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
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171
以客觀性證據為主導的證據審查模式研究
張 坤
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171
客觀性證據審查模式在實踐中被基層檢察院公訴部門越來越多的采用,傳統的過于倚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定案,以及對客觀性證據的收集和證明價值的重視不足,有時為刑事錯案埋下伏筆。這就需要言詞證據與客觀性證據相結合,并且特別重視客觀性證據的審查與采信。結合司法實踐,對客觀性證據審查模式適用中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以期對此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證據收集;審查判斷;引導偵查
辦案機關在偵查、審查起訴過程中過于倚重非客觀性證據,如被告人供述和辯解,以及先入為主的主觀認識,并將其作為定案的依據,而疏于對客觀性證據的收集和解讀,會導致案件證據的收集和運用不全面、不準確而發生案件事實認識上的錯誤。以被告人李某強奸案為例:被告人李某通過網絡聊天與被害人朱某相識,二人約定在某快捷酒店見面。2月17日凌晨,朱某至該快捷酒店房間,與被告人李某喝酒聊天。其間,被告人李某以帶有“警察”字樣的錢包冒充工作證,謊稱自己是刑警隊警察,并使用隨身攜帶的警用電警棍、手銬等對朱某進行威脅、恐嚇,強行與朱某發生性關系。事后,被告人李某不讓朱某離開。9時許,被告人李某以其未完成工作任務為由向朱某索要錢財。12時許,被告人李某挾持朱某乘車到其住處取錢,途徑派出所時,朱某叫出租車司機停車,并迅速跑至下瓦房派出所內報警。后民警在某樓群內將被告人李某抓獲。
區檢察院以李某涉嫌強奸罪、妨害公務罪向區法院提起公訴。被告人李某對起訴書指控其犯強奸罪事實不予認可。辯護人提出本案被害人是以賣淫為目的,不構成強奸罪。法院一審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某犯強奸罪,因證據無法確認被告人李某與朱某在發生性關系時是否違背被害人意志,所提供的證據亦不能形成完整證據鎖鏈,不予支持。
區檢察院認為,李某在案發前就已事先準備好一系列的犯罪工具,包括帶有“警察”字樣用以冒充警官證的錢包、警用電棍、手銬等。李某在網上聊天時,選用一張他人的軍裝照冒充自己,并稱自己曾是軍人。李某在將被害人約至酒店后,稱自己為刑警,并以完成抓捕賣淫嫖娼任務為借口,利用自己的虛假身份和警用工具對被害人進行威脅,使被害人產生精神上的恐懼,應當以強奸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李某使用警用電棍及手銬對被害人威脅,雖未造成實際傷害,但警用工具已能夠使被害人達到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恐懼程度,其行為符合刑法關于強奸罪所規定的“脅迫手段”。另外,在認定是否違背婦女意志時,不能將被害婦女平日作風好壞作為定案依據。被害人與被告人發生性關系,主要是由于李某使用警用電棍、手銬等工具相威脅,并非出于被害人自愿,而屬于違背了被害人的意志,被害人平日作風不良不影響對被告人強奸行為的認定。
法院二審認為,李某稱其是刑警,以完成抓捕賣淫嫖娼任務為借口,使用帶有“警察”字樣的錢包冒充工作證,利用自己的假冒身份和事先準備的警用電棍、手銬對被害人進行威脅,使被害人朱某在心理產生恐懼,在李某讓朱某“伺候伺候”的情況下,被害人朱某不敢反抗,使奸淫行為得以實施。另外,當被害人脫離李某控制時即報案,進一步證明被害人朱某與李某發生性關系是不愿意的。綜上,李某的行為符合強奸罪的主、客觀要件,應以強奸罪定罪。
司法實踐中,除了口供外,很多時候是依靠對客觀性證據的挖掘和解讀來展示,構筑案件事實證據體系。這些實踐經驗表明,只有理念上和行動上充分重視客觀性證據的手機、科學解釋和運用,以客觀性證據為基石來構筑證明體系,那么可以有效甄別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真實性,提高案件審查和判決的準確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實現刑事訴訟價值目標。
結合實踐中的案例分析,基層司法機關在客觀性證據審查模式運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公安機關過于重視言詞證據,忽視對客觀性證據的收集和研判
對于基層司法機關,案多人少矛盾至今未得到有效緩解,特別是基層公安機關,該問題尤為突出。面對巨大辦案壓力,作為證據之王,口供也就成了公安機關最愿意調取的證據。由于辦案人員過于相信口供,忽視口供與客觀證據之間存在的不一致,導致作出錯誤結論。
(二)囿于審查時限等因素制約,偵查監督部門過于信賴偵查機關認定的事實,忽視客觀性證據與言詞證據存在的矛盾點
審查逮捕階段僅為7天,審查重點也主要集中在定罪方面,一方面偵查監督部門難以在短時間內收集新的客觀性證據,另一方面案多人少等諸多因素導致現有證據審查也難以做到每一個案件都可以全案審查。在此背景下,偵查監督部門容易對偵查機關已認定事實產生先入為主的信賴,而忽視客觀性證據與言詞證據之間存在的疑點。
(三)公訴部門過于重視有罪證據,忽視對無罪客觀性證據的收集審查
刑事訴訟過程,從根本上說是一個證明過程,而證據審查則是證明過程最關鍵的環節,主要包括證據收集和審查判斷兩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融的階段。證據收集要求全面,而審查起訴則要求證據確實充分,通過全面收集與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有關的證據,最終達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確保司法公正。
D925.2
A
2095-4379-(2017)33-0186-01
張坤,男,漢族,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干警,研究方向:檢察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