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蒙
聘用制法官助理的現實困境及出路
●陳蒙
在司法體制改革過程中,受法官員額制確立及法院編制的影響,聘用法官助理成為合理配置審判資源的重要方式之一,部分試點法院已從高校法學畢業生及社會法律行業人員中招錄法官助理,并已成為法官助理的主力,與內生型法官助理形成了雙重模式的法官助理制度。然而,聘用制法官助理在實踐運行中卻面臨著種種理論與實踐困境。本文就聘用制法官助理的主要幾個爭議進行了探討,明確了聘用制法官助理的地位、職責、管理,并在此基礎上,就聘用制法官助理的相關制度進行型構。
法官助理 聘用制 雙重模式
在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中,為化解法官員額制及法院編制限制矛盾,部分試點法院直接從社會法律行業人員中招錄從事審判輔助工作的人員(我們稱之為聘用制法官助理),以拓寬審判輔助人員的來源渠道,優化審判輔助人員結構。聘用制法官助理打破了司法機構傳統的人事結構,在減輕法官日常工作負擔,緩解法院辦案壓力等方面得到了基本價值的認同,部分試點法院也已形成了聘用制法官助理與內生型法官助理并行的雙重法官助理模式。然而,在實踐中,聘用制法官助理面臨著定位模糊、流動性大、職業認同感較低等問題,致使聘用制法官助理的存在遭到質疑。
在司法改革過渡時期,實行雙模式的法官助理制度是必要的,兩者之間是互補關系。聘用制法官助理屬于臨時工,不占用任何編制,因缺少相關的職業保障或自身職業規劃的不成熟,致使隊伍流動性比較大;而內生型法官助理則是在編的公務人員,非經法定程序,不能隨意解聘,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法官助理的穩定性,但能否難以勝任司法改革后的法院工作讓人懷疑,一方面,部分內生型法官助理由法官轉任而來,在失去法官身份后,通常不愿在法官的指導下工作,特別是比自己資歷底的法官;另一方面,轉任的部分法官未經過專業法律知識教育,辦案多是憑借經驗,在法院工作逐步實現信息化、規范化、公開化的背景下難以勝任工作。聘用制法官助理主要來源高校畢業生,他們多經過了專業系統的法律知識培訓,法律素養較高,稍加培訓后能快速適應法官助理的工作,此外,他們初入社會,能夠虛心接受法官指派的工作,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聘用制法官助理有其存在的價值,甚至在司法改革成熟后取代內生型的法官助理,主要基于:
從法官助理生成來看,現代意義上的法官助理制度源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霍勒斯·格雷大法官,他從1882年起開始自費雇傭哈佛學院優秀應屆畢業生做法官助理,他們在法官的監督指導下從事法律研究、起草裁判文書以及與案件準備和管理相關的工作,①參見劉亞君:《中、美法官助理制度的比較研究》,蘭州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第26頁。有效減輕了法官辦案壓力。自此,美國法院在堅持法官精英化同時,通過聘用大量的法官助理來緩解辦案壓力,這種做法對延續法學教育,傳承司法經驗和培養司法后備人才起到有效的強化作用。事實上,早在我國明清時期,法官助理的雛形就已形成。明朝中期,稱之幕僚,清入關后,稱之“幕友”,幕友以主官的私友和賓客的身份而非國家官吏的身份,幫助主官分擔大量的事務性工作,特別是在主官不擅長的刑名律例的領域,幕友們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于官府,實現了以非在官之身,理在官之事。
從法官助理職責來看,所承擔主要是審查訴訟材料,組織庭前證據交換等大量的事務性工作,未涉及專業化程度極高的專門性活動,只要對聘用人員稍加培訓,便可實現讓法官專注于審判質效。此外,對于法官員額制改革,人們普遍都有一種擔憂,即經員額限定的法官無法滿足案多人少的現實。②譚翊飛:《員額制改革遭遇“案多人少”》,載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313/13550306_0.shtml,2016年6月8日訪問。從目前試點法院來看,法官的數量被大致限定在33%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法官助理制度的設計而言,必須要有充足的法官助理,確保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在法院編制飽和的狀態下,聘用法官助理將成為首選,因為內生型的法官助理作為法官的后續力量將隨著法官的更替將逐漸被消化。
從法院職能來看,法院作為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糾紛解決機構,其本質屬性在于擁有解決法律沖突的權力,并以高度的專業技術優勢排除個人情感因素,對社會事務作出非個人化的理性安排。③孫萬勝:《挑戰與回應:法院改革之目標定位》,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實現法院的這一職能,法官是根本性內在力量,也是唯一的力量。只有被授予法官職權的法官才能行使具有強制力的審判權,其他從事法院非審判工作的人員為法官職稱的審判人員提供其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支持與保障。那么,只要未涉及到強制力之行使,亦不排除私部門參與經營管理,甚至在有法令之授權下,亦可以例外容許私人以行政受托人的身份行使強制力。④詹鎮榮:《民營化與管制革新》,臺北元照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頁。法官助理是審判輔助人員,不直接行使審判權,亦可通過聘用的方式參與審判實踐,通過上文對兩種法官助理的比較,聘用制法官助理將更加適應法官員額制固定后的法官助理制度。
(一)法官助理是否可聘之爭——政策與實際沖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部分地方人民法院開展法官助理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試點工作意見》)規定:法官助理需通過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符合國家公務員錄用條件。該意見對法官助理的身份進行了明確,但在法官員額制背景下,一方面,資歷老的法官因不能入額難以接受降格為法官助理而消極怠工,年輕有能力的法官變成輔助人員受諸多因素影響選擇離開了法院,致使法官助理制度難以開展推行;另一方面,受人員編制影響,法院不能及時通過招錄公務員方式補充法官助理,在案件大幅度上升的情況下,部分試點法院突破常規,開始向社會招聘法官助理。盡管運行情況良好,但也引來了爭議。反對者認為,法官助理從事的部分工作涉及國家司法權,只能由公職人員實施;⑤李冠穎:《聘用制法官助理適用存在的問題》,載《江蘇經濟報》2015年4月8日。贊同者認為,應借鑒法官職業化程度很高的美國,分為短期法官助理和職業法官助理,且均采用雇傭方式。⑥孫祥壯、李勇:《美國法官助理制度》,載《人民法院報》2005年4月11日。
筆者認同法官助理可聘。從域外實踐經驗來看,美國聯邦法院的法官助理多數聘用經過篩選的法學院新近優秀畢業生,多數州法院,特別是州上訴法院,法院聘請律師,組成律師團隊,服務于法院整體;加拿大的法官助理,都是法學院畢業的學生,畢業后正式從業前到法院進行法律文書實習,實習結束后,新的一批畢業生進入法院從事法官助理工作。從國內來看,2014年,深圳鹽田區法院在全國率先啟動聘用制法官助理,對聘用制法官助理崗位實行分級管理,并保障其晉升渠道,讓法官助理看到了職業發展前景,隨后,其他法院,如廣州中院、深圳中院等也開始通過招聘方式拓寬法官助理來源,且已成為當前法官助理的主力。
(二)聘用制法官助理的定位之爭——分類人員職責沖突
司法改革方案已經將法官助理定位為“審判輔助人員”,并明確其在法官的指導下履行審查訴訟材料、組織庭前證據交換、接待案件訴訟參與人、準備與案件審理相關的參考資料、協助法官進行調解、草擬法律文書等職責。但是,在司法實務中,“事務性工作”的范疇非常龐雜,特別是在雙重法官助理模式下,聘用制法官助理與內生型法官助理的職責是否一樣,與書記員的職責劃分是否清楚,如果沒有清晰的職責劃分,必將影響到法官團隊的工作效率。
從聘用制法官助理與內生型法官助理職責來看,同為法官助理,其職責應是一樣的,但在實踐中,由于聘用制法官助理缺少執法依據,其行使的部分職責難以說服群眾,故在立法完善之前,在規定的職責范圍內,聘用制法官助理應注重對內的工作,如查訴訟材料、組織庭前證據交換、草擬法律文書等,對于進行調查取證、訴訟保全等對外職權活動由內生型法官助理更為適合。
從聘用制法官助理與書記員職責來看,分工相互交叉,甚至混同,部分法官助理存于形式,實則從事書記員工作。為避免資源浪費,在實行書記員單列管理基礎上,將書記員工作限定為應訴手續辦理、庭審記錄、文書校核、審判系統信息錄入、卷宗移送、歸檔等偏事務性的司法輔助工作。
(三)聘用制法官助理的管理之爭——留與走的沖突
對聘用制法官助理的管理,主要包括管理主體、考核辦法及晉升渠道,如何對聘用制法官助理的管理,關系著隊伍穩定性,決定著他們留還是走?首先,對聘用制法官助理的管理主流觀點是堅持法院和法官雙重管理,一方面避免了法官管理造成的盲目聽從;另一方面也滿足了法院管理的現實性。但對于聘用制法官助理的管理主體有觀點認為應該建立一個專門的法官助理考評機構,如法官考評委員會,也有觀點認為,現有法院機構(如,政治部、監察室)即可管理。筆者認為,對聘用制法官助理單獨序列管理,是指管理政策而非管理機構,且目前各級法院設立的法官考評委員會成員絕大多數由法院領導兼任,不是由專職人員組成,因此基于管理的效益和扁平化原則,沒有必要再重復設置職能重復的類似機構,避免多頭管理增加成本,影響效率。⑦參見黃志強:《法官助理制度若干問題探討——以本土化為視角》,載《福建法學》2011年第1期。
其次,對聘用制法官助理的考核,有觀點認為,應以實際參與的案件數量為標準來進行考核,具體考核標準應建立在其工作職責的完成情況基礎上;⑧參見康寶奇、杜豫蘇、阿尼沙、季立耘:《審判資源配置新視角:“外援型”法官助理模式運行之檢討及型構》,載《法律適用》2010年第11期。也有觀點認為,對法官助理進行全程終身積分制考評。筆者認為,兩種觀點是相通的,積分是根據完成工作任務獲得的,對工作完成情況更加醒目,所以,對聘用制法官助理的考核采用積分式量化考核。
目前對聘用制法官助理的晉升缺少相應渠道,這也是造成隊伍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在雙重模式法官助理的現實中,該如何確定聘用制法官助理的晉升渠道呢?作為啟用聘用制法官助理排頭兵的鹽田法院,對聘用制法官助理崗位實行了分級管理,法官助理崗位共分五級,每個級別對應一個工資標準。同時制定了法官助理等級升降制度和競聘機制,每個等級晉升每年按照80%的比例從符合條件的法官助理中擇優選拔一次,通過考試或考核的形式進行選拔。法官助理年度考核結果被確定為基本稱職的,降低一個等級;年度考核結果為不稱職的依法予以辭退。⑨參見包力、曾殊:《聘用制法官助理有了晉升通道》,載《深圳商報》2014年10月31日。我們在建構聘用制法官助理晉升渠道時可以借鑒其經驗,將助理崗位進行分級,并根據級別規定相應的薪酬,以應對司法體制改革過渡時期。
(一)聘用制法官助理來源
到目前為止,各法院對聘用制法官助理多是通過向社會招聘從學校畢業的法律專業畢業生,在緩解法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同時,也確保了法官助理能具有較為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為了保障來源地穩定性,法院可與高校簽訂法律專業畢業生就業框架,高校可通過推薦等方式將一批優秀的學生到崗位歷練,并將歷練結果作為其進入法律體系職業的重要參考。
隨著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建立完善,也可規定優秀律師、法律學者推薦其助手、學生等應聘法官助理。此外,聘用制書記員亦可成為法官助理的來源,實踐證明,聘用制書記員足以勝任本職工作,可以彌補錄用制書記員擔任法官助理后的崗位空缺,在經歷崗位歷練后,亦可以承擔法官助理的工作,故也可以成為現階段法官助理的主要來源之一。
(二)聘用制法官助理任職條件
法官助理被稱作是“不穿法袍的法官”,一方面,在成熟的法治體系中,法官助理職業與法官一樣,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及職業榮譽感;另一方面,法官助理是晉升法官的主要來源,是實現法官職業化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對法官助理的任職資格應受到嚴格限制,聘用制法官助理也不例外。但受限于我國目前的司法體制,對聘用制法官助理的任職條件也不能過于苛刻,不然會導致虛設的現象。所以,聘用制法官助理的任職條件除具有中國國籍,沒有犯罪記錄等基本條件外,至少還應符合以下幾點:
一是學歷要求,聘用制法官助理的學歷應是本科以上,學位應是法學學士。法官助理雖然從事的審判輔助工作,但其中還涉及主持調解、草擬法律文書等職責,這些工作應是建立在較好的法律素養和完善的法律知識基礎上的。當然,在經濟落后的地區,法官選任在學歷上可以降低到法律專業專科,而法官助理的學歷當然也應當隨之降低。本科學歷,法學學位是遠期目標,需逐漸實現。
二是年齡要求,我國法官任職年齡為23周歲,所以法官助理的任職年齡也不能高于這個年齡,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年齡大約在22周歲左右,掌握法律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和在社會實踐中歷經磨練,所以,把法官助理的任職年齡定在23周歲比較合理。
三是從事司法職業要求,有人認為法官助理必須通過司法職業考試,也有人認為,應設立國家統一的法官助理考試。⑩岳彩領:《聘用制法官助理如何管理和使用》,載《人民法院報》2014年10月22日。筆者認為,法官助理需通過司法職業考試的,一方面,單獨設立法官助理考試不符合我國現在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助推就業的政策;另一方面,法官助理是法官的后備力量,同時也將面臨著大量的專業法律知識,司法考試在一定程度上考察的是知識面的廣度,需要良好的知識儲備才能通過。當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以不要求其必須通過司法考試。因為我國的統一司法考試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在欠發達地區通過的人數就更少。如果強行規定這樣的條件,沒有實際意義,所以在這些地方,可以不要求法官助理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三)聘用制法官助理的職責
《試點工作意見》對法官助理列舉了12項職責,在實踐中,部分職責與書記員相互交叉,為避免職責不清,我們可以根據庭審階段對聘用制法官助理職責進行劃分:
審前準備工作:向當事人送達起訴書副本等訴訟文書;審查訴訟材料,指導、引導當事人舉證;實施財產、證據訴訟保全措施;辦理委托鑒定、評估、審計等事宜;接待當事人來訪、咨詢;依當事人申請或職權調查取證;組織召開審前證據交換,歸納爭議焦點;代表法官主持庭前調解、刑事和解;負責案件審前調解和辦理撤訴、管轄異議裁定,案件移送等案件分流工作。
審判后工作:負責庭審后裁判文書的宣判、送達和報結;協助法官進行判后答疑等。
聘用制法官助理的職責堅持法官指導原則,在履行上述職責外,還要完成法官交辦的其他與審判相關的輔助性工作,如,撰寫案例分析、審判信息、司法建議等文字材料。需強調的是法官只能安排法官助理從事與審判有關的工作,對于其他工作,助理可以拒絕。
(四)聘用制法官助理管理
各級法院政治部(處)負責對聘用制法官助理進行管理考核,以法官助理的崗位工作職責和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為基本依據,全面考核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工作實績。每一項采用積分形式,每達到一個標準得相應分數,并根據分數確定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等級。考核結果將作為調整法官助理職務、級別、工資以及續簽勞動合同、崗位交流、獎懲、培訓、辭退等的依據。
為保障聘用制法官助理的穩定性,還要提升其相關待遇,有晉升的空間。對其實行分級管理,共設置九級,其中1至3級為初級法官助理,4至6級為中級法官助理,7至9級為高級法官助理。試用期內本科學歷的定為1級初級法官助理,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定為2級初級法官助理,博士研究生學歷的定為3級初級法官助理。助理晉升根據工作年限及每年通過年度考核的積分,逐級晉升,對連續2年考核優秀或有其他突出事跡的,可破格越一級晉升,但不可連續越級晉升。助理的級別直接掛鉤薪酬,等級越高,薪酬越高。
此外,聘用制法官助理也應享有培訓、帶薪休假等權利,以提升助理隊伍的穩定性和專業化水平。
更新理念、實踐檢驗、相關配套制度的變革等多事項決定著改革的成敗與否,也關系著改革成果能否獲得社會公眾的認可,是否能成為一種普適性經驗。我國不同地區之間還存在著差異,只有立足本國國情,仔細分析,嚴密論證,權衡利弊,合理取舍,才能建立起中國特色的法官助理制度,聘用制法官助理亦是如此。
(作者單位: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
責任編校:王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