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祥祥 (廣州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 510000 )
藏傳佛教元素在視覺導視系統中的應用
——以喇榮佛學院為例
姜祥祥 (廣州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 510000 )
本文首先闡述了視覺導視系統的基本功能、定義以及佛學院的創建和基本情況。然后對藏傳佛教的基本視覺元素分為四個部分:吉祥圖案、色彩、雕刻、壁畫四個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在考察過程中進行了細致的拍攝查詢研究。并由此發現,將藏傳佛教中的視覺元素應用到現代的視覺形象設計中是對藏傳佛教的繼承和傳播的重要手段。在視覺設計中,尤其在針對以喇榮佛學院為例的藏傳佛教的視覺導視系統設計中,更應該遵守宗教習俗、視覺元素提煉合理性原則、板式設計直觀性原則、適用性原則。
藏傳佛教;導視系統;提煉;應用
“視覺導視”主要功能就是引導和指向,處理和協調人和目標事物之間的關系。導視系統是大型空間信息視覺傳達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標識是大型空間形象和體現人性化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導視系統是要以空間環境為基礎,集中體現空間內的人文內涵。
色達佛學院:全稱是色達縣喇榮寺五明佛學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境縣城東南方約20公里處,海拔40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環繞之中,溝里的僧舍,以佛學院的大經堂為中心,密密麻麻搭滿了四面的山坡,不計其數的絳紅色小木屋,延綿無數,一眼望不到頭。這些紅色小木屋,是一萬多名僧侶的住所。
而喇榮佛學院是宗教和歷史的產物,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藏傳佛教視覺元素。吉祥圖案:八寶吉祥圖案是最常見的圖案,大到建筑、法器和服裝,小到各種生活用具。色彩:寺廟尊崇紅色,因此基調為紅色。除去青磚黃瓦,建筑用的木材多是用紅色。墻面是大面積的暗紅色,屋頂是黃色或金色,藍色,白色只是部分點綴;雕刻:在佛教藝術中,雕塑包括泥塑,木雕,石刻,磚雕等。泥塑分為彩色和單色,主要制作供奉的佛、菩薩、羅漢等。壁畫:大型藝術創作,繪制于建筑里外的墻面。作品取材來自宗教,有佛像、傳說、典故等等。壁畫的繪畫形式屬于工筆重彩,先勾勒出輪廓,后填色暈染,最后以線勾勒,瀝粉貼金,表現出金碧輝煌的效果。
在構建喇榮佛學院視覺導視系統過程中,以佛學院的整體形象出發,提煉并融入藏傳佛教視覺符號元素,在實現導視功能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視覺形象,傳播藏傳佛教文化。
(一)遵守宗教習俗
設計的適用性原則是設計能否進入實際使用的根本原則,喇榮佛學院中的佛教習俗及教規是在設計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并且必須遵守的首要原則。這是對藏傳佛教最基本的尊重,同時導視系統本身就是對于本地區文化的一種正確的傳播,不遵守宗教習俗或錯誤的使用視覺符號都是對于藏傳佛教文化錯誤的表達,因此正確的使用視覺形象并且在使用過程中遵守藏傳佛教的習俗和教規是首要前題。
(二)視覺元素提煉合理性原則
在導視系統的設計中,主要涉及的是:圖形符號設計、色彩搭配、字體設計等方面,這些方面的設計在遵守宗教習俗前題下,要時刻圍繞并體現藏傳佛教的宗教文化特色。毫無疑問,喇榮佛學院所體現出的就是藏傳佛教的文化宗教信仰特點。從設計內容上來說,體現喇榮佛學院的宗教文化就是設計的中心,因此在提煉視覺形象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藏傳佛教本身具有的視覺元素,對其進行合理的藝術加工。使其在不違背藏傳佛教信仰的前題下獲得廣泛的可識別性。導視系統能夠通過不同的標識傳達信息,而圖形可以突破語言的障礙,使得導視系統的大規模使用成為可能。
(三)板式設計直觀性原則
平面設計本身就是對于點、線、面等元素在空間中的應用,版式設計的越是合理,所表達的信息就越是直觀、全面。排版是平面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版式越是簡潔明了,其中的視覺元素形狀越是簡單,其所表達出來的含義就越是明確,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選擇不同的顏色、圖形符號、字體等。因此,在視覺導視系統的板式設計中,要用最簡明的板式使得信息的傳達更加直觀,而這里的簡明直觀并不是簡單、草率,而是經過反復的提煉,在板式設計中使用最能傳達信息的顏色、字體和圖形符號。
(四)適用性原則
導視系統的設計要兼顧到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適用性原則。導視系統包括路牌指示、交通標志等,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其使用的可行性,其中涉及到的是當地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同時也要符合視覺接受規律,既是好的標識,也是美的標識,更是實用的標識。
視覺導視系統主要強調的是視覺表現和實際功能,從文字、圖形、色彩等視覺感官體驗的角度將藏傳佛教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在視覺導視系統中體現出來是意義重大的。以喇榮佛學院為立足點更是具有實際意義。視覺導視系統所服務的是人,應該是個性化而又人性化的。目前普遍存在的視覺導視系統普遍沒有突出的個性,不能充分的體現當地的文化特征,而對于處在重建中的喇榮佛學院的導視系統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是喇榮佛學院在重建中走向開放的必要設施。在尊重和保護藏傳佛教的基礎上,通過對藏傳佛教的宗教文化進行合理的藝術提煉并與現代的藝術設計思想結合,使藏傳佛教文化換發出新的活力,設計出具有互動性、易識別性、與佛學院建筑相協調的視覺形象系統,使其獲得普遍的認可。
[1]胡旻.蜀文化視覺符號在成都景區導視系統中的設計研究 [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肖勇.《導視設計》[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
[3]戰寧,童話般的視覺體驗──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導視系統設計探析[J].裝飾,2014(2):139-140.
[4]周憲,當代設計觀念的哲學反思[J].裝飾,2013(3):59-61.
姜祥祥,男,1992年10月生,山東棗莊人,碩士在讀,廣州大學,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