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蕊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250014)
家具材料的設計表現力
劉 蕊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250014)
材料作為家具的基礎,具有色彩表現力、形態表現力、肌理表現力,它們共同賦予家具以生命,從而使消費者產生共鳴。設計師應該掌握材料特性及加工工藝,深入挖掘材料的視覺語言,使家具設計更具感染力。
家具;材料;設計表現力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物質的極大豐富,人類的需求也越來越趨向高級的精神需求。而家具作為重要的生活用品,在人類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因其具有一定的物質功能,更因其是人內在追求與超越的精神體現,而材料恰恰是這種種需求的載體與基礎,家具材料的設計運用直接決定了家具的審美趣味與品質。家具材料的設計表現力主要包括色彩表現力、形態表現力和肌理表現力三部分。
一般而言,人們對物體的視覺感,首先是物體的色彩感,其次是形體,最后才是質感。并且最初的20秒內,色彩感覺占80%,形體感覺20%;兩分鐘后,色彩占60%,形體占40%,5分鐘后色彩、形體各占50%,以后這種感覺會持續下去1。因此,家具材料色彩最先影響了觀者的視覺感受,從而界定了消費人群。家具材料色彩可分為三類: 可塑性小的原材質固有色材料,可塑性大的原材質固有色,覆蓋色(即附加色)。
1.可塑性小的原材質固有色
可塑性小的原材質固有色,即木材、金屬、竹藤、玻璃、石材等“認為可變化性”小的自然色彩。木材的顏色受木材木質素和沉積于細胞腔和細胞壁內抽提物的影響。 樹種不同 ,材色各異。 對大多數木材而言 ,邊材的顏色差異并不十分明顯 ,大都是呈現白色或淡黃色。 但不同樹種的心材 ,往往具有很大的變異性。如云杉與冷杉大都是白色或淡黃色 ,柳杉隨產地不同從赤褐色到暗褐色 ,臺灣杉為黃紅色至紫褐色 ,花梨木及紅木類則為黃褐色或紫褐色。因此 ,一般木材材色是指心材的顏色2木材包括黑色木材(如烏木)、紅色木材(如香椿、樟木、紫檀等)、白至灰色木材(如木棉、美國冬青木等)、紅褐色木材(如魚骨木,黃楊、黃梔子等)。木材色彩渾然天成,色澤均潤豐富、色調不慍不火,是家具設計中最為可貴的色彩 ,也是自古以來人們最為喜愛的色彩。明式的文人雅士就對不靜不喧、行云流水的黃花梨情有獨鐘,家具的美體現的是他們品質的美,在那個政治動蕩的年代,黃花梨家具承載了他們高潔、出世的美好情操。而清代宮廷對紫檀的推崇備至,也確是因為其材色的“紫氣東來”,且分量堅實容易雕刻所呈現的尊貴、奢華與當時的時代審美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致。北歐的現代家具設計同樣注重木材色彩的自然表現力,家具設計大師漢斯魏格納更是提出“木材可以呼吸”的論斷,成就北歐的家具設計神話。 此類色彩在家具設計中需低于視覺中心,以保證整體視覺的平衡,給人舒適、安全的感覺,從而使人心靈沉靜松弛。
金屬材料包括金屬和以金屬為主的合金。工業上常把金屬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黑色金屬是指以鐵(還包括鉻和錳)為主要成分的鐵及鐵合金。有色金屬是指除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及其合金,如鋁、銅、鉛、鋅等金屬及其合金。黑色金屬沉穩大氣,有色金屬時尚前衛,成為家具設計的點睛之筆。竹藤色彩淳樸自然,使人內心寧靜。
2.可塑性小的原材質固有色
織物、皮革、塑料等在材料生產過程中染色、調色處理較為容易的的材質。其色彩飽和度較高、色彩多為暖色、少數冷色、色澤濃烈特別,稱其為可塑性小的原材質固有色。這類色彩主要用于視覺中心較上部位,以便活躍氣氛。
塑料色彩絢麗繽紛,用法隨意、大膽,增加視覺的跳躍性,呈現“時尚性、藝術性”,為崇尚藝術的年輕人所喜愛。意大利設計師充分利用這一特性設計了舉世矚目的塑料家具,給家具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床墊、沙發、躺椅、軟靠等家具及其附屬物及包織面的色彩,隨著印染行業技術的不斷升級,色彩十分豐富,是形成家具色彩的另一重要方法,對家具的設計表現力起著一定的作用。
3.覆蓋色(即附加色)
不同于材料的固有色,覆蓋色是指經工藝處理,添加在材質表面的色彩。表面貼木皮、木紙紋等的家具,多為普通實用家具,品性中庸,既不張揚熱情,也不自然親近,為勤儉持家、不苛求生活品質的人的最佳選擇。金屬涂飾色彩隨著工藝的發展而多種多樣。真空氮化鈦或碳化鈦鍍膜晶瑩璀璨、華貴典雅;鍍鉻光可鑒人,時尚前衛;鍍黑金及鍍 K金莊重典雅、品位高端。
家具設計師要提煉、概括自然色彩,根據不同設計理念 ,組織色彩關系,充分利用色彩的表現力,傳遞色彩情感,使消費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吸引和感染消費者的目的。 家具設計的色彩還須根據家具不同環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消費者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差異、氣候環境以及特定時期的流行色等因素 ,體現出不同人的心理狀態 ,以及對社會文化價值觀的認同3。
家具材料的形態是家具的重要視覺表現力之一。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造型特性,木材具有質輕強度高、熱、電、聲傳導性小、良好的化學穩定性穩定,是加工性能良好的天然材料。
經刨光、膠拼、彎曲、開榫、起槽、鉆孔、打眼、雕刻、銑型、磨光、涂飾等加工工序和成型方法 ,使木家具形態設計千變萬化。明式家具充分利用木材的特性,以線形為主、結構科學、比例嚴謹,如:線形構件截面變化多端,如書法藝術般行云流水,給人空靈、飄逸的感覺;坐椅類家具的椅腿多為收分,使得整體造型更為穩固,給人帶來心理的安全感。塑料具有較高的可塑性,通過模壓、澆鑄、注射、擠出、吹塑、壓延、拉伸等工藝,成型各種“異型”家具,時尚、具有藝術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竹藤家具以豐富的形態變化給人自然清新的藝術表現力。家具設計師應該合理利用各種加工工藝,設計出符合理念且具有表現力的家具作品。
家具材料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即各種縱橫交錯、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紋理變化,材料表面的內部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狀不同、密度不同、明度不同的點、線或形狀規律或無規則的排列與組合產生的視覺效果。
肌理使得家具形態愈發豐富 ,是人類對美的創造性本能的體現。其具有最直觀的視覺表現力 ,石頭的粗糙笨重,木頭的稚拙質樸、玻璃的晶瑩剔透,鋼鐵的時尚冷峻,塑料的光滑多變 。不同的家具材料肌理 ,通過特有的視覺形態語言表達不同的視覺效果 ,既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也引起了消費者的許多情感共鳴。材料肌理的不僅是內部構造的外部體現 ,還可以源于不同表面加工處理工藝 ,使材料的表面產生新的肌理效果 ,產生使更加豐富多彩的肌理質感。如對木材采用旋切加工 ,產生山形花紋,采用徑切加工,產生直紋紋理 ;對玻璃采用不同的表面處理工藝工 ,可以得到噴砂、鏡面、彩色、刻花等不同視覺效果和藝術表現力 。
設計師既可以運用各種家具材料特定的色彩、形態、肌理表現力,根據設計理念深入發掘材料的各種設計可能,比如新中式家具,優先選用天然的木材、竹藤材料等表現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對于時尚的、個性化的設計則可選用色彩絢麗、可塑性強的塑料以及冷峻、富有技術美感的金屬材料。設計師也可以運用“混搭”的方式,各種材料在對比中獲得統一的藝術表現力。粗狂的石材和光可鑒人的不銹鋼混搭,對比強烈,兩種材質相得益彰,產生藝術效果,可以充分表現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感染消費者;稚拙的木材和晶瑩剔透的亞克力混搭,木質的天然肌理與亞克力光滑的表面反差強烈,亞克力的透明特性產生了更多光影效果與虛空間,使家具有機地融合了傳統與現代,達到了更高的境界。隨著材料科學的不斷發展,涌現出大批新材料 ,合理使用這些材料 ,如各種科技木、新型的玻璃材料、新的飾面板材、新型金屬等 ,為家具形成不同的質感層次 ,豐富人們的視覺感受。
眾多家具設計大師,即是掌控家具材料表現力的大師。富有表現力的造型、色彩、肌理質感造就優秀的家具設計。 因此設計師要深入了解家具材料的特性 ,發掘材料的視覺表現力從而賦予其以生命 ,得到消費者認可。
注釋:
1.劉蕊.淺談家具色彩[J].科技信息,2010(11).
2.劉一星,趙廣杰.木質資源材料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3.李賜生.論家具材料的視覺表情設計[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