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代波 (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 650102)
中國具象油畫環境的探討
顏代波 (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 650102)
油畫傳入中國到現在,具象性追求似乎一直占據主流,是什么原因讓不計其數的藝術家,以及學子堅定不移的走在具象的道路上,主要由于傳統中國繪畫的具象追求;西方繪畫影響;前蘇聯的影響;民眾審美趣味等幾個因素決定。
中國具象油畫;審美;原因
翻看中國油畫發展,可以清楚的看到自油畫傳入中國到現在,具象性追求似乎一直占據主流。具象藝術指藝術形象與自然對象基本相似或極為相似的藝術,具有視覺真實性或客觀性,它把對象表現得就像我們所看到的一樣真實,而且具有情節性或敘事性,從李鐵夫等第一代油畫人,中國的主流藝術家們似乎一直秉承著這個信念。在中國油畫發展這一百年間,似乎誕生的畫派、主義大都沒有離開具象,而零星擺脫具象繪畫手法的藝術家的作品也很難走進百姓生活中。具象油畫似乎也在中國老百姓心中有了固執的定義,想到的油畫必然是用“像”來形容。下面我們就淺略梳理一下中國具象油畫的環境。
中國畫講究“寫意”“意象”,其實這也是建立在具象的基礎上的,并沒有把繪畫作品往抽象、概念方向發展。強調“似與不似之間”,這個 “似”就是寫實,傳統中國繪畫里有寫“真”的說法,以及“有形的描繪”這些詞,也與具象有關。國內和國外的藝術發展史可以看到,藝術開始的時候都有寫實的成分,只是技術發展和審美趣味對寫實由各種影響,比如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人物比例、人體造型結構、服飾、表情也都與真人相近,工匠們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細致觀察,在用獨特的激發將它以泥塑的形式表現出來,它和西方古希臘、古羅馬雕塑有著同樣高的藝術水準,但它沒有像希臘雕塑那樣精密的去研究肌肉、骨骼、透視,尋求極致的科學和準確,但它同樣栩栩如生。其實寫實體系里有寫意的成分,中國東方藝術里寫意體系里也有寫實的成分。再放遠一些,繪畫開始的時候都有形的描繪,這種形的描繪就是再現客觀事物的視覺形象。從中國原始洞穴壁畫到生活器皿圖騰,再到石窟壁畫、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其實都能看出中國繪畫一直都依附在具象的審美體系中的,只是不泥于寫實。這也促使油畫傳入中國后繼續這種具象追求。
毋庸置疑,油畫作為一個由西方傳來的外來畫種,在引入中國過程中必然會帶上西方的審美追求,烙上西方的影子。在油畫傳入中國之前,歐洲油畫有數百年的寫實經驗,并形成了完善的具象體系。在系統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與傳統的西方繪畫產生了很多不同,首先我們沒有真的像西方歷史中的藝術家那樣去解剖尸體,以科學般的態度對待繪畫藝術,把自然科學的知識運用到了繪畫里來,所以這種具象的學習只是圖片式的臨摹。到了19世紀后期,因為科學的發展,尤其是攝影術的發明,繪畫藝術的記錄功能被取代,藝術家們開始思考藝術新的發展方向,于是寫實主義逐漸衰退,藝術形式變得多元、開放。而這時的中國正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社會整正發生巨大的變革,這個時候政府和機構也派了很多藝術家到歐洲、日本學習,希望把西方先進的文化引入中國,這時歐洲的寫實主義繪畫其實已經被邊緣化,藝術家已經開始新的探索了,已經走向現代主義了,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在20世紀初期已經開始崛起了,新的現代主義運動已經興起了,有表現的、抽象的、象征的,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反對寫實主義,可中國的學生們還在巴黎、在比利時、在布魯塞爾學習古典繪畫,學習學院派繪畫,把再現客觀當作繪畫藝術的重要使命,并深刻影響了后人。這也是中國繪畫藝術現在與世界繪畫由很大區別的原因之一。
由于歷史原因,前前蘇聯曾直接的影響了我國油畫藝術,靳尚誼等一批占據著重要地位的老藝術家們大都與蘇派油畫有關,中國繪畫藝術的標兵中央美院過去受蘇派馬克西莫夫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派留學生到前蘇聯去學習,這其中很多就是去學習油畫的,他們陸續回來以后,對中國油畫的教學、油畫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于是前蘇聯式油畫在中國火了起來,乃至今天的學校教育都深受影響。俄羅斯具象油畫其實由很高的學術水平,在文化上,它也是歐洲藝術的一部分,雖然他們同是歐洲,但是俄羅斯的具象繪畫有鮮明的地域和本土文化特點,俄羅斯人的傳統,不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傳統,俄羅斯藝術家把文藝復興的好的東西都借鑒利用,然后與反對農奴制度、推進民主主義運動結合,創造了19世紀非常輝煌的,和歐洲的意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家的藝術相媲美,甚至某些方面還有自己獨特民族特色的俄羅斯繪畫畫派,而這種獨特的審美特征也一并被帶到中國來,比如歷史題材的處理、色彩的處理、筆觸肌理的處理等,都對中國產生了影響。
由于傳統的審美習慣,中國人對具象繪畫有先天的親切感,再因為具象繪畫更容易被讀懂和接受,符合大眾的審美趣味,于是具象繪畫再中國一直經久不衰。林風眠一批鉛筆藝術家他們回國以后采用用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表現現實生活,但在當時的中國沒有受到大眾的歡迎和接受,因為中國民眾對現代藝術知之甚少,而寫實繪畫作品則能讓人眼前一亮,彌補了傳統中國繪畫寫意但不追求精準的空缺。再者,即使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藝術似乎與普通人仍然有較大距離,匆忙中很少有人愿意停留下來關注晦澀難懂的藝術,到不如輕快寫實的美女肖像更讓人身心愉悅。有什么樣的受眾,就會有什么樣的產品,自然就有大量藝術家繼續選擇具象的繪畫語言。
基于種種原因,具象繪畫再中國遍地開花,具象并無不妥,但當它成為絕對主流,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缺少創新性、忽視意象傳統、不利于多元和個性化發展、媚俗等問題,這的確是值得每個藝術家思考的問題。
[1]劉淳. 中國油畫史 [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
[2]賀西林.中國美術史簡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高名潞.墻—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與邊界[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邵大箴、張文新、韓玉臣:中國寫實油畫的現狀和發展[EB/OL].http://fashion.163.com/14/0221/17/9LKHGSR300264MK3.html 2014-02-21.
顏代波,1983年生,云南曲靖人,云南省美協會員,云南油畫學會會員,昆明風景畫學會會員2010年碩士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油畫專業,參加數十次國內外展覽,現任教于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從事美術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