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繼磊
山東省昌樂一中
論如何提高數學的課堂效率
田繼磊
山東省昌樂一中
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每一個學科都必須要注重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對于時間緊、學習任務重的高中數學教學而言,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呢?這當然要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入手。
幾乎所有人都在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如果學生對于某一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在日常學習中會做到事半功倍,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但是,對于絕大部分學生而言,只會感到學習,尤其是學習數學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有些學生甚至對數學的學習產生了厭惡情感,對于這些學生根本不可能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
沒有學習興趣,這個時候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其重要了。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習慣呢?
(一)課前預習的習慣
與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在表述語言上更抽象復雜、在思維方法更理性靈活、在知識內容無論是數量還是難度都有了質的提高,因此學生若還象初中階段那樣依賴老師,亦步亦趨的跟著老師運轉,坐等上課,被動學習,時間一長,成績勢必下降。
而有效的預習就像賽跑時的“合理”搶跑,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生上課時聽講的效率,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
因此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
首先,應讓學生明確預習的任務是通過初步閱讀,了解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理、公式、性質、證明方法等),為順利聽懂新課打好基礎,做到心中有數。具體任務是:
1、復習、鞏固和補習有關已學的舊知識,找出新課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并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
2、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么,并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費解的地方;
3、在預習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課文后的練習題都要嘗試著想一想、做一做。這樣在老師授課時集中注意聽講或向老師提出問題,便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二)培養良好的課堂聽講習慣
1、“聽(講)、記(筆記)、想(過程)”相結合的習慣
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也是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應該做到的最關鍵的環節。
相對于初中的數學課堂而言,高中的數學課堂涉及到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復雜,知識間的聯系更加密切,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更加靈活多樣,可以說,要想真正掌握一堂課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學生改變只聽不記,只記不想的被動學習的習慣,只有將“聽”、“記”、“想”三者熟練而靈活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和老師一起完成一堂課的學習。
2、要有敢于放棄的習慣
有些時候放棄是為了得到更多。
在一節數學課上,老師往往會講解多個問題,而對于這多個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并不一定能夠立刻領會,甚至對于某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理解。在這個時候,適當放棄某個問題便成為了必要。
只有放棄掉這個問題,才可以有充分的精力跟上老師的思路,才能夠思考掌握后面的知識,如果不舍得放棄,思維仍舊停留在沒有搞懂的問題上面,只能干擾自己對后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課后反思歸納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為了更好的在課堂上學習,而課后反思則是為了盡可能的將課堂知識掌握和理解,讓知識系統化,讓方法規律變得成熟。
“溫故而知新”,“舉一反三”,這都需要學生在課后對課堂內容進行反思歸納才能夠達到的結果。
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只憑借單純的擴大課堂容量、生硬的調動學生積極性是不夠,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更新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懂得還不等于己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識,還必須思考。”
教師不應該是課堂的中心,整個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互動的,教學相長的,良好有序的動態過程,學生應該在老師引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經過猜疑、嘗試、探索、失敗,進而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學!
只有改變教學觀念,教師才可能創新出靈活有效地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主動探討、理解、掌握問題。
(二)創新、構建有效地課堂模式,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讓學生享受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
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活動不是一種“授予—吸收”的簡單過程。
在高效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做到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最終將本堂課的知識構建與頭腦當中。
因此,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成為了關鍵。問題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成功地實施問題情境教學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針對性。問題情境的設置是對于某一知識點而言的,對應性要強,不能太過于寬廣,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本屆所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2、適度性。問題的設置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廣度和思維高度,盡可能的達到一種“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到”的效果。
3、互動性。師生互動,才是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的最有效手段。
(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的過程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有個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
要真正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教師必須要關注學情,提前建立評價建體系,根據每節課的內容特點,挖掘合作點,順學而導,使學生掌握技能會合作,同時應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激活內因真正促發展,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四)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具有鼓勵性的評價
沒有人愿意接受批評,大多數時候,批評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向,因此,在課堂上,要善于對學生鼓勵表揚,創造寬松、向上的學習氛圍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大膽的展開思維,沉迷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快樂的過程當中去。
以上就是我對于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幾點粗陋看法,如有不妥,敬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