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峰,陳曉華,陳玉花北京聯合大學基礎部;北京聯合大學教務處;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
應用型大學推行導師制的必要性探討
王信峰1,陳曉華2,陳玉花3
1北京聯合大學基礎部;2北京聯合大學教務處;3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
高校推行導師制,是高教改革的有益探索。在應用型大學推行導師制是解決當前大學教育中存在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應用型大學導師制推行的基本前提是教師樹立科學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導師要依據指導內容和指導方式實現“導”的多樣化、多元化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要求的不同層次的各類人才。
高校;導師制;個性化指導;學生成長
2012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指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導師制、小班教學,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由此可見,國家已將個性化人才培養提升到了戰略層面,而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應用型大學教育中推行導師制,無疑是個性化人才培養的有益嘗試。
目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在大學教育中起著基礎性作用,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從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上看存有諸多缺陷。課堂教學重視講授和課堂互動而缺乏因人的具體指導,重視知識的學習,缺乏因人的學術指引;而實踐教學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又是統一的標準,沒有顧及到單獨指導促進學生得到個性化成果。由此可見,當前大學教育制度的設計和安排缺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和成長進行具體指導的重要因素,這樣也會造成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困惑和疑問不能第一時間找到相應的指導老師尋求幫助的尷尬局面。
導師制作為三大教育模式之一,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德育統籌指導,這樣就更好地貫徹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而這正是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理念。導師制在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導師制從制度上規定教師必須具有的育人責任,使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以外,將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作為其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這樣就可以實現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和成長需要,通過因材施教和柔性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這個核心目標。
高校的人才培養引入導師制,必將給學生成才、學校發展和服務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作為應用型大學,不只是要求專業設置要結合地方特色,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踏上社會后“會學能用”的培養目標,導師制將是滿足這些條件的有力保障。
首先,導師制不僅僅關注學生書本知識的學習問題,它更多關注的是在學習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導師因人而宜制定培養方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走上社會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能找到合適的崗位服務社會。
其次,導師制鼓勵導師“長期的”“有方向的”支持性關系。導師制鼓勵的“長期的”“有方向的”支持性關系,也就是鼓勵導師在長時間內有專門的定向的研究,專注于不同年級相同專業有某種共性的學生,這樣在他們的大學生涯中,在對他們的指導過程中,不但能解決普適性的問題,更能把握和解決學生成長進程中產生的各種個性化問題,并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讓解決方式日趨完美。
第三,導師制會把言傳身教這個作用發揮到極致。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導師的挑選是嚴格的,他們一般都是在教學和學生工作方面有豐富經驗的老師,他們的工作態度,學習狀態會帶動學生在求知路上樹立良好的習慣,他們的淳淳善誘和教導會給逐漸成熟的大學生心理保駕護航,這樣就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最后,導師制還能推進隱性知識的傳承。大多數的學習方式傳播都是顯性知識,也就是能被總結進書本的知識。而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導師和學生的長時間的密切接觸,讓他們從導師身上學到很多難以提煉的隱性知識,比如想問題的思路、動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人處事的方式,融入社會的能力等等,而這些隱性知識對人才發展的促進作用更為顯著。
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應用型大學這種獨立的教學類型的飛速發展,相信導師制這種現代創新教育模式也一定會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并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從而培養出思想素質、創業能力、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均符合社會發展人才。
[1]曾明.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探尋創新人才培養新路,中國高等教育,2011.15、16
[2]賈繪澤.高校推行本科導師制的幾個主要問題.教育探索,2016.10(總第304)
王信峰,男,教授,曾任教《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數學建模》《數值分析》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泛函分析,晶體生長,數學教學改革與課程資源建設等。主持或參與多項省部級以上教學改革研究與科學研究課題,主編多部國家級規劃教材,發表核心期刊以上論文多篇。
陳曉華,女,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參與多項教學改革課題研究,并發表多篇教學改革相關論文。
陳玉花,女,教授,曾任教《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與計算》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數學方法,數學教學改革與課程資源建設等。主編或參編教材多部,發表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