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
試析計算機在新型科技館中的應用
李爽
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館對公眾進行科學知識普及起到了重大作用,使各地新型科技館不斷涌現出來。經過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科技館以實物展板為主要展示內容,其中多媒體演示和互動環節成為了科技館的主流。
計算機;科技館;應用
科技館是為廣大人民普及科學的地方,它是以展示教育為主導,以和展品的參與、體驗、互動為輔助,通過短期和常設展覽,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使大家在科學觀念上得到啟迪。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新技術也在科技館的展示中逐漸應用。
(一)能夠讓公眾提高其科學素養。科技館通過對各種科學普及教育的活動,使公眾形成其學科自然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公眾崇尚科學真理,從而破除封建迷信下的社會不良風氣。
(二)可以推動發展社會生產力。科技館是通過科技思想知識和方法的傳播,來提高公眾在科學上的素質,從而為社會培養大批量合格勞動者,這樣不僅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還推動發展了社會生產力。
(三)讓科技技術得到進步。科技館進行科學教育,促進了對科學知識和科技成果的推廣,造就了大量科學研究方面的人才,使科學技術得到了進步[1]。
(四)建立了健康的精神文化文明。科技館宣傳科學家事跡和科技成果,不僅培育了公眾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集體精神,還豐富了人們精神文化生活。
(一)科技館建設將主題化、專題化。科技館在建設上不能到處去復制、抄襲,應該明確主題,有幾部分來對主題進行展示,在同一個科技館中做好幾個主題展廳之間的銜接,使科技館具體其完整的特色。
(二)科技館在展教上豐富多彩。科技館主張創新,可是在展教技術內容上是不會有什么創新的,只能在其理念和方法上進行創新、探索,科技館內容在設計上既要有硬件展品,又要有文字說明、解說和觀眾的參與。
(三)科技館整體建設多樣化、系統化。現在一些專業博物館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如果還堅守陳舊的工業產品,不給出更生動、具體的展示,將難以擺脫其困境。
(四)科技館將成為非正規教育基地。科技館的非正規教育基地應有以下方面:(1)科技館發揮固有展教功能;(2)科技館在建設過程中劃分一些面積做講座、培訓、閱讀和實驗的場地;(3)科技館人員應延伸和擴寬其職能和活動空間;(4)科技館和學校共同制定科學教學計劃,經科技館進行培訓。
我們應該努力發揮科技館非正規教育基地的作用,使科技館成為開發的、沒有圍墻的、面向公眾的大學校。
(五)科技館管理機制將靈活化。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科技館應當穩定不變地得到政府財政在基本運轉經費上的支持,并利用國家政策去爭取企業和各類基金的支持,確保科技館管理體制穩定不變。在這種體制情況下,應不斷加強員工的創新力和科技館發展活力,科技館要做到:對外堅持公益性,對內實施靈活管理機制。
(一)科技館發展體制僵硬化。省、市級政府主管部門在認識上對科技館功能、作用存在差別,因此政府在資源配置中,對科技館財政方面投入逐漸減少,造成科技館發展資源嚴重不足。而且,不少科技館分散在不同政府不同級別的管理部門,缺乏在政府權威機構和法律上的監控。
(二)科技館基礎設施不足。科技館在前期建設時,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在后期運行時,也需要大量的金額支出。大多數科技館因資金投入有限的原因,造成展館設計縮水,發展資源較少,致使展廳在布局上不合理,設施設備的落后,導致觀眾容納量低。
(三)科技館對市場意識低。科技館受到傳統體制上的影響,習慣將財政投入作為收入來源,缺失其市場意識,致使自我發展機制沒有足夠動力。許多科技館還堅持的是參觀者自動上門的觀念,缺乏市場開發營銷的理念,使科技館的產品服務對接不上市場需求[2]。
(四)科技館在創新上觀念不強。科技館沒有借鑒和學習國外科技創新內容,缺乏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只是停留在簡單的克隆上,使其展品設計思想和展示手段落后,造成在內容上的老化。
(五)科技館在隊伍綜合素質上缺乏培養。科技館還在采用以前松散陳舊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在事業上缺乏活力和前進的動力,導致其跟不上公眾對科學素養的要求,想要科技館在事業上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科技館必須引入激勵、競爭的管理機制,實行崗位責任制,構建科普團隊自身培養體系,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一)計算機輔助系統。在科技館展項過程中,我們看到對計算機技術運用最多的便是CAN和CAM技術,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利用輔助設計和輔助制作來完成其展品設計,在當今科技信息時代,工作圖已取代了草圖,什么樣的設計都可利用計算機來操作完成,這樣大大的降低了設計人員其勞動強度,增加了工作上的效率。
(二)多媒體影音演示。科技館內,利用數字通信網絡技術和計算機交互式綜合性技術把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和視頻等信息連接起來,展品通過多媒體技術在屏幕、投影幕上展示出來,這樣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讓公眾對科學知識進行全面了解[3]。
(三)虛擬互交技術。在科技館內,利用投影墻,使其展現出來的圖像進行不斷改變,這種技術的應用,使其具有特殊的顯示效果,再加上圖像動作的形象逼真,讓人們進行游戲互動。
(四)數字科技館。以計算機作為信息的終端,進行網絡技術應用,全方位性應用多媒體技術,大量運用圖形化結構形式,交互式的參與進來,這樣提高了科普內容在藝術上的表現力,增加了科普性和趣味性,使公眾和科學之間的距離得到了縮短。
(五)軟件自動化控制。科技館中許多展品在聲音、光和電的開關電源都是經由計算機軟件進行自由控制,工作人員不必每天對展品電源進行挨個打開和關閉,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避免了工作人員由于遺漏造成的損失。
(六)數字特種技術。利用計算機對影像合成技術,再對聲音進行處理,加上計算機對特效的自動控制,科技館使用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將各項設備自動運行,讓觀眾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
總之,科技館在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的支撐下,將會成為現今重要級的科技成果。在展示水平上的提高,計算機技術將在以后的發展道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需要摸索切實可行的方法,使我國科普事業走向世界前列。
[1]黃敏捷.信息技術在科技館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5(29).
[2]王琴.關于保持科技館觀眾量持續發展的思考[J].科技通報, 2016(1).
[3]侯東輝.提升科技館發展方法[J].科技風,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