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東北大學體育部,遼寧 沈陽 110819)
競技體能訓練發展趨勢
李 健
(東北大學體育部,遼寧 沈陽 110819)
經濟實力、國防實力、民族凝聚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衡量標志,競技體育則對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競技體育在國際賽場上不斷取得優異成績,能夠獲得優異成績的基礎是對運動員的體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利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體能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但在訓練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主要是訓練方法的落后,對項目本身的結合度相關性不高等造成了體能訓練的負面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國的體能訓練現狀和訓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并提出科學合理的訓練意見。
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競技體育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載體和窗口,集中反映出人類社會文明、向上、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從1896年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發展到今天,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人類生活觀念的變化,競技體育已經越來越成為人類生活中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競技體育訓練的科學化愈發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利用合理的方法與手段提高訓練成果。然而,近些年我國盡管在世界大賽中取得了過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們的優勢項目在體操、跳水等細膩技術方面,除此之外在女子排球、網球及田徑項目上稍有突破。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限制,我國競技體育中的體能訓練與歐美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主要是在體能訓練的觀念與方法上的落后。因此,如何提高體能訓練的質量,并且與專項能力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是推動我國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的突破發展方向,應該引起廣大體育工作者的重視。
競技體育中體能的訓練是各個項目的基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體能訓練的不斷影響,新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已經不斷運用到實際中。經過實踐表明,缺乏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不當的訓練,以及單純的“拼命練”已經不能保證競技體育成績的增長。而我國在競技體育體能訓練方面與歐美發達國家有著明顯的差距,在體能訓練上沒有正確的理論方法指導,運動員不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導致競技運動成績不能有效提升,不能取得更好的名次。在體能訓練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教練員對體能訓練理論知識的缺乏;(2)對于體能訓練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對體能訓練中“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認識不清;(4)體能訓練專門的理論人才和實驗室的缺乏。
1.2.1 傳統經驗對體能訓練的影響 實踐表明,體能訓練是運動員日常訓練中必不可少的訓練環節,在傳統訓練過程中認為耐力就是跑得多,所以在長跑訓練過程中會安排運動員在場地堅持一定速率的跑圈或公路跑,由此導致我國大部分競技體育項目在青少年組別時會取得國際大賽的好成績,成年以后不能繼續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水平,原因之一就是少年時過度透支訓練導致的成績停滯不前,這表明我國在競技體育體能訓練方法與認識上出現不科學的訓練手段,總是依靠以往的經驗進行訓練,導致我國競技體育體能訓練不能有序的開展。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尤其與體育相關的運動生物力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等學科的不斷進步,體能訓練的科學化、有序化能夠形成一個體系,在科學時代的背景下使得體能訓練可以得到全程監控,能夠在生理與心理層面對運動員做到了如指掌,使得體能訓練的科學性逐步走向成熟。
1.2.2 不同訓練觀對體能訓練的影響任何運動項目的訓練都有其特定的理論方法依據,應通過各種身體訓練手段,全面改善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提高機體機能和發展運動素質、健康素質的體能訓練過程。由于良好的體能是技術訓練的基礎也是戰術訓練的基礎,所以一種觀點認為在青少年階段大力發展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只有增加體能訓練強度,才能真正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如果體能訓練沒有跟上,所謂的技術與戰術的提高訓練也就難以成功。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現在訓練能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兼顧技術、戰術和體能的訓練,使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得以提高,能讓運動員以更小的年紀創造優異的成績。在我國尤其是體操、跳水、乒乓球等優勢項目表現更為突出,在兒童時期開展體能訓練基本無法創造更好的成績,過早的進行體能和技術的訓練后果是讓運動員職業生涯更早的衰退和運動生涯更短暫。這2種觀點都有其片面性,只有兩者結合起來進行更加科學化的訓練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體能恢復訓練在現在的運動員訓練當中已經逐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恢復就不能進行更好的訓練,由于運動員是進行大量高強度的訓練,日復一日會導致肌肉和韌帶的疲勞加劇,在這期間不進行有效的恢復訓練會導致運動員受傷,完全有效的體能恢復能使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過程中有更好的生理、心理狀態,接受新的技戰術提升,充沛的體能循環是運動員身體機能的鍛煉。因此,教練員對體能恢復訓練有了更加充分地認識,并且非常重視,認為體能的恢復訓練已經是運動員在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環節,成為日常訓練的內容之一。
在體能訓練中最重要的就是強度和量,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往往很難確定運動量,到底跑了多少、跑多快、休息時間多長最合適、最適宜的強度是什么。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對同一項運動所承擔的負荷是不盡相同的,如果采用相同的訓練負荷進行訓練,可能造成有的運動員達不到自身的訓練強度,訓練效果不是特別明顯,而有的運動員就會強度太大,不能夠完成原有的訓練量,因此,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必須控制訓練強度和量,這是決定訓練效果的關鍵。這個關鍵的把握過程就需要現在的科學理論成果進行有效的界定,需要制訂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對訓練過程進行全部調控,對心理與生理的進行監測,有效的提高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狀態,針對各個項目的特點要有專業的科研人員進行分析機體動作角度、幅度的科學合理性,不斷加深對各個運動項目的了解,從而提供機體的供能方式、動作特點,肌肉用力特點、動作角度等,讓體能訓練更加科學合理化。
競技體育項目以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為最終目的,所以教練員與運動員會通過多種途徑進行體能和技術的訓練。傳統的訓練理論是“體能+專項技術=運動成績”的二元理論,傳統的訓練理論已不能顯著的提高訓練效果。傳統的訓練方法只是針對身體的訓練和技戰術的訓練,而不重視心理的訓練,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運動員僅僅依靠身體訓練和技戰術訓練是不夠的,必須進行心理訓練,提高運動員的心理抗壓能力,而“以賽帶練”能夠解決現有訓練不足的問題?,F在每年都有各類世錦賽、鉆石聯賽、錦標賽、洲際賽等商業化與職業化賽事,積極參加這些賽事不僅提高了運動員心理素質,而且還為運動員潛力的開發,競技體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給平常日復一日枯燥的訓練增加了活力,激發了運動員對訓練的熱情,給體能訓練提供了保證。不斷參加各類比賽同樣使運動員全年都保持高水平競技狀態,這些都為體能訓練的多周期性提供了條件。
3.1 現在競技體育的體能訓練逐漸科學化,要做好傳統經驗與現在的科學技術手段相結合,教練員和運動員應具有正確的訓練觀,做好平時大強度訓練或重大比賽前的高效體能恢復計劃,在“以賽帶練”過程中做好正確的規劃部署,要求精而不求多,進行科學化管理等。
3.2 由于我國的政治制度與國家的具體情況,在體能訓練方面理論研究與科技手段相對歐美發達國家較為滯后,并且在理論方面跟蹤性研究偏少;運動醫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理、體育統計學、體育管理學等學科相互交叉結合的研究較少,缺乏綜合能力較強的大學科研究機構。體能訓練是新興起的訓練理論方法,缺乏專業隊伍建設。
3.3 我國近年來在國際賽場競技體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是在我國運動員基數龐大的基礎上得來的。總體來說,我們的訓練水平有待提高,對訓練內容要有正確的方向性、順序性、系統性和整體性原則等,注重基礎性學科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如何推進我國的體能訓練,根本性途徑就是要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競技體育體能訓練提供新的理論方法與指導。
[1]張良力,袁運平.對體能訓練的發展趨勢與我國競技體育體能訓練中存在問題的探討[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4).
[2]悅濤.我國競技體育中體能訓練的發展趨勢[J].中州體育:少林與太極,2013(12):36-38.
[3]李兆鵬.現代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幾點思考[J].冰雪運動,2012(2):52-55.
G808
A
1674-151X(2017)18-013-02
投稿日期:2017-07-09
李健(1991—),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