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平虎林市紅十字醫院
臨床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檢測質量的有關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薛建平
虎林市紅十字醫院
目的分析臨床醫學檢驗中對血液檢測質量有影響的因素,同時針對因素給出有效的控制對策。方法隨機抽取自2014年7月~2016年2月來我院進行血液檢測120例相同血型病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70例男性男病例,50例女性女病例;平均年齡為35.4(±2.2)歲。靜脈抽取病例空腹下肘靜脈血液,患者血液標本予以抗凝舉措。通過一比一萬與一比五萬稀釋比例抗凝劑予以處理。在此基礎上把同等稀釋比例血液標本予以混勻處理,同時分為等量的六十份,在此基礎上予以送檢。同時通過兩毫升EDTA-K2抗凝真空管抽取病例靜脈血,分別注入10uL十五百分點的塑料試管之中。在此基礎上抽取病例的血液標本,同時把標本予以質量控制。采集完血液,同時對血液標本予以混勻處理,將其分為均等的六十份,再輸入到分離膠真空內,采集五毫升;此次研究使用的抗凝劑是10uL十五百分點EDTA-K塑料試管;采血管在二十二度常溫中放置三十分鐘。在此基礎上對其中二十份標木予以檢測,過三小時再對另外二十份標本予以檢測;六小時后對最后二十份標本予以檢測,經比對法研究臨床醫學檢驗環節血液細胞檢測的影響成因。檢測儀設備擇取T-510型血細胞自動分析裝置。結果此次對比結果顯示,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以及血小板含量有明顯的改變,抗凝劑比率正常和抗凝劑配比不準比較,對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且P>0.05;血液初、放置時間不一樣,檢驗結果對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且P>0.05。標本處理及設備使用都會在一定程度改變檢驗結果的精準度。結論要提高對檢驗工作者的培訓及管理,且要深化對檢驗工作者的考核力度,第一時間予以總結,以擬定最優的質控舉措,降低誤差率,為臨床診斷及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
臨床醫學;檢驗;血液檢測質量;因素;控制;方法
文中所提及的臨床血液細胞檢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血常規,能夠從根本反映機體相關生化指標參數,因此為臨床疾病診斷奠定良好的基礎。不過在檢驗環節,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量,進而導致檢驗結果出現差異,對臨床診斷與治療產生誤導。文章將以臨床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檢測質量的有關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作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關內容如下所述。
1.1 一般資料
文章隨機抽取自2014年7月~2016年2月來我院進行血液檢測120例相同血型病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70例男性男病例,50例女性女病例;平均年齡為35.4(±2.2)歲。
1.2 方法
靜脈抽取病例空腹下肘靜脈血液,患者血液標本予以抗凝舉措。通過一比一萬與一比五萬稀釋比例抗凝劑予以處理。在此基礎上把同等稀釋比例血液標本予以混勻處理,同時分為等量的六十份,在此基礎上予以送檢。同時通過兩毫升EDTA-K2抗凝真空管抽取病例靜脈血,分別注入10uL十五百分點的塑料試管之中。在此基礎上抽取病例的血液標本,同時把標本予以質量控制。采集完血液,同時對血液標本予以混勻處理,將其分為均等的六十份,再輸入到分離膠真空內,采集五毫升;此次研究使用的抗凝劑是10uL十五百分點EDTA-K塑料試管;采血管在二十二度常溫中放置三十分鐘。在此基礎上對其中二十份標木予以檢測,過三小時再對另外二十份標本予以檢測;六小時后對最后二十份標本予以檢測,經比對法研究臨床醫學檢驗環節血液細胞檢測的影響成因。檢測儀設備擇取T-510型血細胞自動分析裝置。
1.3 統計學方法
此次通過SPSS18.0統計軟件予以參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及百分率為基點,組間對比擇取X測檢;計量資料以x±為準,通過t測檢;P>0.05即對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此次對比結果顯示,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以及血小板含量有明顯的改變,抗凝劑比率正常和抗凝劑配比不準比較,對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且P>O.05;血液初、放置時間不一樣,檢驗結果對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且P>0.05。標本處理及設備使用都會在一定程度改變檢驗結果的精準度。
血液細胞檢測質量控制即深化實驗室檢測結果精準度的先決條件,所以要深化分析前質控管理,讓專業檢驗工作者予以檢測工作,同時深化對檢驗工作者的培訓及考核,考核達標后即上崗。深化分析中質控管理,檢驗前要有效的擇取試劑,同時明確抗凝劑配比。血液中血細胞計數非常困難,所以血小板稀釋是臨床檢驗的側重點,因此做好稀釋比例控制工作與有效擇取抗凝劑對實驗室檢驗工作意義深遠。在實際檢測環節,實驗室溫度同樣會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所以要檢驗工作者對實驗室環境溫度予以第一時間的調整。檢驗后,相關工作者不可以只根據檢測的參數去作最終病理診斷,而要依附于檢測結果的相關數據去繪制細胞直方圖,在此基礎上依附于細胞直方圖狀態去決定是否予以深入檢測。對檢測結果予以過程,檢驗工作者要把所檢測的參數結果和病人臨床病歷資料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予以判斷并得出結論。
此次研究顯示,兩種差異化稀釋比例的血液細胞標沒有通過檢驗,其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以及血小板含量具有一定的改變,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且P>0.05;抗凝劑比率正常和抗凝劑配比不準對比,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且P>0.05;血液標木放置時間差異,檢驗結果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且P>0.05。在實際血液細胞檢測環節,實驗室檢驗設備的使用與血液標本處理、檢驗結果審核等因素都會使實驗室血液細胞檢驗結果出現偏差。
總的來說,影響臨床醫學檢驗血液細胞結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血液稀釋比例,檢測設備、室內溫度與放置時間等。所以為確保檢驗結果的精準度,深化臨床診斷結果的有效性,我們要提高對檢驗工作者的培訓及管理,且要深化對檢驗工作者的考核力度,第一時間予以總結,以擬定最優的質控舉措,降低誤差率,為臨床診斷及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
[1]陳梅,方偉禎,傅玉如,鮑蘊文.SysmexXE-21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血液病血小板計數的檢測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2年07期
[2]劉思忠,劉文海,蘇忠英,項有科,丁進芳,邊玉軍,王鳳蘭,鐘蘭軍.血細胞形態學質量控制的現狀與建議[J].上海醫學檢驗雜志,2013年02期
[3]夏瑞蓮.手術室醫療差錯事故的預防及注意事項[A].創建患者安全文化——中華護理學會第15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中冊)[C].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