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靳周華北電力大學
戰略性新興產業視域下高校就業支持體系構建研究
丁寧,靳周
華北電力大學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高校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輸送主體,應具備相應的就業支持機制及路徑,構建就業支持體系,保障高技能人才的輸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校;就業支持體系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高校應充分發揮育人功能積極響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需要,構建該領域的就業支持體系,更好地保障創新型、高科技、綜合素質高的人才輸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
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科技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尤其是技能人才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人才主體之一,占企業總人數的60%以上的比例。[1]高校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平臺,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就業支持主體,將極大的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在就業支持體系的構建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一,高校可以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輸送大量高科技、創新型人才,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究領域。第二,高校可以為戰略新興產業提供培訓、信息服務和技術的咨詢平臺并具有豐富的科研成果,在市場化過程中與企業具有較強的融合性。第三,高校具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研判的權威性,并且擁有較好的宣傳平臺,可以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視域下就業支持體系的過程中,高校必要須具備相應的運作機制。當前我國的高技能人才整體素質與企業所需求的人才素質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態度、職業道德、責任感、服從安排和團隊意識方面,高技能人才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2]因此,高校在專業培養之外應切實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幫助企業合理選拔人才。
中心職能應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建立學生的數據庫,及時掌握學生的檔案資料,并不斷更新;第二,進行專門的就業指導。第三,進行針對性的技能培訓。第四,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對于自主創業或就業困難學生提供資金扶持,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支持;第五,開展后續的跟蹤調查。
1.統計支持
高校應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庫,采集企業與學生的基本信息,作為就業支持體系構建的基礎平臺。該數據庫在采集上應盡量全面,在保管上應盡量安全,在維護上應及時更新。良好的信息平臺能夠為高校分析就業形式、制定就業政策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
高校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庫,應由專門人員負責采集信息并進行分析、預測,發布需求信息等。其中應包含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及學生的全部相關信息,以期更好地發揮作用。企業能夠通過該數據庫掌握相應的畢業生信息;學生能夠查詢企業情況、工作崗位、就業趨勢、行業工資水平、發展趨勢以及社會福利等相關信息;學校能夠利用該信息平臺開展就業指導、就業咨詢以及學生的個人發展測評等項目。
2.政策支持
高校應鼓勵、引導和扶持學生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業,加大對學生的指導力度,與此同時,推行積極的創業政策,充分發揮高校畢業生知識儲備高,創新性強的特點,引導其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創業,通過創業帶動就業,產生就業倍增效應,進一步為學生增加就業機會。
高校應配備掌握心理學知識、熟悉戰略新興產業就業供需以及相關法律的專業就業指導教師,在了解學生情況的前提下,提供與之匹配的指導與咨詢,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優勢,了解國家就業政策,培養良好的擇業心態以及正確的就業觀念。此外,高校應給予創業學生必要的指導以及政策、資金上的支持,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對于自主創業學生,高校應給予創業、經營、管理以及具體實踐技能方面的培訓,并向學生介紹優惠政策,給予資金扶持,幫助學生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現狀,結合其自身條件給予建議,增強學生把握市場的能力。
3.人才支持
高校需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優化相關學科設置,完善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培養出適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就業結構實現良性發展,同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因此高校應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同戰略性新興產業結構升級相匹配。
高校應在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培養的同時,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就業市場需求,優化學生的培養模式。目前,學校教育目標與實際需求銜接性不強,是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3]因此高校應與時俱進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及學科設置,打造與企業接軌的實習平臺,并廣泛引進高端科技人才投入教學,促進學生知識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提高就業支持中心的人員素質。高校應重視就業工作人員的職業培訓,以此保證就業支持中心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4.信息支持
高校應加強就業信息化建設,建立能夠滲透到學生中去的高效率供求信息平臺,廣泛搜集并發布就業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降低學生的求職費用,與此同時,加強培養學生把握就業形式,獲取網絡資源,準確自我定位的能力。
高校應注重信息平臺數據的真實性,避免虛假信息,準確掌握學生及企業的相關信息,實現動態管理。此外還應采用多種方式,包括網站信息、短信平臺、書面通知、軟件服務等為學生及企業提供服務信息,同時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保障網絡運行安全,規范學生及企業行為。
[1]姜興.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特征及開發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3(34):12-15.
[2]孔德蘭.“三雙”模式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9):18-20.
[3]張璇.英國學徒制改革重大舉措——英國《學徒制條例草案》解讀[J].世界教育信息,2009(2):63-66.
丁寧(1988-),女,漢族,黑龍江七臺河人,研究生,單位:華北電力大學學生處,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靳周(1990-),男,漢族,內蒙古赤峰人,碩士,單位:華北電力大學可再生能源學院,職務:輔導員,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