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珺
一場“組團式”的搶救戰
□胡珺
3月14日凌晨2時,一師醫院的急診監護病房里響起了陣陣熱烈掌聲,這是大家在慶賀4名援疆專家及醫院的6名學科負責人共同攜手,齊心協力,成功搶救了一急危重氣道狹窄患者的掌聲,這是勝利的掌聲,也是喜悅的掌聲。
3月13日晚23時,一師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們依如往常地在忙碌接診著各類急診病人……
此時,一輛120急救車閃爍著急救燈、鳴叫著急救笛,快速駛入了第一師醫院,為急診科送來一位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和肋間隙明顯凹陷的呼吸困難病人。
急診科羅興文醫生快速為病人查體并詢問病史,才知病人曾患有腦出血,并做過氣管切開手術,曾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時考慮為氣管疤痕攣縮、致使氣管狹窄,出現呼吸困難。如不立即為其實施氣管插管改善通氣,患者就會在短時間內因窒息而死亡。
羅醫師立即聯系急診監護病房的值班醫師前來會診,在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后,值班醫師發現該患者病情嚴重且復雜,便立即打電話向急診科主任吳燕作了匯報。吳主任接到電話后,立即趕到科室,在完善相關檢查后,收住急診監護病房。
一場緊張的搶救戰斗在急診監護病房就此展開。吳燕主任一邊打電話聯系醫務科、麻醉科的專家及急診科援疆專家張裕方前來參與搶救;一邊立即組織全科醫護人員全力投入到搶救戰斗中……
與此同時,患者的病情也驚動了師醫院的援疆專家、副院長陳正和辛維政,麻醉科援疆專家張德林主任。普外科二病區劉順順主任和麻醉科曹振剛副主任也聞訊趕來,做好了參與搶救的準備。
4名援疆專家、以及師醫院6名學科負責人立即展開了患者治療方案討論工作。大家認為:該患者存在嚴重的氣道狹窄,不能采用普通患者的方式去開展治療。討論決定應借鑒國內其他醫院的成功經驗,并在利用有限的醫療設備,決定在鋼絲引導下,先用大的氣管插管套小的氣管插管,再在可視喉鏡及纖維支氣管鏡下完成氣管插管,暫時打開患者不通暢的氣道,建立了人工氣道,使患者呼吸順暢。
最后,患者的插管是成功了,但氣道只是暫時打開了,因為內徑只有4.5毫米的氣管導管(一般為2-4歲兒童使用),讓急診監護病房醫護團體的心仍高懸、緊繃著……為此,大家一夜未眠,時刻嚴密觀察著患者的病情變化。
10個小時后,急診監護病房醫生們擔心的問題還是出現了。患者因氣道的壓迫,導管太細,呼吸再次出現困難,二氧化碳分壓急劇升高,病情再次加重。急診科主任吳燕再次聯系醫務科,援疆專家張裕方再次聯系援疆專家團隊進行搶救。
在十幾分鐘內,師醫院醫務科、麻醉科、神經外科、甲狀腺外科、呼吸內科二病區,以及急診科專家快速急聚,各抒己見,重新討論制定了治療方案。最后大家達成共識,在征求患者家屬的意見后,決定采用“鋼絲引導下,逐級更換不同型號的氣管插管”治療方案,從根本上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的現狀。
時間就是生命!急診監護病房副主任方紅偉迅速做好了氣管插管的前期各項準備工作,援疆專家、辛維政副院長擔任現場指揮,急診科吳燕主任負責調配醫護人員;劉順順主任率先經氣管插管導入引導絲;麻醉科曹振剛副主任經口放置可視喉鏡;援疆專家、張德林主任拔出患者氣道插管,并經導絲插入5號氣管導管;急診監護病房田甜護士長吸凈氣道分泌物,及時為患者接上呼吸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下,插管成功。患者的呼吸頓時順暢,口唇開始慢慢由紫變紅了,初戰告捷。
隨著人工氣道的重建成功,患者的氣道再次通暢。在充氣擴張后,大家又準備開始更換插入5.5號氣管導管的各項工作。如更換插管失敗,加之患者本身存在嚴重的氣道狹窄,極有可能出現嚴重的缺氧,后果將不堪設想。
最后,在4位援疆專家和第一師醫院6個學科負責人的齊心協力下:5.5號、6.0號……逐級更換著不同型號的氣管。終于,插管更換全部成功完成,患者呼吸通暢正常。
此時,看著患者通暢的呼吸,紅潤的口唇時,滿臉汗水的援疆專家們和醫院全體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們的臉上都露出了微笑。
援疆專家、張裕方主任說:“作為一名醫生,尤其是急診科的醫生,對生命要時刻保持敬畏,不然我們就不配作為一位稱職的醫師。4.5號氣管導管是給2-4歲的小兒使用的,而患者是一名成年男性,通氣夠不夠,患者痰液能否充分吸出,會不會出現導管堵塞、不通暢……盡我們最大能力搶救病人,是醫生的天職。”
此次連續兩天與死神爭奪時間,雖然使患者氣道打開,但所做的那么多努力都是為后續治療爭取時間,氣管插管最多只能在患者氣管處安放一周左右,后續手術的難度才是關鍵,如此難處理的手術部位,急診科援疆專家張裕方想到了他的后方——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3月17日,張裕方主任與患者家屬溝通過后,邀請他們一起來到師醫院內科樓9樓的遠程會診中心,與浙醫二院呼吸科主任徐浩進行現場說明患者病情,咨詢后續治療方案,并提出希望能邀請徐主任來邊疆救治這一患者。
經過與后方專家協調與患者家屬溝通,3月21日18時,后方專家徐浩主任乘飛機到達阿克蘇機場,立刻帶著自己的一名助手馬不停蹄地趕往師醫院。20時30分,師醫院的手術室里,麻醉科、呼吸科、急診科等科室負責人已準備就緒,等待著徐浩主任啟動這場救治手術。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徐浩主任成功為患者實施了氣管鏡下氣道探查+氣管狹窄擴張術,目前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穩定并已出院。
“此次能成功搶救這位氣道狹窄患者,真是創造了我院搶救史上的一個奇跡!假如沒有援疆專家團隊的參與和指導,沒有醫院多學科負責人的共同協作,單憑我們急診科的力量,是很難獲得成功的。這次多學科合作搶救成功,也為我科今后提高急診搶救水平積累了經驗。相信在“組團式”援疆專家團隊的幫扶下,在全院各科室的積極協作下,我們一定會創造更多的奇跡,挽救更多群眾的生命。”急診科吳燕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