和貧困家庭,由于他們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教唆和利用而造成嚴重后果。一旦觸犯法律,不僅危害未成年人自身,還會破壞一個家庭的完整。
因此,保護未成年人,不僅是保護未成年人本身,同時還保護著一個家庭的完整甚至是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介入,對于教育,感化和挽救未成年人,防止他們由“小壞人”變為“大壞人”,使得他們能早日回歸社會,回歸家庭,同時也顯示了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與重視,體現了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權,對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
法律援助制度已經發展到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但是相關體制還不是很健全,許多問題都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例如,有一些偏遠地區的縣市區還沒有法律援助機構,更不用說對未成年人進行刑事法律援助了,這些問題仍亟待解決完善,以保證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能夠更好的持續發展。具體來看,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援助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立法層面的問題
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始于1994年,起步較晚,導致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方面的立法極為不規范,有關于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法律的位階不高。到目前為止,我國僅有一部規定法律援助制度的法規是國務院以行政法規規定的《法律援助條例》。位階較低,沒有上升到基本法律的高度,不能完全體現出法律援助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應處的位置。而位階高的,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只是有幾條有相關規定。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雖然有了一定的變化,把未成年人的相關規定作了專章規定,將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指定辯護的主體由原來的人民法院擴大到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有效制約司法權力的濫用,保障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公平公正。但相關法律規定得太過零散,以致未成年人不能夠及時了解到自己的權利,不能合理行使自己的權利。各地方機關沒有因地制宜地對相關法律進行細化適用,籠統的按照國家所規定的的法律,這樣既不能很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也會影響司法的公正與效率。
(二)申請人范圍存在的問題
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在法律援助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將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員的范圍進行了修改,將未成年人被告人、盲、聾、啞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但是沒有委托辯護人的被告人增加了一類尚未完全失去辨認或控制自己的行為的精神病人。擴大了受援人員的范圍,但是于未成年人卻依然沒有變化,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援助范圍依舊狹窄。法律只規定有未成年人被告人可以獲得法律援助,但是對于未成年的刑事被害人卻沒有規定,這樣極其容易造成一些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成為隱性案件,不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公平公正的原則。如一名15歲的未成年人傷害了一名16歲的未成年人,15歲的未成年人能得到法院指定的法律援助幫助,可是有可能16歲的被害人卻得不到法律援助。與此同時,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申請人范圍狹小。根據我國的《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是由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申請,但是申請的人數太少,范圍太過窄,自行申請法律援助的人數本就較少,部分父母因為錯誤的思想觀念,認為“家丑不可外揚”,更不會主動為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而《民法通則》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是其父母,倘若侵犯未成年人利益的他們的父母,如遺棄,虐待,那么法律援助的申請程序就很可能無法啟動,未成年人的利益就會得不到保障,這對于國家和社會的穩定都是極其的不利,很難達到國家對未成年人實行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
(三)法律援助經費不足
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經費短缺,經費來源單一。對于法律援助制度,經費的短缺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國的法律援助的經費的來源單一,很大部分都是來源于財政的直接撥款,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社會的捐助。目前各地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過程中,大部分經費來源是財政撥款,來源單一,而每年需要被援助的人員呈大幅度的增加,單一的經費投入遠遠不足以解決案件所需。不僅如此,有些未成年犯罪案件過程繁瑣,有些案件案情簡單,若用統一標準的補貼,易引起辦案人員的不滿。法律援助機構也很難在有限的經費中,像為農民工一樣,留出一筆專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專項經費,依舊缺乏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的專項基金,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經費還是缺乏。
(一)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相關法律
《兒童權利公約》中規定“所有被剝奪自由的兒童均有迅速獲得法律及其他適當援助”。在我國,未成年人的相關保護的法律有《刑事訴訟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于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援助分散在各個法律中,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因此,本文建議,應結合實踐,綜合各項有關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或條例的規定,制定出一部位階較高,且融合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權利、義務等特許保護制度的法律,這樣,才能更好地讓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及時了解到該享有的權利,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各地也應該根據各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的因素,細化相關的法律,因地制宜,真正實現法律的公平與公正。
(二)擴大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和申請人的范圍
對于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不能受限于援助未成年刑事被告人,還應包括未成年人刑事被害人。到目前為止,未成年人被害人的刑事法律援助問題,在法律方面還是一個空白,法律應該多關注未成年人被害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將未成年人被害人的相關權利納入法律規定保護的范圍之中。未成年人在社會上,屬于弱勢群體,而未成年人被害人,更是弱勢群體里面的弱勢群體。特別是在一些暴力性、侵犯人身性的案件中,未成年人被害人的身心更是飽受摧殘,更應該得到法律的幫助。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申請人的范圍,我國也可以適當的擴大。對此可以參照《俄羅斯聯邦家庭法典》的一些規定,如“除了父母以外,其他負有一定義務或職責的機構或人可以代為起訴”。在父母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可以設立臨時監護人制度,由臨時監護人代為申請刑事法律援助,以便更好地保護好未成年被害人。可以擔任臨時監護人的,應該限定于與未成年被害人的親友,未成年人被害人的居住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等能夠很好保護未成年人被害人的人或機構。當然,未成年人能夠自己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也可以由未成年人本人自己申請。
(三)增加經費的投入,擴大經費的來源
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經費,是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得以進行的基礎,經費的缺乏,使得很多未成年人案件得不到很好解決。為了更好地解決好經費短缺的問題,目前我國應該堅持以政府撥款為主,社會捐助等其他方式為輔,擴大經費的來源。法律援助作為國家的義務,政府的行為,加大財政撥款進行法律援助服務,自然是義不容辭。政府還應當為未成年人設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專項資金,單獨列支,實行專戶管理,禁止被挪為他用。在經費開支方面,也應合理分配。梧州市的經費使用情況,宣傳費用,培訓費用所占比例大,而在刑事訴訟法律援助方面,只是其中的四分一不到,因此,應對經費進行合理分配,使法律援助經費用得其所。社會捐助方面,除了一些特別捐助外,我國還可以仿效一些國家的規定來增加法律援助的投入,如律師需每年交錢給法律援助機構等。但因我國的律師行業“20%的人享受80%的資源”的特殊性,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進,應按一個律師每年所得的案件代理費,各地政府根據地方經濟,設定一個標準,達到標準的,應按時上交給法律援助機構,代理費越多,上交的比例也應相對多些,但設上限。
[1]彭錫華.法律援助的國家責任[J].法學評論,2006(3).
[2]高貞.法律援助制度未來發展展望[J].中國司法,2007(7).
[3]蒲皆祜.在偵查階段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司法,2010(8).
[4]李越,陳喻偉.當前未成年人政府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法治評論,2008(6).
[5]張曉彤.對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解析[J].法制博覽,2014(2).
D922.183;D926.5
A
2095-4379-(2017)33-0046-02
劉永剛(1959-),男,湖北瑞通天元(仙桃)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刑事法律制度與司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