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慧 (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410151)
淺析《阿爾巴尼亞圣女》中的“中國套盒式”結構
石 慧 (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410151)
用“中國套盒式結構”解讀《阿爾巴尼亞圣女》的故事,希冀透過套層結構反觀故事中“原始”與“現(xiàn)代”的悖謬性所在。建基于原始性的表現(xiàn)方式與現(xiàn)代性的表征之間的巨大反差窺視悖謬性:原始滑向現(xiàn)代,現(xiàn)代回歸原始。
中國套盒;阿爾巴尼亞圣女;原始
(一)“中國套盒式結構”
《阿爾巴尼亞圣女》是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的小說《公開的秘密》中的小說之一。故事由三個互相交叉的小故事構成。從而構成了一種“中國套盒式”的結構。“為了讓故事具有說服力,小說家使用的另外一個手段,我們可以稱之為‘中國套盒’,或者‘俄羅斯套娃’指的是依照這兩種民間工藝品那樣架構故事,大套盒里容納形狀相似但體積較小的一系列套盒,大玩偶里套著小玩偶,這個系列可以發(fā)展到無限小。這種性質的結構:一個主要故事發(fā)生出另外一個或者幾個派生出來的故事,為了這個方法得到運轉,而不能使用機械的東西。”1
(二)還原《阿爾巴尼亞圣女》中的“中國套盒式”結構
首先,故事的第一層套盒:講述第一人稱“我”的故事,我在倫敦寫一篇關于瑪麗?雪萊的論文,結識并嫁給了醫(yī)生唐納德。其次,第二層套盒結構:圍繞著第一個“我”的故事,交叉嵌套夏洛特和戈迪汗的故事,由于她生病住院給我講了一個關于“阿爾巴尼亞圣女”的故事。最后一層是最內層的套盒:阿爾巴尼亞圣女的故事,講述一個生活在現(xiàn)代都市的女孩洛塔爾和朋友們外出旅行,獨自冒險闖入馬拉希阿馬達地區(qū)的庫拉。
這三層故事內在具有一定的邏輯關系。首先與我們迎面相遇的是套層中的第三個洛塔爾的故事。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出現(xiàn)第二個套層故事夏洛特與戈迪汗的故事,而關于“我”的故事最后才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中國套盒結構”的嵌套順序與文本中呈現(xiàn)的順序正好相反。但是一旦處于一個整體之中,在“中國套盒結構”的統(tǒng)攝之下時便形成和諧的關系。
《阿爾巴尼亞圣女》中的套盒背后的形成機制——“原始”與“現(xiàn)代”的兩重性。這是存在于文本之中的巨大裂縫。我們窺視到處于“中國套盒結構”之下的“原始”與“現(xiàn)代”的生存狀態(tài)有著特殊的形態(tài)。
(一)原始性的生存
《阿爾巴尼亞圣女》中折射出的原始性與現(xiàn)代性十分干凈、純粹,尤其在第三個套層中講述的“洛塔爾”的故事,“著力表現(xiàn)在與世隔絕的原始自然狀態(tài)中人類的生存、信仰、純潔的勞動和與此相生的忠誠友愛等素樸的人道主義情感。”2阿爾巴尼亞圣女開始了一次關于“原始性”的追尋……
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洛塔爾卻融入自然,皈依自然,把整個的自我與自然視為統(tǒng)一的整體,仿佛大自然才是她最終的家園。如書中:“在煙草田里,她們脫掉上衣,在烈日里高大植物的掩映下半裸著勞作……和喊其他人的名字一樣:洛塔爾!小心!洛塔爾!”3在這里她熟知每塊石頭的顏色和形狀,與當?shù)卦季用窈椭C相處、友愛互助,洛塔爾仿佛找到了一種久違的歸屬感,使得她在精神上獲得了無比充實與富足。大自然賦予洛塔爾第二次復活,從前生活在大都市中的現(xiàn)代女孩已不復存在。
(二)現(xiàn)代性的表征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用事實證明了原始走向現(xiàn)代的必然性,而且是在曲折中盤旋式的上升發(fā)展……
在“中國套盒結構“的第三層洛塔爾的故事中,文中對想要販賣洛塔爾的描寫細密類似于工筆畫般:“有一天,在早春初暖的陽光里,女人們把洛塔爾帶到走廊里的一把椅子上……頭發(fā)和脖子上掛滿了條條假金鏈子。”4處于原始社會中的女人之所以為洛塔爾化裝是想把她買到外地,以此換錢,在牧師的阻止下,洛塔爾感覺自己是被眾人推搡著前進。最后在牧師的幫助下,洛塔爾踏上了返回現(xiàn)代社會的旅程。原始滑向現(xiàn)代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無論我們怎樣掙扎終究是徒勞。
“中國套盒”結構的最大作用是深化主題。套盒背后折射出的主題城市文明不但異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也使人與人、與社會的關系日益疏離化。正如瓦雷里早就指出的,“住在大城市中心的居民已經退化到野蠻狀態(tài)中去了——就是說,他們都是孤零零的。那種由于生存需要而保存著的依賴他人的感覺逐漸被社會機器磨平了”。5這里所指的現(xiàn)代性主要是指一種身處現(xiàn)代社會中的生存方式。
關于“我”的故事,從前:“曾在一個派對上聽人說過,結婚的好處之一,就是你能擁有一段風流韻事——沒結婚時的韻事不過是普通的戀愛罷了。”6這種信息總是讓我無法容忍并且嗤之以鼻,沒想到這樣的事情真的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我和尼爾森偷情和他在一起時感覺到一種生命力的張揚,充盈。這就是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高度意識化的道德規(guī)范變?yōu)橐粡埌准垺?/p>
當我在另外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展開了“中國套盒結構”故事的第二層,夏洛特和戈迪汗的故事,這是講話與行事異于常人的一對夫妻。盡管天氣已經暖和,但她“穿著一件深灰色的天鵝絨斗篷,上面鑲著稀疏的灰色毛邊……她身上叮當作響,好像里面隱藏著盔甲。”7于是我們全部被推上一輛叫做現(xiàn)代的列車,身不由己的前進著。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機械化、文明化,然而卻不可能達到根除自己動物性本能的地步。“每個文明人不管他的意識進展如何,在他的心靈深處仍然保留這古代人的特性,他的心理功能模式是極其強健和容易復活的。然而這只能作為人類的一種原始本能沖動,永遠也不可能在現(xiàn)代層面上回歸原始,但是又無法磨滅這種沖動,因此這種悖謬性會一直存在,并且具有普遍特性。
注釋:
1.略薩,趙德明.《給青年小說家的信》[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113.
2.楊波.原始主義與現(xiàn)代自我意識[J].求是學刊,1990年第4期:44.
3.愛麗絲?門羅,刑楠.《公開的秘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94.
4.愛麗絲?門羅,刑楠.《公開的秘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95.
5.轉引自本雅明:《發(fā)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中譯本,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第146頁.
6.愛麗絲?門羅,刑楠.《公開的秘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114.
7.愛麗絲?門羅,刑楠.《公開的秘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118.
[1]略薩,趙德明.《給青年小說家的信》[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2]愛麗絲?門羅,刑楠.《公開的秘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3]盧梭,高修娟.《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年10月出版
[4]維特根斯坦,黃正東、唐少杰.《文化與價值》[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5]楊波.原始主義與現(xiàn)代自我意識[J].求是學刊,1990年第4期
[6]方克強.原始主義:剛性與質樸性[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4期.
石慧,1980年,女,湖南省長沙市,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文藝學,高職教育。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