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鵬
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北京 100144
?
德沃金關于人權的界定
馮 鵬
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北京 100144
德沃金教授提出了人類尊嚴的兩個維度即內在價值原則和個人責任原則,并將其作為人權的哲學基礎。人權是特殊的、極其重要的政治權利。提出了判斷人權的標準,一是政府以人之應為人的態度對待人權,二是首尾一致的態度尊重人權。
人權;內在價值原則;個人責任原則;標準
晚近幾十年來,隨著國際化和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人權又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新高潮。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各種人權保障機制相繼完善,保障人權已經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共識。就在這種“共識”之下,卻存在著激烈的爭論,在這種爭論背后,人權問題不僅僅是法律上的問題,更是演變成政治問題、國家間的問題、主權問題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在關于人權的眾多的爭議中,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關于人權概念方面的種種理解。①本文將德沃金教授對人權的界定研究作如下展開:首先,介紹人權的哲學基礎即人類尊嚴的兩個原則;其次,對于政治權利與人權進行了必要的區分;最后,提出了判斷人權的兩個標準。
德沃金教授提出了人類尊嚴的兩個原則作為人權的價值基礎。他認為人類尊嚴的兩個原則一個是內在價值原則,另一個是個人責任原則。第一個原則滲透著平等的理想,第二個原則是對自由的援引。在西方的政治倫理中,平等和自由這兩大政治價值的意義是不言自明的。更直白的講,支持人類尊嚴的價值基礎就是平等和自由。
內在價值原則是指每個生命都有特殊的客觀價值,或者說一個人如何生活具有內在和客觀的重要性。②支持內在價值原則的理由是:其一,每個人自己的生活如何度過具有內在的、客觀的重要性;其二,其他人的生命如何度過在客觀上也具有重要性。對于第一個理由,德沃金教授進行如下論證:首先是內在的重要性,每個人善待自己的生命并為其創造是重要,進而論證美好生活沒有自命不凡的目標??赡軙J為一方面或一個階段是個人自己認為的美好生活,但實際上美好生活是整體上完整的。其次是客觀上的重要性,對于美好生活的標準,從某些意義上來說是依據個人的主觀性來評價的,其實它的標準是具有客觀性的。如果放棄標準的客觀性,而是依據個人的主觀標準來進行評價,會發現做出任何決定都會很困難,因為任何決定都是從人類的共同直覺中產生的,我們無法脫離人類的共同直覺而做決定,所以說每個人的生命如何度過具有內在的客觀上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了不關心生命品質人的人格缺陷是缺少尊嚴。對于生活方式具有客觀重要性的理由是不存在超越自然之外的,在自然內尋找原因,這便出現了第二個論點即任何其他人的生命如何度過在客觀上也具有重要性。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必然會承認所有人類生命的平等與客觀重要性。對于承認這點來說就意味著自我尊重。
個人責任原則是指每個人都對自我生命的成功負有特殊的責任,這種責任包括運用其判斷力,對關于生命的成功標準進行判斷。③德沃金教授對此原則進行如下論述:個人責任原則要求自己不能屈服于其他人的意志。盡管他人的價值和行為可能對我們的文化施加影響,但是只要不是運用懲罰的方式來強迫接受某種特定的價值觀,就不能算作違背了個人責任原則。這個原則同樣適用于其他人,不能強迫任何人屈從于他人的意志。倫理信念界定了內在價值,道德原則界定了對他人的義務和責任,個人責任原則允許國家強迫依據道德原則而做出的集體決定來安排生活,禁止強迫施加倫理信念。
德沃金教授將人權與法律權利和非基本的道德權利等相關理念進行了區分。他認為法律權利這一理念源于政府出一系列的理由,創造和執行法律權利。憲法權利是法律權利的一部分,它是具有特殊力量和作用的法律權利。同時,憲法權利是一種特殊的道德權利,而憲法將它變成了法律權利。這種權利的特殊之處在于它不是對抗個人的權利而是對抗政府的權利,這種意義上的憲法權利是政治權利。如果一項決定在整體上的利益大于個人或者某些人的利益,這項決定便具有正當性。但是政治權利保護一些特別重要的利益,它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是不能夠被侵犯的。政治權利的屬性在于一方面它能夠解釋和論證法律權利,另一方面可以運用政治權利批評政府沒有接受理應采納的法律權利。保護各種必要的政治權利是尊重人的內在價值和個人責任原則的體現,是尊重生命和獨立責任的平等重要性的要求,運用政治權利能夠界定和創造人的生命價值。對于不同的國家,在承認一些具體的政治權利之間存在著差異,導致這個差異的原因是在理解尊嚴的兩大原則過程中,存在著一種善意的差異,正是這種善意的差異存在,才使得不同國家間的政治權利內容不同。
對于如何區分人權與重要的政治權利這一問題,德沃金教授給出了“人權是政治權利,不過是那種特殊而且極其重要的政治權利”④的假設,并且反駁了經驗主義的人權觀和人權更加重要觀。通過對這兩種人權觀的駁斥,可以看出對于人權和普通政治權利的區分,需要重新建構一套更具有說服力的標準來進行判斷。
德沃金教授提出的人權判斷標準是,對于判斷政府是否侵犯人權理念的時候,不應該以政府造成侵權行為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而是“應該區分政府出于尊重人的尊嚴的原則而犯下的善意錯誤,與那些表現出對人類尊嚴的蔑視或漠不關心的行為”⑤來進行判斷。基本權利是政府應當將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人來看待,政府持有這樣一種態度,即使它侵犯了必須獲得尊重的具體的政治權利的時候,只要它的態度是誠懇的,就可以說是尊重了人權。在兩大原則的基礎上認定基本人權的標準是掌權者是否認同每個人的生命具有內在的重要性,以及每個人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個人責任。運用這兩大原則就可以判斷政府的行為與人權的界限。政府尊重人的尊嚴的基本要求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求尊重底線人權,二是要求具有延伸的、持續且獨特的力量。
底線人權是指對于政府行為設定底線的具體權利,無論對內在價值原則和個人責任原則怎樣解釋、提出什么樣的理由,都不能侵犯的人權。德沃金教授主張對于人類尊嚴的兩大原則,民眾之間和國家之間應該保持最大的善意,并且認為這是不同國家將不同的政治權利制定為法律或是憲法權利的原因。對于政府的哪些行為是侵犯人權的,并沒有機械的檢驗標準,也不能把所有的人權清單列出來,限制對人權的侵犯,只能夠列出最重要的人權清單,對其進行保護。但是通過討論,對于違背尊嚴的內在價值原則和個人責任原則的做法是侵犯人權的行為已經取得了共識。顯然,底線人權沒有窮盡基本人權的內容,還需要對人權理念進行進一步的論證。
一以貫之的尊重人權并且禁止政府做出違背國家所接受的尊嚴概念的事情,則是對于人權理念更進一步的論證。這一項標準要求國家不能以侵犯個人的權利為基礎來維護更大的價值或者消除潛在的危險。例如,不能為了最低限度的改善他人的安全,而把奴隸制強加于人的方式正當化。人們有權利避免受到嚴重方式的傷害,即使這些措施有助于使共同體更加安全。人權并非絕對的主張“即在足夠嚴重的緊急狀態下,政府有理由侵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人權,即使對這些人權已作出明確的規定”⑥。德沃金教授也對這種觀點進行了反駁,首先應該將緊急狀態的標準設定的非常高,不能將任何提高安全的進行都設定成緊急狀態。其次是不應當因為面對危險而犧牲自尊。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人權理念本身就意味著它不可能是曇花一現的光輝,是人類值得追求的永恒的價值。就像發展人權理念一樣,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用畢生精力在為我們闡釋值得追求美好的價值。他就像刺猬一樣,以認真對待的態度,刺破謬誤的重重面紗,為我們尋覓至上的美德。致敬永遠的德沃金教授!
[ 注 釋 ]
①葉傳星.人權概念的理論分歧解析[J].法學家,2005(6).
②[美]羅納德·德沃金.民主是可能的嗎?[M].魯楠,王淇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0.
③同②,第15頁.
④同②,第29頁.
⑤同②,第30頁.
⑥同②,第42頁.
D
A
2095-4379-(2017)21-0167-02
馮鵬(1992-),男,北京人,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