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512005)
中國畫的線條藝術
陳 勇 (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512005)
從中國畫所使用的表現技法來看,線條已然成為承載物象的符號,此種符號表現為主體以線條形式將其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加以概括成像,換句話說,乃是主體藉由其主觀認知實現對客觀事物的描繪,因此可以說,線條藝術堪稱是中國傳統美術繪畫技藝的精髓所在,此種繪畫技藝不但體現出畫作作者本人的情懷、視野,同時亦彰顯出畫作作者本人獨特的繪畫藝術審美觀。
中國畫;線條藝術;藝術技法
從中國傳統美術繪畫技藝的角度來看,線條藝術乃是畫作作者在進行畫作創作過程之中,采取線條的形式對其欲在畫作中描繪的事物進行輪廓勾勒所使用的線,具體的線條形式包括:直線、曲線、粗細線等等不同的形式。而點是組成線段最基本的元素,線與面由點發展而來。線是兩點的連接,因而是點的延伸。藝術家在繪畫創作中運用帶色或不帶色的直線和曲線去表現物體的輪廓、質感、性格等,以收到相應的藝術效果。因此可以說,畫作作者對線條的運用,表現出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所獨具的匠心,亦融合了作者的藝術審美力和事物觀察力,展現出作者獨特的藝術構思。對于中國畫而言,線條藝術是重要的創作技法之一,亦是能夠體現作者藝術感悟力和審美能力的藝術語言形式之一。之所以線條藝術在中國傳統美術創作領域受到如此的重視,關鍵在于,此種技藝實則暗合了中國美術藝術創作者獨特的審美格調。因此,我們在國畫的創作與欣賞過程中,應該著重對于線條這一藝術的認知和應用。
在中國畫中,線條藝術是十分關鍵的一項技法,它是中國傳統美術創作者所極其倚重的藝術技法,承載著畫作創作者自身的藝術審美視角。
1.線條技藝是中國傳統美術創作者所極其倚重的藝術技法
中國畫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其漫長的藝術發展史中,形成了極富特點的創作形式。其中尤以線條技藝最為為人所稱道。從線條技藝自身的藝術特質來看,此種技藝乃是中國傳統美術創作領域中最為基礎、最為簡潔的創作技法之一,可以說,整個中國畫的發展歷史,實際上便表現為線條技藝的發展歷史。因此,將線條技藝視為中國傳統美術創作領域的核心這一說法也毫不為過。
“一個人的視野決定一個人的事業”,我提倡行業人士去美國和日本考察,從而深度體驗他們的汽車維修生活,過幾天美國和日本維修企業員工的日子,深刻進入內部,了解我們的“芯片”到底差不差。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只有去了解那些發達的、底蘊深厚的人與事是什么樣子,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在畫人物比較突出的畫家中,顧愷之可謂是不可不提的大家。顧愷之,東晉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以畫人物最為突出。他畫人物的特點就是以線描作為造型的主要手段。線條的運用,體現了中國畫獨特的表現形式。通過畫作創作者對線條的使用,將實現對畫作中所描繪和展示的景物輪廓的廓清。從這個意義來看,線條本身已經超越了幾何圖形的意義,其已然成為畫作中所描繪和展現的景物的骨骼,同時亦是彰顯畫作創作者獨特美術創作風格的方式。
先天性腹裂是新生兒外科常見的畸形之一,在小兒外科中治療總體成活率高,若合伴腸扭轉,穿孔或閉鎖等畸形則成活率<70%,腹裂80%在都發生在右側,在臨床表現多為在出生時即可見的部分腸管由裂口處突出在腹壁外,腸袢互相相連,腸管多為暗紫色,腸管增厚并水腫,伴有胎糞色纖維假膜或膠凍樣物質披蓋,漿膜下可有血腫,有時可伴有腸壞死或腹膜炎,在治療上外科手術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方法。
本實驗需要使用Ig M抗D血型定型試劑、單克隆抗體抗A抗血型定型試劑、不規則抗體篩選試劑、抗人球蛋白(抗IgG)檢測卡等,由上海血液生物醫藥公司、江蘇力博醫藥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提供。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各種試劑時需要注意試劑的使用期限,還應避免不同批次混用,防止對實驗最終結果產生不良影響。
借鑒Chowdhury and Min的實證研究結果,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呈正相關,且技術進步與金融發展具有互動關系,技術進步分別與股權投資和銀行信用有關。[29]因此分別引入金融發展和金融結構的交叉項,構造公式表述如下:
此外,通過畫作創作者對線條技藝的運用,亦能夠借助空間中不同的點與點之間的相接,使畫作的平面畫面變得立體、生動起來。以鄭板橋和八大山人的畫作為例,鄭板橋的《叢竹圖》用挺拔有力清瘦的線條表現文人的高風亮節;八大山人的《孔雀圖》線條圓轉秀健,自在奔放,是他亡國之憤的精神體現。當然,還有許多功成名就的畫家利用線條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可以說,如果將中國畫視為一首優美的樂章,則線條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樂譜。
中國畫中所使用的線條表現出畫作創作者的美學藝術創作氣質,或酣暢、或曲轉,從而讓中國畫表現出無法言說的意境之美。具體表現為:線條錯落起伏有致,使景物活靈活現,讓景物呼之欲出。
(一)起筆練習
有上述論述可知,線條藝術在中國畫的創作中是十分關鍵的技藝,但是其也是一項有一定難度的技藝,還需要創作者加強聯系。在中國畫的線條技藝練習中,我們需要做的有起筆練習、行筆練習、收筆練習、順、逆鋒練習等。
此外,畫作創作者必須注重在行筆時控制行筆的節奏,以免因行筆過快或過慢而發生舛誤,進而影響到畫作的整體藝術效果。
(二)行筆練習
為確保線條順暢,不至于出現曲、頓之感,因此,畫作創作者必須注重行筆練習,此種練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反復的行筆練習,確保線條寬窄、大小的一致,避免發生“蜂腰”與“側鋒”等問題。為此,在日常練習中,創作者應當注重調節氣息,確保在勾勒線條過程中,氣息能夠保持始終如一的均勻,還應當對自身的心理加以調適,以免因行筆時情緒緊張而發生筆觸顫抖或上下波動。要解決粗細不均,線型不統一和“側鋒”等現象,必須“中鋒運筆”,只有這樣線條才能如“春蠶吐絲”般地勁健連綿。
2.線條承載著畫作創作者自身的藝術審美視角
在畫作中對線條起筆之初,畫作創作者必須要注意頓筆。即創作者不應當在畫筆著于紙上后便急于鋪開,而是應當先輕抖筆鋒,從而達到對筆鋒調整的目的,此即所謂的“藏鋒”。
(三)收筆練習
通過兵團近年來農機化發展數據,運用灰色系統預測法GM(1,1)模型,對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如表1所示。灰色系統預測法是一種時序模型預測法,對數據量要求不高,更不要求典型分布,實踐證明其預測精度較好[3]。通過預測數據可以看出,兵團在農機總動力和大中型拖拉機方面均呈增長趨勢,反映了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還將不斷地上升,在作物全程機械化作業程度上有提升空間。
在線條行將勾勒完畢時,畫作創作者必須做好收筆,此即所謂的“回鋒”,即將筆鋒藏于線條內。在進行國畫線條練習時也要注意“藏鋒”,但沒有必要象書法那樣“回鋒”。“留”就是將筆鋒留于線條之中,切不可將線條尾巴隨意地拖到線條的外面。
(四)順、逆鋒練習
從運筆習慣來看,多數人能夠較好地處理“順筆”,即均習慣于由左至右或是由上及下地運筆,一旦反向運筆,則使多數人感覺到十分不便,此即“逆鋒”。在練習勾線時,要“順鋒”“逆鋒”交替進行,千萬不要因“逆鋒”難就少練習。練習“逆鋒”不要為了勾勒的方便而改變畫面的方向,如果隨意轉動畫面的話,就起不到練習的作用了。
孫日東,郭立新,程明建,等.貝塞爾高斯光束在各向異性湍流中的傳輸特性[J].光子學報,2018,47(12):1201002
通過起筆練習、行筆練習、收筆練習、順、逆鋒練習等,我們對于國畫線條藝術的把握能夠更到位。
如前所述,線條技藝是中國傳統美術創作領域中的關鍵創作技法。畫作創作者能否掌握正確的線條技藝,并在實際的畫作創作過程中加以靈活地運用,直接關系到其所創作的畫作最終的藝術效果。藝術大師保羅?克利有這樣的結論:線條不僅是輪廓,它還是推力、運動、力量、關系。的確是這樣,如果我們與大師和他們的作品對話,我們就會從中發現每位藝術家獨有的線條語言和繪畫風格,例如上文中指出的鄭板橋與八大山人之畫作。可以說,線條是繪畫的第一要素,只要是繪畫,沒有一種能離開線條。本文對中國傳統美術創作領域中線條技藝的應用以及中國畫中線條技藝的練習要點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為中國畫的欣賞與創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1]李玲.傳統中國畫線條演化與表現形態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1
[2]李慧.從中國古代人物畫淺析線條藝術的東方意蘊[D].山東大學,2009.
[3]龍樂靜.試論中國畫的線條在人物畫中的運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7.
[4]王欣.論中國畫色彩與西方繪畫色彩比較[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5]閆麗云.和諧之美——對中國畫色彩的經營與思考[D].河北師范大學,2009.
[6]田龍.中國畫色彩的和諧與演變——析中國畫色彩問題[D].山東師范大學,2004.
[7]朱燁文.淺談中國畫色彩與西畫色彩表現中潛在的運用規律[D].廈門大學,2014.
[8]孟秀民.抽象繪畫造型語言的探索與思考[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