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清
潮州市饒平縣饒平技工學校
淺論《道德法律與人生》的課程教學
余雪清
潮州市饒平縣饒平技工學校
重視和加強當今學生尤其是技工學生的道德法律意識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更是當今社會對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因為當今社會,只有法律意識健全,思想道德成熟的人,才是社會主義的真正的優秀接班人,才能讓自己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才有希望為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自己的貢獻,因而學校的道德法律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
道德法律;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在大學期間的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和發展。而作為中考或高考失意的技校學生,他們也不可避免的要經歷這一時期,他們需要在學校的正確教育下,努力學習,提高和完善自己,也使自己有一個更好的未來。而在這個階段,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就是重中之重。因為,一個人的思想意識水平決定著他的未來,而他的文化水平僅僅是輔助,畢竟如果一個思想墮落的人,懂得文化知識越多,其對社會的危害越大。而人們口中的法律意識,其實是法律內涵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泛指人們對于有關法律問題的認知。而道德水平就是古人常說的:真善美。
1.技工學校的學生,他們大部分是經歷過了中考或高考的失意,他們對自我的認同感比較低,通俗的講是有些自暴自棄的。而且由于社會以及家庭對技校的普遍歧視,他們對讀技校的自己并不寄予太大的期望,對自己的未來其實也沒多大信心,他們中的大部分心態,是混混日子,沒有對自己的發展有什么規劃,對自己的思想教育更沒有太多認識。
2.調查結果顯示,他們這些考試失意者,往往原因在于他們從小的家庭環境,以及缺少父母的教育與關愛,才導致他們的叛逆與自我墮落,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孩子才會慢慢地不去學習,慢慢地沉迷網絡,甚至有的打架鬧事,從而導致學業失敗。正如人們所說,問題少年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所以他們更需要道德及法律的教育。
3.由于這些學生大多十七八歲,正處于青春期。而這個時候正是他們自我意識加強,叛逆心理膨脹的時期。他們缺乏自信心,也缺乏來自家庭,來自社會的認同感,更缺乏對自我的認識,老師的簡單說教,對他們只會適得其反,因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必須的。
1.教師應該有優秀的素質
這是教好這門課的核心和靈魂。從美學的角度看,這就是老師的情感美。正確的道德法律觀點的灌輸,不僅僅是簡單的我說你聽,以及填鴨式的教育,這需要一種創造性的激情與感染力。當然,大人們眼中的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嚴肅一點。但是假如老師師過于嚴肅,會導致在課堂上壓抑的學習氣氛,那么學生就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對道德法律這樣較枯燥的內容,就更別指望學生會學習。而教師寓理于情,動人以情,這樣的教學才有可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當然作為老師更應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為學生樹立形象,做到風度幽雅、舉止端莊、態度親合、作風正派、衣著整潔等,讓自己的一舉一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尤其是道德與法律這樣的意識,更需要我們老師以身作則,有好的道德與法律意識。
2.進行法制教育的實踐
(1)理論出于實踐,而實踐中驗證真理。開展校園法制第二課堂,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對法律現象的熱情和興趣,而且可以用學習到的法律知識分析。另外,還可以開展一些切合所學知識的法制演講比賽、知識辯論會、法律知識競賽、“室內模擬法庭”等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生去旁聽一些案件的庭審,使學生能在這些活動中,不僅深刻理解了課堂所學知識,更能真正的認識到法律,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
(2)老師在網上收集有關法律的視頻,如cctv-12的法律講堂節目,天網欄目等等,就其節目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想法,以及根據法律該如何去處理,也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違法,通過真實的案例,更能明白法律的嚴格,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3)也可以利用學校的廣播以及公告欄,宣傳欄等等,開展諸如“禁毒教育宣傳圖片展”、以及法律知識的小講堂,在生活中讓法律知識無處不在,從而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3.實踐中踐行道德教育理念
道德方面的教育,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而道德意識的培養不僅僅需要老師的榜樣力量,更需要各種活動的感染。
(1)結合各種有益的節日,諸如端午節,國慶節,八一建軍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等,通過節日的氛圍,可以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受到感恩、愛國,艱苦奮斗和勤儉節約教育,和倫理等方面的教育,給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2)開展志愿者活動。鼓勵學生去貧困山區支教,去社區服務老人,去公園義務打掃衛生,無償獻血等等公益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不僅得到了自我滿足感與認同感,也升華了他們的道德意識,培養了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他們有更好的價值取向。
4.“立體教育”
學生的教育,尤其是法律意識,道德意識的培養是一個立體的教育,不僅僅需要學校,以及老師的教育,也需要社會,還有家庭的有機結合的教育。其中的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的,父母在其中的角色,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作為父母,應該多與學校老師聯系,共同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努力。也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與支持,給他們動力與自信;而作為學生道德法制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必須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防止社會不良文化的侵蝕;以此同時,社會大環境也應該盡量營造一個和諧守法的環境,各種主流媒體也應該加強道德法律的宣傳。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立體教育,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法律素養。
增強技校學生的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且關系到家庭、以及社會的整體責任。只有各界共同努力,技校學生同樣是建設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因此我們不僅要求專業技能熟練,道德法律意識的強弱,也是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合格的接班人。加強道德法制教育,實現道德與法制教育的雙贏,是我們必須走的路。
[1](美)博登海默(Bodenheimer,E.).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M].華夏出版社,1987
[2]諾內特等.轉變中的法律與社會[M].中國政法大學社,1994
[3]何士青.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結合──從《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課程說開去[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報,2000(03)
[4]葛東媛.高校非法學專業法律教育淺析[J].中國林業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