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鄂爾多斯市達旗南苑街幼兒園
對班級區域活動的設計與思考
吳瓊
鄂爾多斯市達旗南苑街幼兒園
班級區域活動是幼兒自主活動的一種形式,在幼兒園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對班級區域活動展開分析,認為需要設計豐富的班級活動區域,包括科學發現區、班級植物角、飼養角,同時應當對在班級區域活動中采取幼兒主動探索與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方式,并在區域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開放式教育。旨在通過這一方式進一步提升班級區域活動的設計效果,為幼兒營造更加輕松的區域活動環境與氛圍。
幼兒教育;班級區域;設計與思考
幼兒成長過程很大一部分時間是接受幼兒園教育,而為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班級區域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占據極大比重,班級區域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教學的質量,因此班級區域活動會直接影響到身心健康成長。但是從目前來看,國內幼兒園的班級區域活動設計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缺少對區域活動的正確認識,活動區域設計不合理,基于這一情況需要圍繞班級區域活動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從而為幼兒健康生長鑒定堅實基礎。
(一)班級科學發現區
科學發現區域是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在探索外界新鮮事物的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在更加具有價值的科學探索當中,利用幼兒好奇心旺盛的這一特征,在幼兒階段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養成科學的習慣和學習精神。在具體的設計中,幼兒園及教師需要從如下幾點入手。首先,科學發現區域內必須要安排多種材料和設備,為幼兒的科學探索提供工具,例如測量類的尺子、清潔類的抹布等。其次,不同班級的科學發現區設計應當具有差異性,不宜千篇一律,而是要具有各自的特征,從而不同班級之間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實現跨班區域活動。例如,有的班級科學發現區以光、影作為設計主旨,區域內材料的安排也需要圍繞這一主題,選擇鏡子、放大鏡、哈哈鏡等;又如有的班級可以將磁作為設計主旨,材料安排上可以選擇指南針、磁鐵等,以供幼兒活動使用。
(二)班級植物角
班級內應當設置植物角,原因在于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幼兒過程中與自然親近的時間越來越少,因此幼兒園應當盡量為幼兒營造一個貼近大自然的機會,而班級植物角的正能夠發揮這一作用。同時,植物生長周期長,幼兒可以頻繁的觀察這些植物,并在此過程中發現大自然的魅力。為了達到這一效果,首先教師應當合理進行空間布局,例如將喜陽植物放置在陽光照射充足的位置、喜陰植物放置在背光位置等。其次,在不同的季節選擇當季植物,以方便幼兒觀察。第三,為幼兒提供觀察植物所需的配套材料工具,包括種子、花盆以及肥料等。第四,幫助幼兒制定種植計劃,從播種到定期澆水、施肥、除草等,并設計相應的觀察活動,指導幼兒直接參與到植物種植過程當中,為幼兒創造與植物接觸的機會,培養幼兒審美眼光、計劃能力、觀察細節的能力等。
(三)班級飼養角
幼兒園班級內應當設置飼養角,用作飼養動物,增加幼兒與小動物的相處時間,了解動物的習性,并且在觀察動物成長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感悟生命。班級飼養角的設計中,第一,教師需要進行科學的空間布局。出于對幼兒安全的考慮以及班級空間的限制,所選擇飼養的動物通常體型較小,如金魚、兔子等,因此在布局上可以選擇在班級的角落,或者也可以選擇在班級走廊外側,方便幼兒與動物相處[1]。第二,適時更換和添加小動物的種類,例如教師可以每間隔一個季度在飼養角內添加新動物,豐富動物種類,為幼兒創造機會認識更多的小動物,開拓幼兒眼界。第三,飼養動物區域活動應作為教學的構成內容,將飼養動物與教學內容之間進行聯系,豐富課堂教學。第四,相對而言,飼養動物的成本較高,因此各個班級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進行跨班區域活動,以縮減成本投入。
區域活動進行過程中,應當采取幼兒主動探索與教師輔助互相結合的模式。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釋放天性的場所,而教師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指導與輔助,能夠進一步提升活動的質量[2]。第一,教師向幼兒介紹區域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原則后,對幼兒的活動過程進行觀察與評價,隨后才能糾正幼兒不正確的行為。第二,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體,因此應當參與到活動區域的設計中,教師應當組織幼兒共同探討材料的安排、位置的選擇等,增強幼兒在區域活動進行過程中的歸屬感。
班級區域活動展開過程中,教師應當實施開放式教育,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到區域活動過程中。第一,教師應當起到帶頭和鼓勵作用。幼兒對陌生環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適應、恐懼心理,因此全新的區域活動開始前,教師要起到示范的作用,向幼兒展示活動區域的吸引力,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區域活動之中,激發幼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氛圍。第二,教師應當采取開放式教育的模式,對于幼兒所提出的想法不能一味否定,對幼兒區域活動中出現的錯誤行為也要保持寬容和理解的態度,保持耐心積極引導幼兒,鼓勵幼兒在區域活動過程中勇敢表現自我,表達自己的想法[3]。
綜上所述,班級區域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占據著十分關鍵的地位,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夠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滿足幼兒探索外界的好奇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當科學設計活動區域,設計科學發現區、植物角以及飼養角,為區域活動的有效展開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在區域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應當采取幼兒主動探索與教師輔助相結合的模式,并且實施開放式教育,營造輕松的氛圍,最終充分挖掘出區域活動的價值,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1]柯麗端.打破班級界限開展區域活動探究[J].科技資訊,2015,11(34):198-199.
[2]陳敏.幼兒園托班區域活動的探究和實施[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2(07):93+48.
[3]馬鷹,張心怡.跨班區域活動中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探究與思索[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04):157-160.
吳瓊(1992-),女,漢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初級職稱,鄂爾多斯市達旗南苑街幼兒園教師,從事幼兒園區域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