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大連民族大學文法學院 116000)
試析民歌漫瀚調的新媒體傳播
李 婷 (大連民族大學文法學院 116000)
本文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階段性成果
當下,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深入人心。借助互聯網,許多傳統的東西迸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本文所要探討的是如何運用新媒體助力民族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問題。
漫瀚調是廣泛流傳于內蒙古西部以及晉、陜、冀等周邊地區的獨特歌種,是蒙漢兩個民族之間交流融合形成的地方民歌,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漫瀚調在演唱中出現的蒙語和漢語兼用的歌詞演唱形式,體現了兩個民族在文化藝術和感情上的交融,弘揚了民族的友愛與團結。
具有悠久歷史的漫瀚調能否借力新媒體,實現民族民俗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呢?筆者為此進行了漫瀚調的新媒體傳播情況調查,并跟蹤了一些代表性的有關漫瀚調的微博平臺、微信公眾號,希望以此來得出答案。
筆者隨機調查的110位受訪者,年齡在10到60歲年齡層次,職業有學生、老師、司機、農民等不同層次。他們來自不同的城市,鄂爾多斯本地人為59人,內蒙古中西部9人,內蒙古東部8人,陜西及山西2人,其他城市32人。
從“您是通過哪些方式接觸漫瀚調或者希望通過哪些方式了解漫瀚調”這個問題來看,選擇電視這個選項的共有44人;選擇微信公眾號這個選項的共有36人,選擇網絡的有25人,選擇廣播的有16人,選擇碟片的有14人。偶爾或者經常通過電視了解到漫瀚調的有26人。關注有關漫瀚調微信公眾號的有10人;經常上網搜漫瀚調歌曲的有12人。
其中,聽過漫瀚調的人數是55人占總人數50%,也就是說,參與問卷的人中有一半都不知道漫瀚調是什么。從每一份問卷來看,其中知道漫瀚調的參與者大都是鄂爾多斯本地人,且年齡在30-50之間,他們了解漫瀚調的渠道多是長輩口口相傳、電視節目傳播。另一半不知道漫瀚調是什么的參與者里有鄂爾多斯本地的學生還有非鄂爾多斯本地的各職業人群,他們希望通過網絡和微信公眾號獲得漫瀚調的有關內容。50%的參與者不知道漫瀚調,67.28%的參與者是通過電視、碟片、廣播所了解漫瀚調,一方面說明漫瀚調新媒體推廣不力,另一方面也說明漫瀚調的新媒體推廣空間還很大。
筆者以新浪微博為調查對象,對漫瀚調進行了搜索,發現沒有有關漫瀚調的微博,只有兩個漫瀚調歌手的微博,粉絲數分別是19和6。影響力小,活躍程度低。
微信公眾號“漫瀚調藝術展演中心”從2014年3月設立至今一共發過20多篇推送,這些推送都是一些門票消息、演出消息通知、藝術中心演員參賽通知。閱讀量最高達到1655次,最低是154次,消息推送間隔時間長,消息內容枯燥單一,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推廣作用。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漫瀚調藝術展演中心是一個專業的漫瀚調表演中心,它分為演員部、樂器部、還有辦公室等部門,而負責漫瀚調藝術展演中心這個公眾號的是他們的辦公室部門,沒有設立專門的媒體部門。
據“漫瀚調藝術展演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演出的消息有時也會在公眾號“準格爾發布”中推送。準格爾發布是中共準格爾旗委員會宣傳部建立的,地域僅局限于準格爾旗,宣傳范圍也只限于在準格爾旗。
公眾號“二人臺精選”是眾多漫瀚調公眾號中推送時間間隔最短,發送內容最多的一個公眾號,推送時間間隔幾天最多不超過一周,推送的內容都是漫瀚調表演視頻、音頻,一次推送多個漫瀚調經典曲目。“二人臺精選”相對其他公眾號只推送演出信息的內容,它在內容上有了更為形象生動的推送符合新媒體的特征,只是閱讀量僅有幾百還不到一千。
現有地區宣傳體系主要是以地方網站(地方政府網、新聞網)為主,形式單一。新媒體陣營也是以官方運營的政務類型新媒體平臺為主,且專門做漫瀚調的新媒體平臺少,民間新媒體勢力不多,有較強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與其他形式的媒體合作少,大部分新媒體平臺屬于散兵游勇,內容單一,影響力小,反饋機制不完善。
漫瀚調是用方言演唱、表演的一種民俗文化,對于不懂鄂爾多斯地方方言的人群來說,新媒體以數字形態進行傳播和傳承,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在網絡上進行傳播,使受眾更容易理解漫瀚調,使漫瀚調擺脫了地域限制在無限的網絡空間上得到傳播。但是由于有關漫瀚調的信息零散,相關文獻記載不夠全面,很多漫瀚調的內涵隨著時間流逝也逐漸被淡忘,漫瀚調文化亟待進行系統整理,進一步完善信息內容。如何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進行文本搜集、影響記錄、分享交流,逐步完善漫瀚調文化的相關內容,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利用新媒體消除與其它文化之間的“文化鴻溝”,實現民俗文化走出去的目標。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之間進行傳播時有一個天然的阻礙,那就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字的不同,文化間語言文字的差異性會造成理解上的“異質性”,這也是造成不同種族之間“文化鴻溝”的主要原因。新媒體的出現大大減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群體或組織在跨文化傳播中由于在語言溝通交流不通所形成的“文化鴻溝”。現在實現民俗文化跨文化傳播主要是通過非文字的視覺傳播,新媒體的“超文本性”使得這種傳播方式效率得到顯著的提高,新媒體由于具有數字性和即時性的特性,使得傳播內容具有圖像、聲音等效果,使得傳播內容更加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融合媒體傳播。通過前面小型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通過微信公眾號接觸了解漫瀚調,職業為司機的人更愿意通過廣播接觸漫瀚調,年紀稍大一點的更多的選擇了通過電視節目了解漫瀚調。所以要為漫瀚調文化建立官方傳播渠道,結合傳統媒體,打造多層次、全方面的官方傳播平臺。改善媒體內部運營機制,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和宣傳效率,構建全方位、多維度、高效率的新媒體傳播系統。同時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對網絡傳播環境進行優化。另外,從地域上來看,鄂爾多斯地區屬于中國西北,與外界文化交流相對封閉,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發達地區較落后,媒體發展良莠不齊,媒體環境需要進行優化,以此來實現不同地區媒體之間的合作,將漫瀚調文化推廣到其他地區。
重點做好手機媒體的推廣,加強漫瀚調在手機媒體上的曝光率。相較于傳統媒體,手機媒體具備以下特點:它的產品層次豐富,價格多樣,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部自己能消費得起的手機。手機媒體作為網絡媒體的延伸,具有網絡媒體互動性強,信息獲取快、傳播快、更新快、跨地域傳播等特性。手機媒體還具有高度的移動性與便攜性,信息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受眾資源極其豐富,多媒體傳播,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異步傳播有機統一,傳播者和受眾高度融合等優勢。
整合資源,加強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新媒體的優勢在于“全民媒體”的美譽,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必須發動民間力量,發動民間新媒體宣傳力量,才能豐富新媒體傳播內容。官方媒體應加強與民間媒體的合作,實現漫瀚調文化的系統傳播,進行獨到的“議程設置”。定期發布相關活動信息,介紹漫瀚調的相關故事,傳承其文化內涵。新媒體定期推送通過新媒體的線上活動,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加強與民眾的溝通交流,完善信息反饋機制。與知名網絡視頻單位建立合作關系,進行直播,同時可舉辦大型演出活動,采用多種媒體組合報道的形式。
指導教師:譚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