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芝 (唐山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法學系 063000)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演說辭研究綜述
沈 芝 (唐山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法學系 063000)
演說辭在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以下簡稱《伯史》)中約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將演說應用到歷史作品的傳統中,修昔底德的演說辭是十分突出的。本文認為這種極具特色的寫作方式引起了國外學者的關注和分歧。本文試圖從國內尚不多見的演說辭的探析,以及國外對《伯史》演說辭的英文研究文本中,進行歸納綜述,以便擴大學術信息量,開闊視野。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演說辭;綜述
演說辭在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以下簡稱《伯史》)中約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大多數古代歷史學家的作品中都包含著演說辭,但形式各異。大型公眾場合大規模的辯論、會議報告、談話、信件及其他形式都構成了演說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演說應用到歷史作品的傳統中,修昔底德的演說辭是十分突出的。這種極具特色的寫作方式也引起了國外學者的關注和分歧。如理查德( Richard)、克來維爾豪斯.杰布(Claverhouse Jebb)、約翰.麥考姆.米切特(John Malcolm Mitched)和吉格( Jeager)認為,《伯史》演說辭具有相當的史料價值,為后人留下了永久的啟迪。而一些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如羅吉(Rokeah)博士認為,演說辭是修昔底德自己編造出來的。雖然修昔底德的《伯史》有中文譯著,但對演說辭的分類和探析在國內尚不多見。至于說國外大量研究修昔底德演說辭的論文目前國內尚無中文翻譯,因此在中國史學界世界古代史資料欠缺的狀況下,本文的初步介紹及粗淺的分析將會擴大學術信息量、開闊視野,有一定現實及學術價值。
研究修昔底德《伯史》的演說辭,首先應歸納古希臘演說研究的主要成果,進而梳理修昔底德《伯史》《伯史》演說辭的研究梗概,以便為本文的研究理清線索。
古代希臘的演講術是西方演講藝術的源頭,正象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來源一樣,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國外學術界早已蓬勃展開。綜合起來,20世紀后半期歐美學者有關古希臘演說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演說與雅典政治領袖的研究。學者們主要圍繞演說對政治領袖的重要性以及政治領袖如何演說展開分析和研究。基本上,學者們充分肯定了演說對于政治領袖的重要性,指出它是政治領袖從事政治活動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藝。譬如,芬利將演說作為考察、分析雅典平民領袖即政治領袖的一個重要因素。1哈定發表了《演說術與4世紀雅典的政治》,沿著芬利的思路,進一步分析了演說與政治領袖的關系。哈定指出,演說是民主體制一個重要特征,政治領袖對演說的運用事實上是政治領袖對民眾統治權的一種認可。2喬西亞?歐貝爾的《雅典民主政治中的民眾與精英:演說術、意識形態與民眾的權力》以演說術為切入點,集中論述了雅典民主政治中民眾與精英之間的權力關系,進而探討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持久穩定的原因。3
演說與雅典法律訴訟的研究。將演說與雅典法律訴訟結合起來,探討和分析演說對雅典法律訴訟的影響及訴訟演說的后果是學者們關注的又一個熱點。斯蒂芬?約翰斯通認為,雅典的法律本質上就是一種修辭,訴訟人在公民法庭上對修辭語言和演說技巧的運用對個人和社會都產生重大影響。4愛德華?哈里斯則認為,陪審員通常還是尊重法律,而演說術主要是被訴訟人用于有爭議的或者可適用的法律條文不很明確的案例之中。5
國外古典學者和學術著作也多涉及并研究修昔底德的演說辭。闡釋演說辭離不開對修昔底德及其著作《伯史》探討。歸納對修昔底德、《伯史》、演說辭研究的著作主要可分成二類:①有關古希臘研究的著作和論文,包括通史性著作和對特定歷史時期、歷史事件研究的專著和論文。如 《劍橋古代史》6、布爾瑞的《希臘史》7、克提烏斯的《希臘史》、卡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8及哈蒙德的《希臘史》9等,均對修昔底德的演說辭作了客觀的描述,但未對其中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和歷史價值做出主觀評價。②有關修昔底德《伯史》研究的專著和論文,包括對其演說辭的專門研究。這主要涉及兩類著作。一類著作是對修昔底德及其《伯史》研究的專著。如霍恩布勞爾的《評述修昔底德》10、卡利特.馬爾克斯的《修昔底德歷史的財富、消費與海軍力量》11等專著。這些著作對修昔底德、《伯史》作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論述,其中滲透著對演說辭的主觀評價。另一類著作是專門研究修昔底德的演說辭的。目前所能見到的英文著作是菲力普.斯達特的《修昔底德的演說辭》12。這本專著從幾個角度研究了修昔底德的演說辭。如雅典人在斯巴達城邦中的演說;修昔底德演說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修昔底德演說辭的布局等等。國外學者對修昔底德演說辭的研究分為三個歷史階段。第一階段:1873年以前是一些零散的研究。第二階段:1873到二戰。這期間大量的專著論文出版。成果較多的學者有芬利等人。第三階段:二戰至今。這時期對演說辭的探討視野更廣、角度更新,如卡利特.馬爾克斯等人。
綜合國外各個時期的專著論文,對修昔底德、《伯史》和演說辭的研究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了八個方面。①修昔底德的演說辭在其歷史著作中,以及在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演講術和散文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②演說辭及其結構。③修昔底德的思想及其客觀性。④修辭學和演講術。⑤演說辭和歷史。⑥演說辭的類型。⑦演說辭的風格。⑧個人的演說。從以上可以看出,對修昔底德演說辭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是從文學角度仔細考察修昔底德的演說辭,探討其修辭學和演講術的特征。二是從歷史角度探討其著史方法、史料價值和修昔底德個人的政治歷史觀。其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有:杰布的《修昔底德的演說辭》13、馬瑞考拉的《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14等等。
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對于修昔底德、《伯史》的研究還是有一定的成果。在一些通史性質的文化史著作中涉及到了對修昔底德史學成就的論述。但更多的是以論文形式發表,其研究的側重點主要是修昔底德的治史風格、他的人本觀、和平思想等。而對修昔底德全面的研究,則由于受到資料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著述極為有限,至于對修昔底德演說辭的介紹與研究則鳳毛麟角。如楊巨平、王志超的《試論演說家與雅典民主政治的互動》、周兵《西方古典修辭學與史學—以修昔底德為例》、魏朝勇《伯利克里“葬禮演說”的雅典秉性》、蔣保《20世紀中后期國外學者對古希臘演說研究述評》和《演說與雅典民主政治》、顏賀明以實用主義思想為研究角度《試論演講詞在修昔底德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在目前國內史學界對修昔底德演說辭的研究剛剛起步。而史學研究是建立在史料基礎之上,大凡史實的澄清,史事的敘述,乃至史論的提出等,無不是以史料的搜集與考證為前提的,專題的研究也不例外。依上文所敘,西方學者在研究修昔底德及其演說辭時利用的資料豐富,翔實可靠,但部分資料可靠性難于考證,有的資料需做大量去偽存真的工作。同時,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豐富了關于修昔底德及其演說辭的研究。
與西方研究相比,中國學者研究修昔底德尤其像演說辭等分支問題的困難要大得多。首先是資料的匱乏。演說辭研究是一種微觀研究,對原始資料,如對原始文獻、檔案、書信、銘文等依賴性很強。可以說,沒有豐富的原始資料,修昔底德的研究就無從著手。而國內關于修昔底德的原始資料非常缺乏,這也是國內在這方面研究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但自上世紀末以來,國內開始注意原始資料的引進,如一些檔案、銘文、法律文本等,這些均被摘錄在史料選編中。其次,近年來國內各圖書館引進了很多西方研究修昔底德的相關著作,一些經典著作被翻譯成中文。
從國內學術著作、期刊、工具書以及網站、數據庫和國內主要圖書館檢索收集到的資料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原始資料和檔案。如在http://www.fordham.edu/的Internet Ancient Greece and Roma(古希臘羅馬文獻的網絡資源)中存有大量有關修昔底德尤其演說辭的原始資料。此網站信息量非常大,對修昔底德的研究而言,是非常珍貴的原始資料。還有國家圖書館在搜索相關書目時,其中打開《文獻索取》一欄也有一些原始的資料和相關論著以及論文。二是在網上能搜出近代以來大量相關著作和論文,這些二手資料也是研究《伯史》演說辭的重要資料來源。三是在網上還存有大量的工具書、有關經濟、法律的辭典等。
注釋:
1.M.I.Finley, “Athenian Demagogue,” Past and Present, Vol.21, No.2 (1962), pp.3-24.
2.P.Harding, “Rhetoric and Politics in Fourth-century Athens,” Phoenix, Vol.41(1987), pp.25-39.
3.Josiah Ober, Mass and Elite in Democratic Athens: Rhetoric, Ideology and the Power of the Peopl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4.Steven Johnstone, Disputes and Democracy: The Consequences of Litigation in Ancient Athen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9.
5.Edward M.Harris, “Law and Oratory,” in Ian Worthington ed., Persuasion: Greek Rhetoric in Action, London: Routledge,1994.
6.Lewis, D.M.,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ume V,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7.Bury, J.B., History of Greece, Macmillan: London, 1931.
8.Kagan, D., The Outbreak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9.
9.Hommand, N.G.L., A History of Greece,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59.
10.Hornblower S., A Commentrary on Thucydides,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1.
11.Kallet-Marx, L., Money, Expense, and Naval Power in Thucydides’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12.Stadter, P.A., The Speeches in Thucydides,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73.
13.Jebb, R.,“The Speeches of Thucydides,’’ Hellenica: A collection on Greek poetry, philosophy, history, and religion,ed.by Abbott E.(London Rivingtons 1880 viii & 492 )P.266-P.323.
14.Marincola, J.,“Greek Historians-Thucydides,” in Greece &Rome, New Surveys In The Classics ,NO.31,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