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甜 (珠海市文化館 519000)
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
譚 甜 (珠海市文化館 519000)
群眾文藝創作是文藝藝術事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社會的文明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國家的文藝創作與全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為繁榮中國群眾文藝創作,我們廣大的群眾文藝工作者要以人民為主的路線,發揚群眾文藝建設工作。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是全民藝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群眾文藝創作要深入生活、深入基層,群眾文藝創作的提高是普及人民群眾心聲的表現。本文對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的現狀和解決措施進行了分析。
群眾;文藝創作;全民藝術普及
隨著全民藝術普及的大力推進,群眾文藝創作者積極參與活動,群眾文藝創作是一項傳統性的工作,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是人們精神生活的表現,在新的社會里如何進一步做好群眾文藝創作,已經是全民關注的焦點。發展群眾文藝創作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起到推進作用,雖然群眾文藝不能夠產生任何效益,但是能提高全民藝術精神文化的水平,有利于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文藝創作者發揮著引領文化風尚,在推進發展和促進社會文明中有特殊作用。
群眾文化是指群眾的娛樂性活動,通過參與活動來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群眾藝術是大眾化的藝術,其主體是群眾。在群眾文藝創作發展的道路上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以舞蹈創作為例,第一群眾文藝創作人員的嚴重缺乏,基層的群眾文化隊伍里,受區域經濟等各方面的制約,專業的創作人員特別少,大部分的舞蹈文藝創作者都是以自己的愛好為基礎的業余工作者。舞蹈文藝創作的質量得不到保證,也會導致文藝創作的產量逐漸的減少。第二是創作題材單一,大多數的文藝工作者是非專業性,受工作、生活條件所限制,接觸社會的范圍比較小,他們所創作的題材都很單一。舞蹈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目前群眾文藝所普及最多的就是廣場舞。很多專業的舞蹈形式很少有人涉及,甚至于不被人們所接受。第三創作人員的斷層,老年人愛跳的舞蹈和年輕人喜愛的完全不一樣。容易被大眾接受的都是老年人喜愛的舞蹈,而年輕人則偏好于帥氣的動感十足的街舞。兩類人喜愛的舞蹈不能夠融合,就會直接影響舞蹈創作人員的創作激情。
我國的全民藝術還未得到完全的普及,國內的全民藝術普及遲緩,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國內發展較快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通過各種手段試點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提升了國民的文化修養。但在全國多數地方和地區,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來實施全民藝術普及活動,所取得的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我國的全民藝術普及工作起步晚,國內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缺乏吸引力。我們要時刻關注藝術普及發展的國際信息動態,借助國外的經驗作為我國全民藝術普及的參考,從而創造出適合我國特色的全民藝術普及方法。
1.藝術培訓是群眾文藝創作及全民藝術普及的重要措施
全民藝術普及,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藝術實踐,全民藝術培訓是一項宏大的工程,從內容上看包括音樂、舞蹈、電視、美術等各種專業類的藝術技能技巧,從普及的范圍來看它關乎著我們身邊的每一位公民。所以,它需要政府的指導、財政保障、文藝部門及單位的大力投入和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才能推進系統的協調、有序的運行。藝術培訓就是有組織的傳授文化藝術知識,繁榮文藝創作離不開專業藝術培訓。面對群眾文藝藝術的斷層,建設一支有人才、有活力的文藝創作隊伍才能有效的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困境。針對創作人員缺乏、水平低這一現狀,文化館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業培訓。邀請專業的文藝工作者對學員們針對創作目的、創作內容、創作形式等方面進行講解。
2.培養文藝創作人才
繁榮文藝創作,離不開人才的培養,面對群眾文藝創作人才的斷層,建設一支有才,有活力的文藝創作隊伍是當務之急。應通過培養、交流、引進等手段,不斷的擴大文藝創作隊伍,同時整合文藝資源,通過引入舞蹈家協會、音樂家協會、作家協會等不同行業協會和學校的藝術人才或區域文藝創作名人,來增加文藝創作實力。通過加大舞蹈文藝人員之間的交流,挖掘創作人員的靈感,培養建設新型活力型創作模式。
3.創新藝術創作形式
群眾文藝創作要具有鮮活時代特征和濃厚特點的生活氣息,能體現生活,貼近實際,接近群眾的要求,要能為群眾所喜聞樂道。以往的群眾文藝創作的形式主要是音樂作品和文學作品等,雖然獲得了廣大群眾的好評,但是長此以往也就失去了新意,為此創作文藝的形式也至關重要。像舞蹈這種既有美感又可以鍛煉身體的活動是大家比較喜歡的文藝表現形式。它是藝術創作的一種新形式,它生動鮮明,能真實反映群眾的現實生活,表達群眾的感情和愿望,貼近生活,接近群眾。這種形式是城鄉群眾文化生活的主要表現,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保證群眾文化權益及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對舞蹈表現形式的研究,創作出符合我國國情的舞蹈文藝作品。對傳統舞蹈的表現形式加以改編和創作,將傳統舞蹈作品與新興舞蹈作品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創作出新型的舞蹈模式。
4.鼓勵文藝創作者下基層
為了創作更加鮮明活現的文藝題材,群眾文藝工作者應深入基層開展文藝采風活動,爭取創作一批具有濃郁時代氣息的作品及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根據各地不同的風俗和民俗來創作不同風格的舞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揚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表演方式。深入到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中,才能創作出更接地氣的舞蹈作品,才能使大眾接受并喜愛上舞蹈這種文藝表現的模式。通過對不同民族、不同表現方式的研究,仔細的揣測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因素。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5.健全文藝創作機制
在群眾文藝創作過程中,要制定考核指標和與之相配套的激勵方法。目前,針對群眾文藝創作付出多、回報小、報酬少、待遇較低的現狀,要撥出專款對優秀的文藝作品進行獎勵。調動文藝創作者的積極性,要創新人才使用機制,打破年齡、學歷和身份的局限性。對一些文藝出眾的人才應破格錄取,要創新學習培訓機構,選擇文藝創作能力較強,有培養前途的文藝人員到專業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定期舉行文藝采風活動,以擴大文藝創作者的視野,加強文藝作品的交流和展示。針對于舞蹈人群的特性,創造出不同的舞蹈表現方式,讓大眾能夠接受并喜愛的舞蹈。
群眾文藝創作是提高與普及全民藝術心聲的反映,是實現文化自信,自強,自覺的重要表現。堅持貼近人民生活,培養文藝創作人才,創新群眾文化創作方式。而舞蹈更是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表達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憧憬。繁榮舞蹈文化創作與全民普及可以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國家文化水平是文藝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加強對舞蹈文藝的創作能夠更好的普及群眾喜愛的大眾化舞蹈,這對于普及全民藝術具有非凡的意義,也激發了群眾對文藝創作的熱情。
[1]曾素艷.新時期做好基層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幾點思考[J].現代企業文化,2010(4):62-63
[2]徐麗.加強群眾文藝創作的認知與體會[J].大眾文藝,2016(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