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重慶 400043)
遺址類博物館的管理與利用研究
張曉霞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重慶 400043)
近幾年我國的考古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遺址類博物館,數目越來越多。對此從國家到地方相關部門都采取了行動,將文物保護作為主要任務,同時還注重公益教育和旅游經濟的發展。文章主要是站在博物館管方的視角,對博物館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的具體管理措施和文物利用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博物館文物;文物保護;研究
在文物保護的范圍里,博物館主要以保護文物為主要目的來發掘文物,然后對挖掘結果進行展示,進而建成博物館。像著名的兵馬俑、天津大沽炮臺等,都是我國比較出名的遺址。 這些文物遺址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是我們愛護文物的一種表現,也是我們歷史發展的產物。它在展示的同時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我們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權衡好他們之間的關系,提高文物的利用價值,發揮出文物的歷史文化地位,這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博物館的主要功能體現在社會、經濟和學術三大類。學術是通過向外界展示文物,為外界的一些專業的人員進行研究提供參考。比如在虢國博物館中展示的一些玉器和各種文物,都是在古墓中挖掘出來的,在我國的考古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專業人士提供了研究的依據。社會這一功能是指通過展示文物,向外界宣傳一種愛國精神,起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進而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價值。比如戰爭遺址,像天津的大沽炮臺就是宣傳愛國思想的一個典型的例子[1]。該博物館主要是通過展示文物,以講述歷史背景的方式向人們傳達一種愛國情感。經濟功能主要體現在旅游,這樣既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宣傳了愛國思想。給當地政府創造了很大的利益價值,但是體現其經濟功能的同時不能忽略對文物的保護。
目前,遺址類博物館發展的情況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第一,社會對文物的保護重視度提高了。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也對文物日益看重,同時人們的愛國情感也逐漸提高,對文物的保護程度也逐漸加強。第二,文物的教育意義也逐漸變強。在建設新型遺址類博物館的同時,我們發現它的教育意義也越來越明顯。由于我們采用了新型的建館技術,對文物的保護程度不斷提高,同時也更方便了人們的參觀,更加有效地傳遞了文化知識。這類具有教育意義的遺址類博物館逐漸增多,還有一些文化宣傳基地也逐漸變多,對我們的精神和文化起到了教育作用。第三,多方面開發文物的經濟價值,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文物遺址的參觀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過于追求經濟的發展,忽略了文物價值的開發和利用,這樣對于文物后期的挖掘和保護有著不利的影響[2]。
遺址類博物館內對文物的保護和展示有著嚴格的要求,應該采用新型的展示技術和管理技術。第一、采用自動化控制技術。遺址類的文物展示主要包括室內和室外兩種展示方式。對于惡劣的天氣環境應該搭建一些能夠自動伸展的棚子用來擋風避雨,減少天氣對文物的破壞。室內展示可以根據室內的具體情況,采用一些除濕設備和計算機控制技術,保證室內文物不受損壞。第二、采用多媒體宣傳技術。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參觀人員展示遺址的原先環境,既可提高文物展示的價值,也可以有效保護文物。第三、采用先進的修復技術。采用先進的修復技術,對原有的青銅器、玉器進行修復,像超聲波技術可以去除泥土,既減少了對文物的損壞,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對于文物本身的展示也是一種促進。第四、采用安全有效的保護技術。遺址類博物館內的參觀人員比較多,對于文物來說也是一種危害。對此可以采用數字監控技術、消防技術以及給文物加蓋保護罩等來提高文物的安全。
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于文物的保護也是一種經濟支持,所以將文物跟經濟相結合,帶來的經濟利益既可以投入到文物保護中,也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我們要明白保護文物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前提,要以保護為主。第一,要控制高關內的參觀人數節假日或者高峰期通過提高票價或者是控制票數來控制參觀的人數。第二,避免對遺址進行商業開發,很多地方對博物館的開發變成了商業開發。比如有一些價值比較低的建筑類遺址通常被閑置,甚至是被改成了餐廳、商店,以及其他公共設施用來對外開放[3]。這樣的開發會對建筑結構造成破壞,對遺址的保護造成不利影響,必須要禁止。第三、文化共建結合開發。可以與當地政府聯合起來開展文化共建,減輕博物館壓力。可以在博物館周圍利用仿制品來吸引游客,既減少館內的參觀人數,又利于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
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提高博物館的社會教育作用。第一,發揮基地教育意義,各類博物館結合自身原有的特點建設博物館,向青少年展示博物館的文化和精神;第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同時開展。非遺文化的保護也是當前的重要工作,兩者結合為博物館的建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和空間[4];第三,建立流動基地,向外界進行公益教育的同時,也可以向學校、企業或者是一些社區進行文化宣傳,起到流動式文化教育的作用。
遺址類博物館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保護和管理工作的難度,我們在管理博物館的同時要用創新的眼光來看待這份工作,采用切實有效的科學手段,保護館內文物,提高博物館的經濟性和社會教育意義,同時也向世人展示博物館的藝術價值。在未來的文化發展之中,遺址類博物館一定是向外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以及愛國精神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夠促進地方旅游業的發展。
[1]于雪梅.文化遺產旅游視角下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151-182.
[2]王建德.金沙遺址博物館開發策略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視角[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234-258.
[3]徐婧.基于考古遺址保護與展示的國內遺址博物館案例調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174-214.
[4]姜賀天. 遺址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增強現實技術[D].沈陽:魯迅美術學院,2015:56-93.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Museum of Ruins
ZHANG Xiaoxia
(Chongqing Red Rock Revolutionary History Museum, Chongqing 400043,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archaeological cause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ruins museums, the number of which is more and more. For this reason, some cultural related departments and museum managers, even local governments, took actions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as the main task, followed by public interest education and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seum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museum's cultural relic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museum relics;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research
K878.22
A
張曉霞(1984-),女,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中共中央南方局史、紅色旅游、博物館建設等。E-mail:1823032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