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婷 (平原縣文化藝術中心 253100)
淺談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有效路徑
閔 婷 (平原縣文化藝術中心 253100)
最近幾年,由于國家經濟不斷呈上升趨勢,受其影響,我國的城市化建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國家對于我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眼下的情況來看,加大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十分必要。該文章主要針對我國基層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探討分析,從而指出相應的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有效路徑。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
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之一,因為這對于公民基本文化權利的保障、凝聚共識以及公民文化素養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實際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里,我國始終存在些許不足,根據當下的形勢來看,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有關政府以及人員不得不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針對我國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所出現的不足點,采取與之相應的有效措施,使其更加完善。
(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不足
公共文化服務對于群眾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政府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不足已是家常便飯,嚴重的阻礙了其今后的發展。現如今,受國家經濟發展以及政策的改革影響,我國很多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均加強了對文化建設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了資金投入的扶持力度。國家要求,每年中央以及省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能與同級別財政經常性投入相差太遠。個別省市也因此制定了關于如何協調財政支出與文化建設費用的詳細準則,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里,能夠達標的地方少之又少,尤其是經濟相對于落后的地區。 在基層,很大一部分政府部門對于文化建設的意識尤為薄弱,沒有意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從而沒有將國家用于文化事業建設的資金,全面投入到具體的文化建設中去,促使公共文化費用緊張,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短缺,使基層文化基礎建設工作沒有辦法如期順利進行,使群眾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水平的預期無法得到滿足。
(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尚未完善
眼下,我國在公共文化服務方式這一塊的創新力度很是微弱,且服務方式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還沒有啟動以人民群眾需求為主導方向的供給開關。隨著時間的推移,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傾向于多樣化和多層次化,然而基層文化服務部門對此需求沒有辦法給予滿足,對于文化在表現形式以及傳播方式這兩方面的創新,沒有給予高度重視,使得公共文化服務總體水平能力被原有的基礎水平所束縛,沒有提升的空間。就文化供給和需求之間而言,仍然有著很大的結構漏洞,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自身能動性的充分發揮有著嚴重的阻礙作用。此外,公共服務的社會以及市場化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最近幾年,各個地方對公共文化活動實施社會化這一塊展開了多次探索,可是因為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殊多方面原因,使得社會中注入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隊伍中的力量并不多,市場化以及社會化沒有全面滲透,對政府產生的期望過高,從而使公共服務效能自身能動性的發揮受到限制。
(三)基層公共服務體系沒有完善的監督評估機制
基層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務的責任主體,肩上擔負著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與責任,然而,個別政府部門以及人員,對于文化建設的觀念沒有及時更新,以至于意識不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持漠視的態度,不理不睬。此外,政府對于公共文化的監管力度很是微弱,特別是在基層,對于文化設施的重視度高過于所開展文化活動的內容, 使得后者沒有得到監管,絕大部分只是一種形式。雖然,有公共文化服務供出評分標準,但是具體的操作過程里,還是會參雜一些水分,而且評分標準在科學、制度、理論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另外,就評估主體而言,科學的評估應該是內外與上下的互動,可是現如今的評估依舊是把政府當作主體,這類“上評下,內評”的方式具有封閉性,十分不利于績效評估,沒有辦法將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真實的反應出來,缺乏完善的評估監督機制。
(一)有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經費來源
我們都知道,在目前的文化建設架構當中,政府不僅僅是責任主體,同時也是供給主體,因而,在實際的公共文化投入當中,政府應當將自身的主體責任貫徹于實際的文化建設里。為此,各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完善公共文化資金保障體系,加大公共文化服務的范圍,協調公共文化支出在公共財政支出中的比例,將國家投放于基層文化建設體系的資金,應用到實際中去,對人民群眾基本文化的需求給予支持和滿足,并日益多樣化和層次化。
(二)建立公共多樣化服務供給機制,激發群眾參與公共文化事業的積極性
我國各級政所設立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種類繁多的公共文化主體中具有著及其深遠的積極意義,新形勢下,各級文化機構,都應順應公共文化服務的要求,把以往陳舊落后的服務方式轉變為多元的文化服務方式,并且持續掙脫原有服務模式的束縛,實施創新,如此才能在給廣大群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服務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除此之外,政府還應建立有關機制,制定相關制度,吸納更多社會力量,注入到文化建設的隊伍中來,使服務效能得以不斷提高。
(三)建立完善的評估監督機制
保障公民文化權益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和價值所在。因此,它的供給以及運行都應滿足民眾各方面的需求,當然,考評評價也要以需求作為導向,主張外部評價。要告別之前封閉式的評估體系,建立以民眾滿意度為重要主導方向的績效評估,這樣不僅僅能使廣大民眾的文化權益得到切實的保障,同時還能協調公共文化服務的供求關系,使其能夠更加健康平穩地發展。
綜上所述,最近幾年,國家經濟不斷呈上升趨勢,我國的城市化建設進程也緊追其后。因而,國家對于我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也日益嚴格,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迫在眉睫,各級政府部門必須,依據自身存在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采取有關措施,保障基層文化經費,構建完備的評估監督機制,并全身心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當中,使自身價值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得以體現。
[1]張海毅.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攀登,2013.
[2]趙立波.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模式選擇與推進戰略[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
閔婷(1984.06- ),女,山東省平原縣人,民族:漢族,畢業于煙臺大學,助理館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公共文化,職稱申報館員,作者單位:平原縣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