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予 鄧 婷 馬 祿 (銀川能源學院信息傳媒系 750105)
民族設計的色彩構筑探究
張馨予 鄧 婷 馬 祿 (銀川能源學院信息傳媒系 750105)
色彩作為一種民族文化與民族特色最為直觀的藝術展現形式,在表現民族文化,體現民族特色方面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不同民族設計富含文化底蘊,獨具特色的服飾掛件,特色產品時,首先要對其色彩的構筑進行設計,凸顯民族特色與名族文化,并讓其傳承下去。本文首先討論了色彩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不同表現和獨特內涵,說明色彩構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如何在名族設計中巧妙的進行色彩構筑,從而推動民族設計更好的發展。
色彩構筑;民族設計;藝術形式
由于各個少數民族地理位置,發展歷史,人文傳統,風俗習慣的差異,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在獨具一格的文化背景下,色彩作為傳達名族特色的藝術呈現方式,融入在服裝,繪畫中,直觀的展現名族文化,因此色彩構筑在民族設計中十分重要。由于民族文化的差異,色彩所表示的含義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民族對色彩有著不同的審美方式,鑄造了不同的名族設計形式。
(一)色彩反映民族文化思想
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邊境以及地勢較為偏僻的地區,思想較為落后,使得特色的傳統得以傳承。他們對自然充滿了敬畏,因此對顏色有著不一樣的理解與認知。民族色彩的表現形式多樣,瓷器,剪紙,刺繡,塑像都由不同的顏色構成。經過查閱相關資料,本文對部分色彩所體現出的民族文化做簡要的剖析。
少數名族對色彩的構筑一部分是根據自然界賦予色彩的內涵所展現的。黑色在自然界中代表了山與鷹的顏色,因此在許多少數名族中,給黑色賦予了“莊嚴肅穆,凝重沉穩”的內涵,藏族視黑色為山神,彝族則視為代表著自己先祖和圖騰的顏色,對黑色充滿著敬畏;哈尼族通過穿著黑色的大衣,以表達對他人的尊重,黑色體現出服飾的端莊。此外,對于許多其他少數名族,其服飾由黑色和其他顏色搭配而成,以體現黑色在顏色中的主體作用,表現黑色在少數民族觀念中的突出地位,而對于蒙古族卻視黑色為不祥之兆,因此在蒙古族的藝術設計中黑色十分少見;白色,作為與黑色對立的顏色,在少數民族文化中,代表著“圣潔無暇,高尚”的人文情懷。藏族視白色為雪神,充分體現了白色的地位;根據《三國志》對當時鮮卑族的描述,少數民族服飾在古代以白色最為時尚,是皇族穿著的顏色;藏族的名族特色哈達也是白色設計,體現了少數民族視白色為圣潔之色;紅色以及金黃色,這些亮色調的顏色,是陽光普照下世間萬物的顏色,是“活潑,溫暖,靚麗”的審美展現。瑤族人民通過將衣服染成紅色,制成“紅瑤”;納西族在傳統節日種,通過在頭上,手上佩戴紅色的飾物,穿著紅色的鞋子,表現節日熱鬧活潑的氛圍。
(二)色彩構筑在民族設計中的差異性
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不同少數民族在進行民族設計的過程中,使用的色彩種類繁多,別具一格,結合民族自身的審美特色以及顏色內涵,進行靈活的設計,色彩搭配,設計技巧,藝術程度都融入在名族設計當中。正是有了色彩的構筑與搭配,才促進了民族設計技術的爐火純青。
在服飾設計中,色彩的構筑尤其重要。民族設計應該順應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從而體現民族特色。在服裝設計中,盡管許多民族服飾順應時代發展,向輕快顯眼的色調轉變,但是其民族的特色服飾顏色,沿襲了傳統習俗。以白族為例,白族的服飾設計中,服飾主要為淺色調,領褂被設計為藍色和淡藍色,衣服主色調為白色,下身設計為白色花邊長褲 ,對于女性裙子,設計中嵌入單色調繡花,顏色清新淡雅,在設計中體現出白族人民的端莊得體,整潔大方,凸顯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表現民族內涵的方式不同,因此在進行民族設計中也迥異。與清新淡雅的白族的服飾設計相比,傣族服飾色彩的設計表現的更加多樣絢麗,自然界中的顏色在服飾設計中全部得以體現,以女性服飾為例,設計者將上身色調設置為亮色,如緋紅,粉色,橙色等,選擇大紅,大紫作為裙子的色彩,藍布纏頭,青布束腰,使得上身下體的顏色相互映襯,渾然一體。這種設計方式體現出少數民族人民的熱情奔放,烘染熱鬧氣氛。
色彩構筑形式多樣,搭配變化繁多,層次豐富,通過不同色彩的構筑可以反映出不同少數民族,不同文化形式中在不同文化發展階段,民族設計的獨特方式以及改革創新,是少數民族對美的追求的集中體現,同時也存在著民族差異性。
(一)色彩構筑,傳承民族文化
當今社會,許多少數民族特色的民族設計逐漸淡化在歷史舞臺,主要是在時代潮流的影響下,特色的民族設計逐漸失真,朝著“大眾化”“功利化”的方向發展,而忽略了民族特色以及最本質的民族文化。少數民族的色彩構筑與搭配是民族設計的基礎,圖案的設計方法,服飾的色彩搭配方法都需要以民族習俗為基礎傳承下去,只有這樣才能使民族特色的設計方式不被流失。
(二)色彩構筑,保護民族遺產
少數民族在進行顏色提純的過程中,不同于化學染料,而是采用天然的植物提純從而獲取顏色成分,使得其顏色更加貼近自然,更富有民族特色。同時,通過植物染料繪制的設計圖案,更加凸顯民族智慧的結晶。藏族的哈達,是藏族人民在社交過程中,贈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其由絲巾,紗巾配上白色,藍色等色澤的植物染料制成,并設計出蓮花,如意,祥云等人工藝術圖案,表現出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佛的敬仰,同時表現出對他人的友好與祝福。
(三)民族設計色彩構筑的發展方向
隨著社會的進步,全國各族人民對色彩的審美認知都有一定程度的加深,文化多樣化以及世界全球化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民族設計提供了發展的方向。魯迅曾經說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何將民族設計色彩構筑融入世界潮流,讓民族的特色得以彰顯,同時又不讓民族文化被世界潮流淹沒,這是值得思考問題。
少數民族的民族設計風格迥異,色彩搭配方式各有其特點,都是民族風俗的外在表現,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各個民族的差異性與共同點,充分研究各民族在對服裝,圖樣,藝術品設計過程種的特征,并對其文化進行剖析并找出內在形成因素,并總結深化各個民族在設計中對顏色的理解,真正意義上挖掘出經過民族文化積淀所形成的色彩構筑的靈魂,并將其與時尚元素加以結合,將民族設計融入世界潮流,真正意義上讓民族設計中的色彩構筑走上世界舞臺。
民族設計中色彩搭配方式的形成,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民情風俗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可以說色彩的搭配形式反映了民族的特色,是彰顯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組成成分。因此為了傳承民族文化,保護民族遺產,我們應深入挖掘民族設計對色彩的構筑方法,并融入時代背景,賦予其新內涵并傳承下去。
[1]約翰內斯?伊頓.色彩藝術[J].世界圖書出版社,2009(16).
[2]王汀.廣告文字的情感游戲[J].包裝&設計雜志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