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維
連隊轉型助職工增收
□張遠維
2012年,二師二十九團園十一連因團場發展需求成為了該團第一批轉型試點單位。
園十一連黨支部書記王東軍說道:“拆遷后,職工就業問題成了一大難題,為帶動職工就業增收,實現創業創新的目標,我們探索轉型機制,打造資本多元化平臺,依托庫爾勒市城郊優勢、鐵門關建市及博古其建鎮的優勢,開創了‘631’發展模式?!?/p>
“上月,家政隊幫我聯系到一份月嫂的工作,一月工資有4000元呢,別提我多高興!”
“我的工作也不賴!在超市當銷售員,不僅干凈,環境還好,每周還有休假呢!”
園十一連是由醬廠、園十連、園十一連三個單位組成的大單位,針對拆遷后安置職工多、就業難度大的問題,王東軍組織能人李春紅、余心玥、王海、桑茂林等人牽頭成立了“修剪隊、冷庫隊、建筑隊、運輸隊、家政隊、經濟隊”6個服務隊,組織職工進行就業培訓,幫其提供用工信息,帶領職工向二三產業轉移,實現職工多渠道、多途徑增收。目前,6個服務隊為近100名拆遷安置職工搭建了用工平臺,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
為打破職工傳統的思維模式,整合資源、形成產業鏈,園十一連黨支部從連隊自身優勢出發,積極扶持職工成立合作社。
2014年,黨支部幫助種植能手張新超等大棚種植戶成立了鐵門關市新超紅棗專業合作社,主要生產大棚冬棗、綠色無公害蔬菜、瓜果。目前該合作社社員達到了50人,經營管理52座大棚。
當年,園十一連黨支部還從政策上扶持養殖能手張世景,使她有信心投資1000余萬元,擴大養殖規模,并成立了鐵門關市金鳴養殖專業合作社。每年可產蛋雞、種雞5萬只,孵化雞苗500萬至550萬只,吸納了單位拆遷安置職工近30人,職工人均增收3000余元。
在綠色無公害蔬菜需求量大的情況下,2015年,園十一連的眾誠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又應運而生,他們生產的各類綠色無公害芽菜已銷往庫爾勒、烏魯木齊等地。
在二十九團黨委的積極扶持下,園十一連修建了40座日光溫室大棚、3座聯動智能溫室,另外80座休閑溫室也在規劃之中。
三座智能溫室引進日本新技術及草莓、水果番茄等特色果品,通過無土栽培,智能化管理,實現了果蔬種植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特色種植。
新建的40座日光溫室將全部投入使用,種植綠色無公害特色果蔬。依托城郊優勢,連隊致力于將示范園區打造成集采摘、觀光、休閑、創業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范園區。
在“631”發展模式下,園十一連在庫爾勒市蘭干路成立了占地面積為200平米的網絡銷售實體店,銷售連隊合作社及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區生產的綠色無公害果蔬,把生產和銷售直接對接,使消費者能夠以更實惠的價格,享受到高品質、綠色、健康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