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倩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 250000)
傳統吉祥紋飾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運用
姜 倩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 250000)
以傳統吉祥紋飾在現代首飾設計的運用為切入點,分析不同種類的吉祥紋飾在現代首飾的不同運用,并結合具體的比較研究分析當前首飾設計對于吉祥紋飾借鑒存在著形式單一、紋飾濫用、色彩運用程式化的問題,究其產生原因并認為提高設計師的創新能力、提高對于首飾設計人才的培養要求、增強首飾設計的現代元素有助于解決此類問題。
吉祥紋飾;現代首飾設計;運用;發展
吉祥紋飾作為最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自古就有運用于生活器物之中作為裝飾的功用,近些年,國內首飾設計也不同程度的將一些傳統的紋飾圖案運用于首飾設計之中,針對這一現象,本文試圖論述傳統吉祥紋飾在現代首飾設計之中的運用,結合相關的調研案例,探究我國首飾設計借鑒吉祥紋飾的過程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合理化建議。
要研究吉祥紋飾現代首飾之中的運用需對吉祥與紋飾進行相關概念進行基本的論述。古代文獻對“吉祥”最早記載始于春秋時期的《莊子?人間世》,提到“虛室生白,吉祥止止”,而在《周易?系辭下》亦有“吉事有祥”的說法,許慎在《說文解字》曾曰:吉“善也,從士口”。祥“福也,從示,羊聲,一云善”。這里提到吉也就是善的意思,意明顯。“祥”指福也,從示,羊聲,《說文?美》中以羊大為美,羊主從膳,意為美與膳同意,而之中又將“羊”與“祥”同意,釋為羊“祥也”,可見“吉”與“祥”二字與原始先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蘊含著祥瑞、吉利、祝愿等美好寓意。
傳統吉祥紋飾的產生是以吉祥意識的出現為前提的,吉祥意識源自原始時代人對于自然以及原始宗教的崇拜,逐漸衍生出的趨吉避兇的思想,這種追求吉祥的意識伴生于中國歷史發展的始終,無論是對于神明祭祀還是節日習俗亦或是首飾佩戴都滲透著對于喜慶吉祥意識的追求。談及裝飾紋飾追本溯源可以最早到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即原始氏族將自然界之中的某一生物或者某一事物作為本氏族的親族、守護神,作為圖騰,認為圖騰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守護著本氏族。原始氏族的圖騰隨著巫術禮儀的延續發展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符號化,逐漸成為積淀著原始氏族觀念意識的物態化的標記或者符號,伴隨著吉祥意識的出現,早期的帶有“吉祥寓意”的紋飾出現,如石器時期的出現的“狩獵”或者“帶有巫術儀式的舞蹈”內容的巖畫,陶器上出現的“魚紋”、“蛙紋”、“鳥紋”等紋飾都帶有著早期的吉祥寓意。總的來說由圖騰到如今吉祥紋飾的演變過程經歷早期的原始圖騰、帶有寓意吉祥的“魚紋”“蛙紋”濫觴階段,具有獰厲駭人的“饕餮紋”“夔龍紋”“鳳象紋”勃古階段,以及后期擺脫宗教巫術束縛更具裝飾意味的抽象紋飾的新式期階段。紋飾由動物的寫實形象逐漸走向抽象化,作為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將吉祥、祝愿、祥瑞的愿望寓意于簡單的抽象線條之中,同時以“集體無意識”的方式延續至今。
中國吉祥紋飾歷史悠久且文化內涵豐富,對于中國首飾設計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挖掘,如近中國的首飾行業也不乏有借鑒傳統吉祥紋飾進行創作的首飾設計,吉祥紋飾大致可以分為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起舞紋飾四類,通過不同種類吉祥紋飾運用以及具體的實踐案例進行論述,對傳統吉祥紋飾在現代設計的運用具有積極意義,下面本文將從吉祥紋飾的四個分類結合具體的首飾案例進行論述。
(一)對于動物紋飾的運用
正如上章所談論的,由原始氏族圖騰演變至抽象的紋飾這一個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進,早期氏族圖騰往往是以動物植物等圖案構成的,因而動物題材的吉祥圖案種類繁多,無論是早期的蛙紋、魚紋、鳥紋還是商周時期的青銅饕餮紋、還是夔龍紋再到后期的蝙蝠紋飾、蝴蝶紋飾等,動物題材的吉祥紋飾都極具裝飾性。而這些形式中積淀著內容(文化意蘊)的紋飾可以激發廣大設計師的靈感,對動物紋飾加以提煉重組設計出能夠體現吉祥寓意的珠寶首飾作品。如寶瓏珠寶所推出的“福壽連綿”首飾設計主題來自古代吉祥紋飾的蝙蝠紋,并進行抽象設計重組,將抽象化的蝙蝠紋層層環繞構成對中間的鑲嵌寶石的環狀裝飾寓意“福壽連綿”即多福多壽、好運連連的吉祥祝愿。再如周生生推出的“龍”形象首飾吊墜借鑒了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的吉祥紋飾——龍紋,通過將龍紋的紋飾的弧度以及力度進行適度夸張使得龍紋更為立體化,配合金飾的材質在生動傳神的同時亦不失富貴威嚴。此外,傳統吉祥紋飾如鳳紋、饕餮紋、魚紋等都在不同程度的受到現代首飾設計的運用。
(二)對于植物紋飾的運用
植物類傳統吉祥紋飾樣式更為多樣,以其象征民族極強的生命力而在中國各傳統民間藝術之中不斷出現。如茱萸紋、蓮花紋等紋飾,以其變化萬千的圖案或以諧音、或以其內隱的精神被人民用來表現吉祥、祝福、平安的美好祝愿。現代首飾設計師也希望運用植物類紋飾內隱于其中的精神內涵來提升首飾的文化內涵,這些復雜的植物紋飾通過設計師抽象簡化通過具有節奏性的重組構成的新的形式造型。寶瓏珠寶推出的蓮花耳釘取法于漢畫像石的蓮紋,通過對紋飾的精細處理結合現代的鏤空以及鑲鉆工藝將原本二維的紋飾透過現代的工藝技術立體化,將吉祥紋飾的寓意也帶入了珠寶首飾之中。再如陳瑞麟旗下的麒麟珠寶推出的葫蘆系列,借助傳統葫蘆吉祥紋飾自古諧音的“福祿”之意以及具有的鎮邪、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運用葫蘆精簡且圓潤的形象設計出象征財富與幸運的首飾作品,符合現代人在審美的同時兼具驅邪護身的吉祥寓意。
(三)對于幾何紋飾的運用
幾何紋飾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上而至西周時期漸趨完善,主要以青銅饕餮紋為主體,周圍輔以一定的幾何紋飾作為裝飾,而至后期饕餮紋不斷精簡不再位于主體而處于附庸地位,幾何紋飾種類增多。國內對于幾何紋飾的運用主要集中于回形紋、網格紋、連珠紋幾種。謝瑞麟曾推出過一款回形紋的耳飾,利用現代的工藝將連續、回環的紋飾進行表現簡潔大方的同時又將富貴連綿的寓意進行直觀的表現。再如周大福推出的“萬福金安”的手鏈將抽象而富有寓意的“祥云”紋飾融入到首飾設計之中,使得現代首飾設計之中內隱著某種古典韻味,可見幾何類吉祥紋飾在首飾珠寶設計的運用更為廣泛,西方首飾設計普遍采用幾何紋飾,而中國傳統紋飾之中幾何紋飾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師的探索。
(四)對于器物紋飾的運用
現代的首飾設計師經常運用吉祥寓意的器形紋飾進行直接創作,借助這些古代吉祥器物造型激發出消費者“集體無意識”下的內在精神意蘊。在器物紋飾造型之中長命鎖是在現代首飾設計之中最為常見的類型,長命鎖起源于漢代,由早期懸于手臂或掛至房門的五彩絲線的長命縷演變而來,因而其吉祥寓意顧名思義正是祈求長命安康、延年益壽之意。由長命鎖演變出來的器形種類多樣有原始的鎖形,也有雙魚形、蝴蝶形、蓮花形等多種造型形式。麒麟珠寶曾在2009年推出的“Yu Yi”系列長命鎖吊墜,正是采用最為傳統的鎖形長命鎖的整體造型,簡約大方且兼具古韻吉祥寓意,對于初為父母的消費者極具吸引力。除長命鎖外,也有如萬寶寶以“三帝錢”系列首飾,即乾隆、道光、嘉慶三個時期的銅線的“錢到家”的寓意推出的名為“小小”系列銅錢珠寶,天圓地方的器形盡顯形態之美的同時也賦予了首飾招財納福的寓意。
傳統吉祥紋飾雖普遍運用于當代首飾設計之中為中國首飾行業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的靈感,但是國內首飾設計存在造型形式單一、紋飾濫用、色彩運用過于程式化等問題,仍然缺乏系統專業的運用。本章結合相關調研揭露當前國內首飾設計在吉祥紋飾運用存在問題,并試圖提出適用于中國首飾設計行業的合理建議。
(一)首飾設計造型單一,同質化嚴重
從對國內四大珠寶首飾品牌——老鳳祥、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的進行的調研可以看出造型形式單一是目前國內首飾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各個品牌雖然單從形式造型不同,但是無論從設計主題或者產品定位來分析還是從受眾的分析結果來看,雷同化,缺乏品牌特色是普遍所反映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健康的首飾市場競爭環境,受到市場消費的導向迫使著首飾品牌對當季銷售額高的首飾產品進行生產,也使得友商看到商機進而設計出與之雷同的首飾珠寶,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社會語境下使得消費者對于文化內涵與物質之間的傾向出現了新的變化,更為重視首飾的材質而忽視首飾之上紋飾所具備的文化內涵。這些原因使得設計出來的珠寶首飾必然出現造型單一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針對首飾設計造型單一以及同質化嚴重的問題要求首飾設計是在首飾設計要體現自身的創意,使得造型居于新穎性,首飾的造型設計本身正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而引入吉祥紋飾需對性詳細的分析、拆分、重組而設計出的一個能夠體現設計師心中所想的造型形式,這要求設計師發揮自身天才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當然對于吉祥紋飾的拆分、重組需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則,比如對于對比法則的運用,在當代吉祥圖案元素的首飾設計中,在對立性質的首飾形態要素(如大小、長短、明暗、粗細、靜動等)之間作對比,最容易造成視覺和感受上的沖擊力。總之,只有借助圖案不同元素之間的互相搭配才能夠形成一個具有整體感或者說是視覺重點的首飾作品。
(二)紋飾濫用嚴重
國內首飾珠寶對于傳統吉祥紋飾普遍存在著將紋飾內涵不加了解或者在開發,直接進行機械復制運用,如國內的婚慶首飾設計仍然是以最為常見的龍鳳紋設計出的首飾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千篇一律,難免使人產生審美疲勞。調研的四大品牌之中也存在著對于傳統紋飾拿來就用的現象,并未對其進行文化內涵的開發。以梅花紋飾為例,四大品牌的梅花紋飾在造型上并沒有直接的區別,基本上都是將吉祥圖案進行直接的復制,沒有任何的創新特色,再如幾何紋飾也是被主流的回形紋、卷草紋所占據,消費者不知紋飾寓意也沒有更多富有寓意的紋飾進行選擇,可以說傳統吉祥紋飾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內涵等待著開發,而目前首飾設計業完全是采取的搬來即用的策略,對于吉祥紋飾的某一種類進行重復不斷的機械運用,這一問題暴露出首飾學界對于吉祥紋飾的文化內涵缺乏理論的理解,而要避免此類現象的出現,需要對于首飾設計師加強相關的理論的培訓。
對于紋飾濫用嚴重的問題,首先對于國內首飾設計教育行業對于首飾設計師的培養應該加強對于相關的理論培訓,同時要求首飾設計師加強對首飾文化內涵的傳達,樹立正確的藝術創作修養,對于傳統吉祥圖案的繼承絕不是單純的對于造型形式的簡單復制而是從紋飾的內在精神意蘊結合首飾設計理念與具體的方法進行繼承、整合、借鑒、吸收、再創作的過程,在現代首飾設計之中引入中國傳統的吉祥紋飾側面也具有著弘揚與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作用,因為傳統紋飾所根植的正是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中國傳統藝術的土壤之中。
(三)色彩運用程式化
中國傳統的吉祥紋飾的色彩主要在紅、黃、藍、綠四種純色之間組合,而首飾設計師在對吉祥紋飾借鑒的同時也把紋飾中的色彩運用程式化,過分強調對于這四種顏色以及其組合色的運用。在珠寶首飾設計之中若單靠這四種純色會影響到首飾的視覺效果,也會給消費者留下單調乏味之感,進而使得消費者對于首飾失去興趣。造成色彩運用程式化的原因在于首飾設計師對于吉祥紋飾的運用還是處于單純的模仿復制階段,沒有建立傳統紋飾運用與現代材料工藝結合意識,現代首飾設計材料種類繁多,以K金為例就有紅、粉、白多種顏色,鑲嵌鉆石也有粉、白、黑、藍、綠、金等多種顏色,不能只是追求傳統紋飾的顏色運用而忽略材料的選擇,這些原因使得國內首飾設計顏色厚重單調缺乏美感,深深束縛國內的首飾設計的發展。
這要求首飾設計師在首飾設計的同時注重對于現代設計理念的引入,做到借鑒傳統紋飾的同時運用現代首飾設計材料與工藝,設計出能夠符合現代人審美觀的首飾,從而擺脫當前首飾設計程式化、陳舊化的設計模式,對此需要首飾設計者要遵循現代首飾設計的形式基本原則,就是指設計師合理的對傳統吉祥紋飾進行解構、重組融入現代元素從而形成能夠體現設計師的創作意圖并且能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的首飾設計作品,扭轉當前過分追求與傳統紋飾相契合的舊理念,設計出既能體現傳統文化內涵又具有極強的視覺效果的首飾藝術作品。
通過吉祥寓意以及紋飾起源的論述進而探究吉祥紋飾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運用,結合對周生生、周大生、周大福、老鳳祥等四個中國首飾品牌調研發現當前中國首飾設計對于傳統吉祥紋飾的借鑒處于單純的機械復制階段為形成一套完整的現代設計理念,存在著形式單一、紋飾濫用、色彩程式化嚴重的問題,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之上認為通過提高設計師的創新能力、提高對于首飾設計人才的培養要求、增強首飾設計的現代元素對當前首飾設計界具有一定的有利之處,須知傳統吉祥紋飾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等待著更多的有想法、有創意的設計人才發掘。
[1]沈利華.中國傳統吉祥文化論[J].藝術百家,2009(6):156-161.
[2]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3]喬繼堂.中國吉祥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4]伊麗莎白?奧爾弗.首飾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5]嚴忠林.珠寶首飾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6]郭新.珠寶首飾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李國忠,申柯婭.珠寶與文化[M].Literary Publishing Canada,1999.
[8]繆妙.論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運用[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0:51.
姜倩,女,1984年7月出生,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珠寶首飾設計加工與制作,中西首飾設計理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