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景德鎮陶瓷大學 333000)
乾隆官窯菊花題材瓷器研究
劉 勇 (景德鎮陶瓷大學 333000)
菊花是乾隆官窯瓷器上的重要裝飾題材之一,這與乾隆皇帝對菊花的情有獨鐘有著密切的關系。乾隆官窯菊花題材瓷器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模仿菊花的造型,一類以菊花作為瓷器裝飾紋飾,這些精美絕倫的菊花題材瓷器既是乾隆皇帝愛菊、尚菊的反應,也是乾隆朝巧奪天工的瓷器制作水平的有力證明。
乾隆官窯;菊花瓷器
乾隆朝瓷器是我國瓷器史上輝煌的篇章之一,花卉是這些美輪美奐的瓷器的重要裝飾題材,其中菊花在這些瓷器的裝飾中更是顯得獨樹一幟。菊花,在古代又被稱為節華、更生、朱贏、周盈、陰成等。由于它高潔、優雅的出眾氣質和形象,更由于它于深秋開放、迎霜傲立而不凋的品格,素來有“花中君子”之美譽,也因此成為歷代文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重要元素。 晉朝陶淵明愛菊成癖,寫過不少膾炙人口的詠菊詩句,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代詩人元稹詠菊名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至今仍為詠菊之絕唱。
除文人騷客以外,菊花也是帝王們吟詠的對象,如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在其《不第后賦菊》一詩中就曾寫道:“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明太祖亦有相同的《詠菊》詩,其詩云:“百花發時我未發,我若發時都駭殺。要與西風戰一場,偏身穿就黃金甲。”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宏,氣格剛勁雄邁,不同凡響。在歷代帝王中,乾隆皇帝刻算是菊花的忠實粉絲。清乾隆朝種植洋菊成為時尚,栽培繁殖出百種以上,每到重陽節,舉辦菊社,展菊、登高賞菊、詩人詠菊、畫家畫菊成為一時盛事,尤其上層社會更是樂此不疲。乾隆二十四年有“洋菊”詩,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蘇州名園“獅子林”完工,獅子林成了乾隆皇帝重陽登高賞菊、詠菊、畫菊的重要場所,尤其是獅子林中兩座太湖石上陳設的四十四種洋菊,更是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乾隆皇帝敕令宮廷畫家李秉德繪下這一實景,繪制《御制題洋菊四十四種》橫幅,并即興寫下千古絕唱,四十四首詠誦“洋菊”的五言律詩。這四十四首詠洋菊御制詩,8年以后乾隆皇帝70歲大壽時收入《清高宗御制詩集》。此外,他還并多次命宮廷畫家和詞臣如郎世寧、錢維城、鄒一桂等,以洋菊為題,進行繪畫創作,并且自己也有御筆繪制的菊花圖墨寶,如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癸巳小春御筆寫生冊之一》作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共畫禿枝、菊、竹、梅花四種,此為菊花圖。另外,乾隆南巡到開封禹王臺賞菊,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今被鐫刻在禹王臺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上,乾隆皇帝對菊花的癡愛可見一斑。
乾隆皇帝對藝術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對于瓷器更是如此。甚至直接下旨燒造一些特定的陶瓷品種,清宮檔案中就記載了許多當年乾隆皇帝給督陶官的批文,其中就中明確記錄了乾隆皇帝對燒造瓷器的一些具體的要求和指示,這些記載都說明乾隆皇帝對瓷器異常喜愛、高度重視。菊花作為乾隆皇帝癡迷的花卉品種,也被用于瓷器的創作生產,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模仿菊花造型的瓷器,一類是以菊花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
瓷器中采用菊花造型作為瓷器裝飾于宋代開始普遍流行,主要模仿當時的金銀器造型,很多瓷器的口部和腹部均為曲形狀態,呈菊瓣口樣式。乾隆時期模仿菊花造型的瓷器器型有蓋碗、盤、瓶、尊、茶壺等。品種十分豐富,有茶葉末釉、粉彩、粉青釉、胭脂紅釉、藍釉、仿朱漆釉等。此類器物中,以菊瓣盤最為特色。菊瓣盤是清代御窯名貴品種,雍正時開始燒造。《清檔?雍正記事雜錄》就有關于這一品種的記載:“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家人鄭天賜,宋濤呈各色菊花式盤十二色,內每色一件。司庫常保、首領太監薩木哈呈覽。奉旨:著交與燒造磁器處,照此樣每式燒造四十件。”乾隆皇帝甚愛菊瓣盤,下令沿襲前朝燒制,《乾隆七年各做成做伙計清檔》有各色菊瓣盤燒造情況的記載:“……五月二十五日司庫白世秀將鳶黃菊瓣碟兩件持進交太監胡世杰呈。”“……六月初三日司庫白世秀將松石綠菊半盤碟兩件進交太監胡世杰呈。”仿漆器作品菊瓣盤更是其中的上乘之作,與漆器真品實物對比,其色澤、形態、質地均無差,可達到以假亂真之境界。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就藏有一只清乾隆款仿漆菊瓣盤,此件作品和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清乾隆款朱漆菊瓣盤對比,除了所用材質不同以外,其他均毫無差別,顯示了乾隆朝的造物藝術水平之高!
以菊花作為瓷器裝飾紋飾同樣流行于宋代,之后菊花便作為傳統紋飾之一頻繁出現在瓷器上。至乾隆時期,菊花紋飾瓷器更是屢見不鮮,以琺瑯彩、粉彩裝飾菊花紋為主。此時菊花形象也愈加地寫實,對菊花形態的描繪的更加精致,立體感較強,大多顯得神態逼真,極富生命力,整體裝飾風格較為雅致。乾隆官窯瓷器上的菊花紋以折枝菊為主流。所謂折枝花是花卉畫法中的一種形式,即不畫全株,只畫其中一部分。折枝花可以說是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以局部反映整體,一兩枝或三五枝花展現的卻是繁花似錦的景象。乾隆時期,陶瓷菊花紋的組合形式越來越豐富,除了還保留著與傳統的四季花卉一起進行組合之外,與山石紋一起組合逐漸增多,另外,還有與人物以及吉祥紋樣一起的組合,菊花紋與動物紋飾一起組合也增多,并且多帶有吉祥寓意。例如,菊花與九只鶴鶉的組合意為“九世同居”;菊花與蛔蛔的組合一蛔蛔立于菊花之上,寓意官居一品。符合中國明清瓷器紋飾“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裝飾特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些精美絕倫的菊花造型的瓷器以及菊花裝飾紋飾,既是乾隆皇帝愛菊、尚菊的反應,也是乾隆朝巧奪天工的瓷器制作水平的有力證明,遺留下來的乾隆朝官窯菊花題材瓷器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帝王對菊花的情有獨鐘。
[1]趙榆.《御制題洋菊四十四種初探》.收藏家,2011(5).
[2]劉首含.《明清官窯瓷器上菊花紋飾的形式特征分析》 佛山陶瓷,2011(2).
劉勇(1991.5- ),性別:男,籍貫:江西吉安,學歷:碩士,研究方向:陶瓷考古,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