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彰,王興金華市測繪院;金華市天立測繪有限公司
淺析金華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工作
楊彥彰1,王興2
1金華市測繪院;2金華市天立測繪有限公司
本文全面介紹金華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開展情況,從普查內容到普查成果應用,分析地理國情普查過程中問題,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地理國情;國情普查;國情監測
開展地理國情普查,系統掌握權威、客觀、準確的地理國情信息,是制定和實施國家發展戰略與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各類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是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和應急保障服務的重要保障,也是相關行業開展調查統計工作的重要數據基礎。為全面掌握我市地理國情現狀,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金華市政府決定開展金華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工作。
第一次地理地理國情普查分國家確定普查內容(國普)、省確定普查內容(省普)、市縣確定普查內容(市/縣普),實行三級聯動。金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開展本次地理國情普查工作,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的通知(國發〔2013〕9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在全省開展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浙政發〔2013〕38號)精神,下發了《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在全市開展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金政辦發〔2013〕113號),確定在國家確定普查內容、省確定普查內容基礎上,扎根本市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民眾關注的熱點、各專業部門的工作生產需求,確定市級專題普查內容,并成立了金華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普查辦)。于2013年11月啟動我市的地理國情普查工作。各縣(市)在市普查辦的指導下成立相應的普查工作小組,組織開展縣(市)的普查工作。普查時間節點為2016年12月31日。
為了保證獨立、公平、公正的開展調查,國務院尊重技術引導,排除干預,直接委托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獨立開展第三方調查。因此國家局將“國情普查”與“數字城市”及“天地圖”納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的“三駕馬車”,從國家局到省局,再到市局都是一盤棋,統一行動。
市普查辦在充分研究國家確定普查內容及省確定普查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和相關部門的切實需求,在全市范圍內增加了重點鄉鎮建成區、水域及生態濕地、110千伏及以上電力廊道等普查內容。市本級在上述普查內容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古樹名木資源、農業兩區、水稻、蔬菜種植區、城區歷史文化保護及歷史文化保護村、城市地區泊車位、大型商業設施、市區特色商業街區、福利院、等調查內容。
截止2015年12月30日,全市已經完成國家確定的地表覆蓋及地理國情要素普查內容并通過驗收,市本級完成市情增加的建城區泊車位調查、古樹名木資源調查、歷史文化保護及歷史文化村調查、大型商業設施及特色商業街區調查四項內容并通過質量檢驗收;2016年6月30日,全市完成省情確定的“一區兩率”普查內容并通過質檢驗收;到今年年底市本級將完成8項市情普查。同時,通過國情普查補測了金華市中心城區1∶500地形圖約180平方公里、新測了1∶2000航測地形圖約400平方公里。
充分利用金華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獲取的1∶500和1∶2000大比例尺地形圖彌補了基礎測繪經費不足帶來的基礎測繪更新跟不上、地形圖陳舊的一系列問題。新獲取的地形圖大大的滿足了金華基礎建設的需求,也已經提供給相關規劃、建設、設計等部門使用。
市情普查完成的重點鄉鎮建成區、水域及生態濕地、110千伏及以上電力廊道、古樹名木資源、農業兩區、水稻、蔬菜種植區、城區歷史文化保護及歷史文化保護村、建成區泊車位、大型商業設施、市區特色商業街區、福利院等調查成果已經提交相關部門應用,為推進政府部門數據共建共享提供了空間專題數據庫,進一步補充完善了金華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和數字城市應用數據庫。
地理國情普查既然是基本國策,各級部門都應該進一步完善地理國情監測機制、管理辦法、經費保障等一系列制度,保障這一偉大國策能夠持續性提供科學準確的普查數據,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依據。
堅決貫徹邊普查邊應用的宗旨,建立完善的成果應用推廣機制,扭轉向相關部門強推普查成果應用的局面,尋求建立部門之間定期匯交更新成果和自動獲取成果的應用模式。政府應該加強部門之間自動獲取數據的指導和導向,確保普查成果發揮最大用途。
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將地理國情普查監測納入基礎測繪數據保障范疇,開展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工作,實現普查數據動態化更新服務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