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進
南樂縣人民法院,河南 南樂 457400
淺析我國民事立案登記制度的完善措施
王江進
南樂縣人民法院,河南 南樂 457400
立案登記制對立案審查制起到了“改良”的作用,而不是“顛覆”,立案登記要檢查當事人的起訴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在登記時還仍需進行審查,并不意味著只是“登記”。法院受理的一個標志就是立案登記,只有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才應受到法律的保護。而隨著我過目前出現的立案難的現狀,本文進行了對立案登記制度的淺析和討論,并且提出了完善其制度的相關建議。
立案登記制度;民事立案;制度的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民事立案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出增加的趨勢,并且速度越來越快。“起訴難”、“立案難”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加劇了當事人和法院之間的矛盾。立案審查制度實行了幾十年之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障訴權、提高訴訟效率、合理節約司法資源的作用,但是卻也限制了當事人行駛訴權的范圍。立案登記制度的應有之義就是要適應法治建設的新環境,所以立案登記制度也要不斷完善。
《民事訴訟法》第123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對人民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法院工作人員在接到當事人的起訴材料時,應檢查材料是否符合起訴條件。對符合的予以立案登記,否則不予立案;對于缺少相關材料的,一次性予以告知;對于不能當場確定是否可以立案登記的案件,應當自收到訴狀之日起七日內做出是否予以立案的決定,并告知當事人。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當事人將案件提交到法院,是對法院的信任,也是為了解決自身的問題。司法資源本來就比較稀缺,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仍有大量案件卻源源不斷的涌入法院系統,問題的關鍵是很多案件完全可以通過其他解決機制處理甚至出現很多沒必要的案件。辦案壓力的進一步加大會造成人員流失和辦案質量下降。無救濟則無權利,當前,民事糾紛居于首位,盧梭認為:“社會秩序乃是為其他一切權利提供了基礎的一項神圣權利。然而這項權利絕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約定上的。”[1]為體現公平正義,法院作為中立的第三方,對于復雜案件有其他解決方式不能比擬的優勢:法院作出的判決不需要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并且具有強制執行力。訴訟系屬的形成始于法院的立案。作為提供司法服務的法院,應當盡量給予當事人啟動程序的便利,而不是設置障礙[2]。
二是的確我們需要法院,法院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也是解決糾紛的主要場所。但是法院并不是能夠幫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立案登記制會導致公民濫用訴訟權力,最終影響司法權威,降低司法公信力。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立案登記制使立案庭不再進行材料的實質審查,起訴變得非常容易,進而降低了起訴的門檻,濫用訴訟權的行為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防范惡意訴訟、虛假訴訟更加困難。
(二)立案登記制度的完善
一是立案部門做好引導工作。為提高立案效率,可以在大廳張貼相關的立案所需材料、立案登記流程、訴訟費繳納辦法、受理期限等相關的通知和公示材料。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一次性告知需要補充的材料,對有錯誤的,應當指導修改、補正。立案登記制絕不僅僅是接收訴狀然后簡單登記,立案庭的功能應包括審查訴狀、登記訴狀、送達訴狀、正確引導當事人進行合法有效的訴訟。確立訴訟風險意識及時化解矛盾,切實履行法官義務,正確處理接收訴狀、立案和受理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是有條件的、逐步完善立案登記制度。法院應該向社會公布訴狀的范本,可以在網上發布正式的范本格式,好讓不會寫訴狀的人們能夠有一個參考的方式。但是,法院也要協調好當事人之間的關系,要保護當事人的隱私,對于不應該公開和不能公開的資料和信息予以保密,充分維護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雖然,對于立案登記制度的完善問題是一個很艱難的問題,需要花時間和人力物力,但是我們也要做好這項工作。
人的訴訟權利應該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我國的立案登記制度應該在保障人民訴訟權利的基礎上進行完善,以便更好的為了人民,服務人民,以維護司法公信。
[1]何兆武譯.社會契約論[M].北京:北京商務印刷館,2014.
[2]張衛平.論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的職權[J].法學論壇,2004(5).
D925.1
A
2095-4379-(2017)33-0189-01
王江進(1986-),男,漢族,河南濮陽人,碩士,任職于南樂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