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薇
四川省大邑縣人民檢察院,四川 大邑 611300
由一案例引發對追訴時效的思考
張 薇
四川省大邑縣人民檢察院,四川 大邑 611300
刑事追訴時效制度是指在規定追訴期限內,如果國家沒有對行為人行使刑事追訴權,則國家的追訴權歸于消滅,對行為人就不能再追訴,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刑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將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作為一般刑事追訴期限,并且規定了“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但并未作更為細致的規定,因此,在司法實務中,針對未立案而逃匿、立案后自首、共同犯罪中其他同案犯逃匿等情況是否已過追訴時效一直存在分歧。
追訴時效;刑事責任
如以下案件的訴訟過程:
2001年9月公安機關接到群眾報案稱梅某伙同他人有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一事,公安對梅某予以立案,10月梅某在訊問過程中交代了其伙同江某、張某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公安機關于次年3月對犯罪嫌疑人江某、張某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立案,隨后江某、張某逃匿,03年3月公安機關對其上網追逃,06年4月張某投案自首,對其經江某聯系,在無任何貨物交易的情況下,為梅某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收取手續費的行為供認不諱,隨即被取保候審,11年9月江某投案自首被取保候審,2012年8月檢察院對江某某、張某提起公訴,2012年9月法院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
本案中,針對自首后沒有逃匿的犯罪嫌疑人張某是否已過追訴時效,能否追究其刑事責任的認定存在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為立案偵查的犯罪嫌疑人,處于立案在偵狀態,江某某到案后進一步查清了張某涉嫌的犯罪事實,再進行處理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不存在已過追訴時效的問題,否者就存在放縱犯罪之嫌。并且從立法本意來看,追訴時效是適用于有犯罪事實但沒有明確的“犯罪嫌疑人”的情況,而張某已經被作為了犯罪嫌疑人,即不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第二種意見認為張某在案發后雖然逃匿,但隨后主動投案,向公安機關如實說明情況,無任何逃避偵查的行為,認為從其自首開始就應當受刑事追訴時效的限制。換句話說,至少從2006年4月起開始計算追訴時效,由于張某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稅額在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法定最高刑是三年有期徒刑,那么經過五年期限,到2011年4月就不應當再對其追訴。
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理由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從法條本身來講,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了“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逃避偵查的行為,須將“立案偵查以后”作為前提條件,否則應當受到追訴期限的限制。根據邏輯學“逆否命題與原命題等價”的觀點,該命題的逆否命題為“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受追訴期限的限制的是不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本案中張某在公安機關立案后的逃匿行為是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但從自首未逃避偵查開始,應當受到追訴期限的限制。
第二,從立法本意來講,現代的追訴時效制度算是一個“舶來品”。各國對建立這個制度的原因有多種學說,如改善推測說認為,犯罪后長時間沒再犯罪,可預想犯罪人已得到改善,無處刑的必要;證據湮滅說認為,證據因時間失散,難以正確處理案件;準受刑說認為,犯罪人雖沒有受刑事追究,但長時期的逃避與恐懼的痛苦,與執行刑罰無多大差異,可認為已經執行刑罰;規范感情緩和說認為,隨時間經過,社會對犯罪的規范感情得以緩和,不必要求給予現實的處罰;尊重事實狀態說認為,由于規范感情緩和,社會秩序恢復,行為人產生了與一般人相同的社會生活管轄,對由此而形成的事實狀態應當予以尊重等等。本案中,張某作為一個在逃犯自首,說明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持否定性評價,逃匿期間無其他違法犯罪行為,惡習改善。并且自首后未出現逃避偵查行為,公安機關應積極有效的開展偵查工作,不能因偵查水平而導致長達6年時間均未對其作出移送審查起訴的結果由犯罪嫌疑人張某買單,這顯然對張某是不公平的。作為一個不算特別嚴重的犯罪行為,張某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心里是經歷煎熬的,何況這6年的偵查時間,張某已經重新投入社會生活,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法律給與犯罪嫌疑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也是符合刑事追訴時效的立法本意的。第三,曲新久教授提出一種觀點,公安機關啟動刑事立案活動開始,追訴時效暫停,開始計算訴訟期限,隨著訴訟期限屆滿,重啟追訴時效期限的計算,而犯罪嫌疑人逃避偵查的行為將延長追訴時效期限的重啟時間。但是該觀點存在致命的弱點,即我國刑事訴訟法只是規定了羈押期限而沒有規定完整的辦案期限。按照這個觀點,該案件一旦立案,就處于偵查機關的辦案期限內,案件將一直處于辦案期限內,不能重啟追訴時效期限的計算。這一觀點只能是有待于司法改革對刑事辦案期限進行規定后才可能適用于計算是否已過追訴時效,而目前實踐應當將偵查機關的辦案期限計算在內的。并且如何按照這種說法,法條規定“立案后逃避偵查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規定也將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從尊重法律、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都認為第二種意見更為符合當前的司法實踐。
D924.1
A
2095-4379-(2017)33-0146-01
張薇(1985-),女,漢族,四川郫縣人,法學碩士,四川省大邑縣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科長,研究方向:刑事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