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聞上海科技館展示教育處
城市霧霾的影響和防治措施
胡嘉聞
上海科技館展示教育處
與工業發展相伴而生的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霧霾也是城市在發展工業生產的過程中的產物,城市霧霾作為當今全球的大氣污染的表現之一對自然和社會均有著惡劣的影響,本文概述全球的城市霧霾的現狀,分析其產生的原因,著重分析城市霧霾帶來的影響,并對城市霧霾的防止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城市霧霾;影響;防治措施
隨著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一些地區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大力發展經濟,從而產生了城市霧霾現象。城市霧霾無論是對自然環境,還是當地居民的生活與健康都產生了較為惡劣的影響。本文從全球城市霧霾的現狀分析其產生原因與造成的影響,從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對城市霧霾的防治措施。
(一)全球城市霧霾的現狀
目前,全球大氣污染狀況嚴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發布的霧霾報告中,城市霧霾已經覆蓋近百個國家的上千個城市,全球僅僅有12%的人生活在空氣質量優良的城市之中。而這些空氣質量排名靠前的城市多來自于發達國家,相反,受到城市霧霾困擾較大的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并且就目前而言,發達國家對城市霧霾的防治體系已經較為完善,而發展中國家對城市霧霾的認識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城市霧霾產生的原因
引發城市霧霾的直接原因是空氣中的PM2.5含量的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對空氣造成污染。例如工廠生產排放的廢氣,汽車尾氣等等。另外,城市屬于小氣候類型,即存在著限制PM2.5垂直擴散的逆溫層,同時,城市的高樓大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PM2.5的水平擴散。較深層次的原因包括:在城市化與半城市化的進程中,城市功能的布局有所變化,工業化程度升高;同時,長久以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始終存在著較為尖銳的矛盾,尤其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其經濟的發展往往以自然環境為代價。
城市霧霾會致使空氣質量大幅度下降,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交通狀況、居民的生活與健康均有著較為嚴重的危害。
城市霧霾是大氣污染的典型表現,在自然環境方面的影響體現在,霧霾會影響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同時,也由于霧霾遮蓋了陽光,不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從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削弱其綠化的作用,進一步惡化自然環境。對經濟的影響表現在,城市霧霾是的吸血生產活動不得不停止,另外大氣的污染對人們的勞動能力有所降低,進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城市霧霾對城市的交通狀況同樣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霧霾天氣下,大量的微粒在空氣中懸浮,大大降低了能見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城市霧霾對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健康狀況的負面影響是最為顯著的,在生活方面,為居民的交通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身體健康方面,霧霾天氣下的粉塵吸入肺中,將會引發一系列呼吸道與心腦血管疾病,另外,霧霾天氣使地表的紫外線大大減弱,從而引發小兒佝僂高頻次發生,也使傳染性的病菌更加活躍。
在全球,城市霧霾并不是最近才產生的大氣污染現象,早在1952年,英國發生了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就是城市霧霾的典型,英國的防治措施對現在全球治理城市霧霾現象仍舊具有借鑒意義。英國方面首先完善了自身的法律體系,為霧霾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二,英國建立了相關機構東一管理空氣質量的防治工作,并保障每一位居民對霧霾防治的監督權;其三,政府大力鼓勵低碳經濟的發展,推行新能源技術,對機動車進行一定程度的管制;最后,對當地的人口進行疏散,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根據英國的成功經驗,我們認為,防治城市霧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在立法方面,應加強并完善城市層面的法律體系建設,對嚴重危害大氣環境的主體進行法律的懲罰,為大氣環境的保護提供具體的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次,應當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那些污染較為嚴重行業提出明確地減排要求,鼓勵其利用新型節省資源,接近全力減少廢氣的排放。
再次,政府應加強對交通的管制,尤其是對機動車的管理,降低交通的污染排放,對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嚴格管控。
另外,要注重對城市規劃與城市的空氣質量相結合,將綠化工作擺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去,增加綠地面積與濕地面積,保護生態環境,加強對揚塵的控制。
最后,應當大力鼓勵民眾參與到霧霾防治的執行與監督之中,加強對公民的綠色教育,深化他們節能減排的意識,共同為城市霧霾的防治做出貢獻。
城市霧霾在全球的肆意蔓延,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居民的健康與生活等都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防治城市霧霾勢在必行,但其治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應當加強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并且政府與企業應當肩負起應當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加強城市霧霾防治的綜合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霧霾的污染問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陳仁杰,闞海東.霧霾污染與人體健康[J].自然雜志,2013,(05)∶342-344.
[2]迪麗努爾·阿里木.城市霧霾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J].商,2016,(03)∶57.
[3]李衛東,黃霞,康春婷.英國治理城市霧霾的經驗及啟示[J].改革與開放,2017,(03)∶33-35.
[4]王西洋.霧霾產生的機理和防治措施[J].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7,(02)∶12-13.
[5]韋敬楠.基于生態文明視角的我國城市霧霾天氣問題探析[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6,(01)∶66-69.
[6]霧霾治理[J].中國經濟報告,2017,(02)∶16-17.
[7]閆冰.城市霧霾污染及治理措施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6,(07)∶291.
胡嘉聞(1984-),男,上海市黃浦區人,漢,科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生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