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飚 (文山學院 663000)
論蘇新宏繪畫中的詩意與人文情懷
文武飚 (文山學院 663000)
作為當時云南省油畫的學科帶頭人之一,蘇新宏先生對美術界產生過意義深遠的影響。他的部分風景油畫作品和關于“蟲命關天”系列彩墨作品、充滿了人文氣息的教學觀念,在帶給觀眾無窮的審美愉悅的同時,還激發了我們對那些作品背后的人文思考。
自然屬性;哲學思考;生存狀態
必須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論來支撐,才能建立起一種視覺形式,油畫語言的純化和表達力度的提高是每個藝術創作者的追求,但只有加強理論修養,不斷拓寬和提高藝術創作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才能不使藝術淪落為簡單的技術的炫耀。蘇新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單純地運用油畫語言表現客觀世界,到朝著具有獨立的人格意識、更加開闊的文化視野的領域前進,逐漸成為了在風景油畫創作上獨具面貌的畫家。從風景油畫到綜合材料和彩墨作品,不僅拓展了材料語言,在美學理念上也進行了一次飛越。
蘇新宏的畫,能夠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和老莊思想的痕跡。除了西洋風景畫色彩的影響外,畫面中還有闊大的概括的筆觸和逸筆草草的造型特點,景物都做了合理的安排,但又沒有刻意做再現式的表現,所有的物象都有主觀的處理,細節的刻畫也是根據整體關系進行的,這完全符合了中國人統一和整體觀看的審美習慣,那種“筆簡意足”的詩性文化審美特征在他的風景作品里很顯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是有聲之畫,而畫則是無聲的詩。這就是所謂詩性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在欣賞蘇新宏的風景油畫時,既能看到虛靜恬淡的老莊哲學意境,又能感受到西方油畫艷麗飽和的色彩。油畫和中國古詩,這兩種看似不同的文化,在他的畫面中和諧相處在一起,既不失油畫本體語言,又能夠站在中國文化人的立場上把內心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說明蘇新宏是以一種詩性的感受和態度看待客觀世界,而以詩性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帶有中國文化特征的詩性的智慧,既不是純粹的理性思維,更不是簡單的感官享受,也不是純粹的理性思維。它介于二者之間,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平衡點,可意會而難于言傳。
蘇新宏在《失樂園》等作品中表現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懷疑和失望。在蘇新宏筆下,樹木花草的生長、城市建筑、山川河流等自然景物都超越了現實世界的真實,用更加意象的手法,賦予了自然物象以精神的力量。不是對自然和生命世界的模仿才讓蘇新宏在他的作品中描繪自然的壯麗神奇, 而是因為他真切地意識到了人類生命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那就是所有的生命形式都具有自然屬性。自然的美學理念和自然之道的思想不單單體現在他的風景油畫中,在后來的綜合材料作品中也有所表現。
無論是風景油畫還是彩墨畫,蘇新宏的作品往往在詩意的畫面背后深藏著一種沉重感。他用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一個與現實環境迥異的世界:或是在城市的夜空里直落下一只瞪著眼睛的大鳥,或是在灑滿陽光的山坡上,呼嘯而過的飛機投下的陰影深深嵌入受傷的山體;在彩墨畫中那些“微不足道”的毛毛蟲對人類的所作所為也投來怪異的眼神。
對自然的關愛、對生命的尊重是善良孕育出來的人類希望。在《蟲命關天》系列彩墨畫中, 蘇新宏不斷地向觀者發出提醒,:不能俯視一切, 不可以因為站在生物鏈的頂端而忽略了其他物種的存在。不可以隨心所欲,應該對自然有足夠的敬畏之心,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學會與自然和諧共存。人類絕不能夠太自大。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僅僅是地球上眾多物種中的一個。雖不愿做自然的奴隸,但我們也絕不是自然的主人。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繼續生存下去, 那就必須學會反省和收斂自己的行為。
生態環境的平衡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問題。人類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它部分密不可分,如果自然生態遭到破壞,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就會受到威脅。蘇新宏平時對這些問題關心和思考,在創作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把這些想法融入了作品,不論是使用何種材料,他幾乎都是圍繞這個中心進行的。在蘇新宏看來,人生存在于自然的真義應歸于“平淡”,他在藝術與生活上的主張是順應自然。所以說,自然樸素是他在創作中他所認為的“至美”。中國古人認為,人的行為應取法于自然規律,追求返璞歸真的心境。人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重點是要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對大自然的攝取要有節制,這樣才不會受到自然的懲罰,且有利于人類的發展。人類自己的行為如果不能與大自然和諧一致,取得生態的平衡,無盡地“開發”必定會導致嚴重的破壞。人類必須懂得效法自然之道,順應自然才不至于招致禍患,才有可能使自身生存長久。
毫無疑問,藝術如果只是用來慰藉人們的心靈或作為感官的愉悅,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當藝術家們在靠手中的技藝追名逐利的時候,蘇新宏不愿看到生活環境一天天地遭到破壞,他選擇了做一位“為人類的將來而奔忙的人。”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蘇新宏就因為他的風景油畫聲名遠揚。韋啟美曾這樣評價他:“蘇新宏大約是一位放縱不羈而又獨具膽識的畫家……油畫語言更加純凈、深沉而富于美感,不過這些作品都是作者訴之于自己心靈的表現,是他對自己經歷的這個世界的哲學思考。”
人文情懷不僅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操, 更代表了他所具有的價值觀,人文情懷包含了社會的時代精神和先進理念。蘇新宏就始終保持著強烈的社會意識和人文情懷。他的作品總是通過清晰鮮明的形象, 艷麗又和諧的色彩、精心的構圖、 充滿詩意的的虛構想象, 將繪畫藝術的藝術性和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思想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讓觀者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 從而引發對人類文明的思考、關注和反省。他的繪畫語言極為純熟,無所羈絆,即便是尺幅不大的作品也飽含張力。
蘇新宏在提升自己的創作境界的同時,也純化了自己的藝術張力。沒有故作姿態的莫測高深,也沒有煽情的喧囂,反而使他的風景畫中凸顯出特有的高遠的意境、博大的胸襟和悲憫的情懷,他幾乎是用生命去吶喊。關注自己, 也要關注他人;要關注人文環境, 也要關注生態環境;不僅要關注眼前, 更要關注長遠的未來。
蘇新宏將詩意的追求和哲理的思考融合在他的藝術作品中,他的藝術更像是是一面鏡子,在展示萬物內在生命的同時,讓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能面對自然反觀其身, 同時也為我們解讀生存的意義,讓身處喧囂和浮躁世界中的我們可以覓得一塊心靈上的棲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