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爽 (遼寧師范大學 影視藝術學院 116000)
分析電影《私人定制》
胡 爽 (遼寧師范大學 影視藝術學院 116000)
2013 年歲末上映的賀歲電影《私人定制》給馮小剛導演帶來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事實上,這是馮導在告別《甲方乙方》式的馮氏幽默后的一次回歸。相隔十六年的兩部電影,當他再一次重新回歸時,我們不難窺探出其一貫的平民思想。在這種特定時期上映的賀歲電影,對當下的中國觀眾來說,不僅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大有裨益的。
《私人定制》;馮小剛;賀歲片
《甲方乙方》與《私人定制》是被譽為“中國賀歲片之父”的馮小剛導演分別在1997年歲末與2013年歲末上映的賀歲檔影片。兩部影片的主題均為“圓白日夢”,然而相隔16年的同一主題的兩部影片,卻受到了截然不同的評價。《甲方乙方》被譽之為經典,《私人定制》卻引來罵聲一片。
《私人定制》的上映一如既往的如馮氏其他賀歲電影一樣獲得了極高的票房,卻沒有再續以往賀歲電影的輝煌。隨著票房的不斷攀升引來了影評人一波又一波的攻擊,在觀眾中也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事態的進一步蔓延,讓馮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怒,在微博上也不斷做出回應反擊。于是各大娛樂板塊頭條競相報道,上演了一場“忽然一周,馮小剛炮轟影評人”。
1.對《甲方乙方》創意的“復制”
《私人定制》講述的是愿望規劃師楊重、情境設計師小白、夢境重建師小璐與心靈麻醉師馬青四人組成的公司“私人訂制”,以“替他人圓夢”為自身業務,專門為不同客戶量身訂制“圓夢方案”,無論客戶的白日夢多奇葩、要求多嚴格,“圓夢四人組”統統來者不拒,甘愿滿足客戶的任何需求,正如同“私人訂制”公司的口號——“成全別人,惡心自己”。影片共完成了四個夢:革命夢,雅俗夢,官場夢與富欲夢,影片最后還傾情奉獻了一場“道歉”。大部分人在觀看完影片后都認為是對《甲方乙方》的大部分“抄襲”,只是對情節做了簡單處理,即便都是馮導一人的作品,也不能為大眾乃至影評人所接受。
2.影片前期過分宣傳的迷惑性
馮氏賀歲電影已經有一段時期消失在大眾的視線中,但多年成功賀歲片的影響早已深深扎根于民眾的心中。所以當馮導與制作方做宣傳時,很快就吸引力民眾的視線。制片方打出以下旗號:2013年賀歲檔馮氏幽默強勢回歸;馮小剛與葛優天作之合;犀利戲碼,跳動全身爆笑神經等。加之各種預告的新鮮出爐,致使民眾對《私人定制》的期待大大增加,觀看的欲望愈發強烈。可是當民眾觀看完《私人定制》的時候失望溢于言表,有的甚至在觀看中就選擇離席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3.影片情節對網絡橋段的累加
觀眾對《私人定制》情節似乎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影片所講述的四個白日夢在各種網絡橋段中都能找到原型。馮導在人們心目中是知名的成功導演,他的影片總能引起人們對當下社會問題的深入探討,馮導犀利的眼光總能觸及到普通民眾所看不到的一面,然而此次馮導與編劇似乎是“江郎才盡”了。筆者分析基于以上三點原因,致使《私人定制》引來影評人與觀眾的激烈批評。
21世紀是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時代,輿論的力量在大眾中有著極強的影響力,這是相較于20世紀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在很多人眼里《私人定制》是模仿《甲方乙方》,卻未超越。細細想來,試問現在哪部電影沒有別人的影子?何況是馮導自己的電影,我們不妨把它看做是《甲方乙方》的續集,這樣就順暢多了。就四個白日夢來分析,對現實的分析與諷刺并不遜于《甲方乙方》。而且馮導敢于展示當下社會的種種弊病,并將其搬上銀幕,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尊敬。
1.對現實的批判達到了一定深度
如全球最俗導演的雅俗夢,體現了當代人們對自己所擁有的不懂得珍惜,盲目的追求其他事物,也暗指當代文化領域的爛俗化。司機師傅的官場夢,描述了當代社會權欲物欲彌漫,使人們難以身在其中并保持清醒,暗諷官場的腐敗成風。夢想與角色扮演故事可以說是更加直接地在針砭時弊,把當今社會典型而又畸形的夢想與現實揭露出來,令人在笑聲和哭聲背后又心有戚戚然。馮導對自己的電影進行翻新與再創造,敢于挑戰自己,這樣的精神也值得鼓勵,值得贊揚。
2.對普通百姓的溫情關懷,呼吁人們珍惜時間
一位電影研究專家說:“馮小剛的賀歲片從來都不是純鬧劇,總比一般鬧劇有人文性,引發人們動情、傷感,戳中人們心中最柔軟、最溫暖的地方。笑歸笑、鬧歸鬧,但最后總有溫情。這是馮小剛高明的地方、接地氣的地方。” 影片后半段宋丹丹飾演的環衛工人在體驗一天的富婆生活后,坐在回家的車里卸妝時,插曲《時間都去哪了》響起,將整部電影推向高潮。這一幕牽動無數觀眾的心,也隨宋丹丹一起,任憑淚水在眼角流淌,心中感慨萬千。馮導用演繹歌曲的方式,引起人們對時間的感慨。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感慨時間的不夠用,卻從未反思一下我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都說時間很公平給每個人的都是24小時,時間也不公平給每個人的都不是24小時。馮導用最接地氣的方式來告誡我們合理分配時間,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時間。
3.透視當下環境問題,喚醒人們環保意識
馮小剛自嘲此片“不正經、不著調、不講理”,但是我覺得,這次他是真的講了一次道理。影片最后的“道歉”環節,令人反思,然而有些人卻認為道歉環節很“菜”,我們細細想來,真的很“菜”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縱觀當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霧霾、環境破壞等問題就在我們的身邊,然而很多人還一副事不關己的心態。道歉環節鄭愷在被破壞的山川面前下跪,深深道歉。在現代的影片中讓一個男子下跪并不多見,而演員也愿意中這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誠意還不能夠喚醒沉睡的民眾嗎?馮導在影片末尾展示這些現象,就是為了激起人們的意識,鼓勵大眾采取行動,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私人訂制》是當今社會都是一次深刻的摹寫,影評人對馮導的抨擊也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但是這種行為筆者并不給予肯定。張冠仁指出從《一九四二》開始,馮小剛努力登上民族反思者的神壇,拷問這個民族到底怎么了,“上回是分析歷史,這次是解剖當下”。影評人連清川也認為,馮小剛是“一個傾注了思維力量的導演”,他對《私人訂制》的評價是客觀的,當你脫下做白日夢者的平民身份時,你會發現一個真實的中國。
《甲方乙方》掀起了馮氏賀歲片的序幕,也給中國電影的創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私人定制》雖未續寫馮氏賀歲片的輝煌,但也引領了賀歲片的一個新方向。我始終相信馮導不會因為此次抨擊事件便對電影創作事業產生動搖,馮導定會在未來的創作中讓馮氏賀歲片繼續流光溢彩,讓中國的電影業更加燦爛輝煌!
[1]蕭妍.《私人訂制》:引燃電影創作與電影評論群體紛爭.法人,2014年3月1日.
胡爽,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研究生,主要從事新媒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