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越 (浙江工商大學 310000)
網絡文學到影視劇改編分析
高 越 (浙江工商大學 310000)
印刷媒介的產生推動了閱讀的發展,文學的閱讀成為了最受歡迎的一種閱讀審美活動,然而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不斷發展,逐漸產生了新的媒介。從文字到圖像,從語言敘事到影視化敘事發生了符號轉換,視聽轉換,敘事轉換。網絡文學要在轉向影視劇的同時要讓觀眾感受到技術與審美的融合,將具有特殊的文字傳達準確使觀眾感官感受強烈。
網絡文學;影視劇;數字技術;文學語言;視覺語言
中國古代,文字隨著時代不斷變化,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的口頭傳播的方式到甲骨文開始記載,到印刷術的出現以及現代的網絡時代電子書的產生使文學的傳播渠道呈現了多樣化。隨著國際互聯網的興起到新媒體時代的產生和發展,從之前單一的傳播逐漸轉變成為交互性的傳播方式。
隨著影視的崛起,使當今時代,稱為一個“讀圖時代”,也就是現在以影像和各種視像作為現代文化的主要傳播方式。現如今,人們更愿意去接受那些簡單愉快的方式。為了滿足觀眾審美感受和審美需求,網絡小說逐漸轉向影視改編,小說已經成為電視劇改編的主要來源。
1.符號轉換
從網絡小說到影視劇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由于媒介的不同,構成了不同的符號系統。網絡文學是通過語言文字來進行傳播,而影視劇是通過圖像、聲音的鏡頭語言來進行傳播。在數字媒體時代,語言文學受到數字技術的影響,文學被解構重建。
由于文字符號是抽象的,其形象是通過人物的想象和聯想創作的。對于小說到影視的改編要概括,分析其語言,通過文字的描述加以想象創作表現成視覺符號展現在人們眼前。但是這種語言轉化成視覺語言一目了然的,可以直接解釋所表達的意義卻限定了觀眾的想象空間。
2.敘事轉換
小說常用的敘事手段是敘述、描寫、抒情和議論,電視劇最常用的敘事手法是蒙太奇。影視劇更能表現情節與戲劇化的沖突,更加有敘述故事、表達情緒和傳遞美感,影視劇的情節的都是用鏡頭的蒙太奇來敘述一個故事,通過視聽的方式來表現情節,與小說不同。小說更加注重表達意念和闡釋思想,但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更加直觀的表現成圖像。
在敘事時空上的差異,影視劇主要以空間的邏輯關系為紐帶。例如,觀眾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可以通過空間場景的變化使觀眾意識到時間的流逝,然而在小說中對時間的表達是通過一些表面前后時間變化的詞語,例如,“時光流逝”,“一轉眼”等等這樣表達時間的詞語。所以小說語言轉化成視覺語言,影視的敘事時空的手法不應該在一個畫面本身展現,因為一個畫面使觀眾無法感知時間的流逝,難以區分過去和現在的生活狀態。
1.網絡文學到影視劇改編的影響
從《步步驚心》到《甄嬛傳》到《羋月傳》,再到后來的各種網劇,不斷的引發了收視熱潮。隨著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中國網絡文學影視劇的改編成電視劇逐漸趨于成熟。
由于喜愛閱讀網絡文學的群體年齡主要集中在18歲到44歲之間,也是電影、電視劇的主要觀眾。所以對于網絡小說搬上熒幕,早已經閱讀過原著的人群更加期待影視劇的改編,人們的期待感提高了收視率。所以趕著這股風潮,越來越多的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
2.網絡文學創作道路狹窄化
由于網絡文學題材新穎,所以在將文字語言轉化為視覺語言是困難的。一些熱門網絡小說被改編成為影視劇,眾多明星陣容會令等待多年的讀者、影迷期待。技術方面的特效制作也不另觀眾滿意,沒有達到觀眾的預期效果。
由于網絡小說在創作時就重視字數篇幅,在環境描寫、心理描寫、氛圍烘托等過多的描述。然而在劇本中最重要的應該是人物的動作和臺詞,所以講文字轉換成為視覺語言要改編的非常細致,令那些閱讀過原著的觀眾群體難以產生共鳴,制約了網絡文字審美的發展。
1.數字媒介的快速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
數字技術出現和發展,各種圖像、影響和視像已經成為了時代文化的主要承載方式,文化形態發生了明顯轉向,視覺性也成為文化的主導因素。90年代,計算機和互聯網在逐漸走進中國網民的生活,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使其快速成長為中國當代文學的又一種重要的傳播方式。
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讀者心中都會有一個想象,創造出文字中各種故事的畫面。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滿足了觀眾感官上的期待,影視劇可以將文字語言轉化成視覺語言,將讀者心中的想象具體化。
由于小說與影視的接受方式不同。小說主要呈現的是文字,給讀者提供的是閱讀模式,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只通過文字的理解和想象,來完成藝術形象的創造。對于影視劇來說,觀眾同樣需要一定的想象空間,在觀眾觀看影視劇作品時,直覺化的視覺聽覺的刺激而形成。因此影視劇通過聲像視覺語言展現了具體的形象,并非需要通過想象來完成。
視聽挑戰閱讀,從“語言文化”到“視覺文化”的轉向,成為全球化的文化現象。網絡文學改編而成的劇本受題材新穎順應觀眾的需求,并且適合不同人群對于影視劇的品味,存在著巨大市場和巨大的商機。西方網絡文學已經成為真正數字文學,對國內的網絡文學的發展使一種激勵,這為以后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劇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1]丁莉麗.視覺文化語境中的影像研究[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
[2]肖偉勝.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加)朗?伯內特(Ron Bumett). 視覺文化:圖像、媒介與想象力[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
[4]徐巍.視覺時代的小說空間:視覺文化與中國當代小說演變研究[M].學林出版社,2008.
[5]周勇.影象背后:網絡語境下的視覺傳播[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6]褚曉萌.網絡文學影視劇改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7]歐陽友權.網絡文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8]曾耀農.商業影視文學的審美品格[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05).
[9]吳曉明.網絡文學創作述論[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4).
[10][美]L?西格爾.影視藝術改編教程[J].世界文學,1996(01).
[11]歐陽友權.互聯網上的文學風景——我國網絡文學現狀調查與走勢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06).
高越(1994- ),女 ,漢族,山西人,碩士,浙江工商大學設計學(影視與動漫設計及理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