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卓 (四川音樂學院舞蹈學院 610000)
“以賽促教”對高校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
黃 卓 (四川音樂學院舞蹈學院 610000)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文化藝術領域的要求也隨之變化,近年來舞蹈文化市場對高校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而“以賽促教”作為舞蹈表演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從全國各類比賽出發,將比賽的要求與舞蹈教學發展水平相結合,并在同類藝術院校中明確自身的位置與方向,促進日常教學目標和方式的不斷改進,為此本文針對以賽促教的教學培養模式進行闡釋,總結“以賽促教”模式在高校舞蹈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提出“以賽促教”培養模式應用于高校舞蹈表揚人才培養的策略與方法。
以賽促教;舞蹈人才;培養模式
高效進行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在舞蹈文化市場的不斷繁榮發展的條件下進行深入的創新和改進,而“以賽促教”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校舞蹈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以往的舞蹈表演人才的每樣模式和訓練結果,通過各種規格比賽的檢驗和應用,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強化教學的過程,達到提高學生表演功底和藝術水平的目的,為此本文針對“以賽促教”的創新模式進行闡述,并總結其在搞笑舞蹈表演人才培養上的優越性和積極意義,提出不斷創新“以賽促教”在高校舞蹈表演人才培養上的方法和途徑。
(一)以賽促教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以賽促教是指通過組織參與相對應的技能競賽與比賽,將教學過程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技能進行具有強針對性和高逼真度的技能操作訓練,在這種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的應用訓練相結合的模式下,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二)以賽促教人才培養模式的要素
1.競賽的參與必須與專業的教學計劃相對應
以賽促教本身使一種具有目的性的教學活動,因此組織學生參與競賽的計劃和活動要有一定的計劃性,不能盲目參與,同時組織學生參與的比賽應能夠適合學生的能力與水平,比賽難度不能過高,這樣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比賽的難度不能過低,過低的水平不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利于教學內容和計劃的優化與改進。
2.競賽的級別和等級應在行業內部具有較高的認同度和關注度
能夠獲得普遍認可的比賽和競賽,不僅對職業技能的培養具有現實的導向作用,而且競賽獎勵的證明能夠得到行業內部的高度認同,幫助學生形成核心的競爭力,因此一般來說以賽促教的教學活動在組織學生參與競賽比賽的過程中,往往會選擇社會或者行業組織經常設立的參與通用性比較強的競賽。
3.競賽輔導應給予本校教師和行業內專家的指導進行
技能的競賽和比賽往往既考察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也考察學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競賽輔導的過程中不僅要有本校教師的參與,還要有行業內專家的指導,根據技能競賽的內容與導向進行解讀,并進行集體備課、重難點內容的研討等,1使學生能在競賽輔導與培訓中提高自身的技能。
4.應注重競賽相關技能訓練的整體過程安排
進行競賽的訓練時,應安排好整體的過程,這要求提前組織準備、進行集中式的技能訓練與賽后的繼續培養相結合,根據專業的教學計劃提前組織相關的競賽培訓,并根據競賽內容明確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范圍,并參考競賽考察內容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教學與操作技能教學能方面的調整,通過教學內容、教學強度以及教學重難點等方面的側重和改進,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提升,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物色優秀的參賽選手,進入下一階段的強化訓練,在集中培訓時期,以爭取獎項和名次作為訓練的重點,反復磨煉學生的能力與技能,使其能夠在技藝的精準度與完美程度上實現飛躍性突破,而在比賽結束后,應繼續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性練習,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各種職業技能,促進學生技術水平的提高。
(一)以賽促教模式能夠為未來的教學計劃和內容明確方向
通過各級別和各類別的舞蹈比賽為不同舞種、不同年齡和不同級別的學生明確了舞蹈技術的要求,通過比賽信息的獲取,不斷明確各個院校的辦學定位,并在比賽的過程中,不斷借鑒吸收其他高校優秀的教學理念和內容,不斷促進本校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各類各級別舞蹈比賽的舉辦使得舞蹈教師們不斷完善教學計劃和大綱,采用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的手段與方式完成教學內容,在舞臺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舞蹈教學在表現力和技巧上的發展和表現,2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在訓練、引導以及比賽經歷中進一步提高加強。
(二)以賽促教模式能夠不斷完善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方案
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文化藝術領域的旺盛需求對于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舞蹈表演人才能更加適應文化市場的需求、更能符合文化藝術市場的運行規律,是高校在培養舞蹈表演人才時必須考慮的重點。
改進原有的單一人才培養模式,在滿足多種受眾群體的過程中滿足更廣泛的社會文化需求,在秉承原有沉淀積累的優秀傳統觀念的基礎上,改進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方案,使其更加科學合理、更能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在規范和風格上不斷創新,以培養舞蹈表演人才位主演,在舞蹈的不斷發展中引入流行元素和時代思考,在原有的舞蹈表演基礎模塊中加入靈活的教學方式,為培養高精尖的舞蹈表演人才制定更加靈活、高效、質量佳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得培養的舞蹈表演人才能夠在未來就業使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文化藝術需求。
(三)以賽促教模式能夠提升本校的辦學實力
以賽促教的模式能夠打開教師與學生的視野,通過對其他藝術院校的了解和認識,明確本院校在行業內的定位。而在比賽過程中,獲得名次和獎項的舞蹈表演選手能夠提高本校的知名度與行業內的認可程度,使得學校本身的辦學實力和名聲不斷提高,進而吸引優秀的生源和優秀的師資力量進入學校,提高本院校的競爭力和辦學水平,同時通過獲取名次與獎項,還能夠加強不同的藝術院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擴展了本院校參與舞蹈賽事的機會,吸引更多社會文化團體的關注,3在提高學院競爭力與品牌的同時,促進創新藝術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不斷服務社會、服務學生、造福人民,為文化藝術市場提供優秀的人才與作品。
(一)化整為零,創新基礎知識的模塊教學
以賽促教的模式應用于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應當與“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等該內容相互關聯、相互統一,因此應將原有的傳統舞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有機的拆分組合,使教學模式從單一走向多樣、從只重教學相教學和比賽兼顧共贏的方向轉變,為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以舞蹈動作的基礎知識作為主要模塊,并搭配多元素、多種舞種的教學,尤其在舞蹈B級和B級以上的比賽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模塊培養與建設,同時將各級別、各舞種比賽作為教學計劃中的一部分劃分成相應的教學模塊,并且使教學內容和任務能夠有機地與與比賽內容相結合,在日常的學習中,進行賽前人才的備選活動,同時根據比賽的要求因勢利導改進教學內容,強化多元素、多層次的劇目訓練,使比賽的準備和進行能夠服務于日常教學,又通過日常教學不斷完善學生參與比賽的舞蹈技能與表現。
除了加強比賽之前和比賽后的準備,更要重視賽后的經驗總結,通過分析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情況,形成較為全面的修改提升意見,以彌補在比賽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點,為下一個階段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與改進,同時在比賽之后進行技能鞏固和知識溫習,促進學生對于舞蹈動作技術要領的掌握。
(二)對臺前幕后的各項學生工作進行調整,加大對學生參與比賽的支持力度
為支持以賽促教和日常舞蹈學習,學校應建立相應的賽事管理與服務部門,幫助協調參賽學生在比賽和日常學習之間的關系,并針對賽事提供專門的人員僅性策劃與統籌,確保比賽的細節能夠貫徹落實要求,保證賽事準備的進度。
首先,藝術高校可以建立相應的專家培養制度,為參賽選手請來較為權威和之謎鞥度的名人名家進行單獨的輔導教學,并安排多種演出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表演經歷,并充分利用外來專家的影響力和資源,使學生能夠盡早進入備賽的狀態。
其次,通過組建專門的指導小組為學生提供各個方面的服務,比如幫助指導學生進行幕后的指導和修改,從服裝、音樂、視頻制作、比賽材料等各種項目的準備為學生提供支持與幫助,使得學生能夠專心進行日常的訓練和比賽,保持較好的成績和水平。
最后,要增強舞蹈教師的創編能力,建立相關舞蹈素材的數據庫,為舞蹈教師進行作品的編排與創新提供相應的構思和元素,還要給予舞蹈教師相應的經費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同時將學生參與比賽的情況納入到對指導教師的業績考核之中,增進教師的責任感與工作積極性。4
(三)借鑒比賽經驗,不斷創新風格,發揚本土藝術文化
通過比賽拓展師生的視野,在不斷吸收其他院校舞蹈節目的優秀經驗的同時,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和傳統以及本院校舞蹈專業的教學實踐,改進教學的內容,注重學生風格和特點的共同培養,使學生在傳承中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與方法,將比賽的結果和成績作為日常學習情況的考核測驗,并通過反饋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借助比賽的契機,使舞蹈相關專業能夠不斷改革,使舞蹈訓練的基本方法、基本功的練習能更符合學生身體與思維的成長特點,促進舞蹈表演人才綜合素質的發展。
“以賽促教”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各層級、各舞種的比賽納入舞蹈專業的日常教學計劃中,對學生進行模塊化的培養和訓練,并使比賽的內容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服務于日常的教學活動,并使日常的教學內容有機應用于比賽,為此學校應加強賽事服務機制和服務隊伍的建設,為參賽的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使學生能全心投入到學習和比賽的過程中,并且進行日常教學內容的設計優化和完善,使得教學的內容更具開放性與多元化,適應現代藝術文化市場的需求,不僅使學生能在比賽中取得好名次,更能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深造提供更好的渠道和機會。
注釋:
1.金宗安,項莉萍,李棚等.“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3):1-3.
2.韓磊,莫非.“以賽促教”高職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1,09(4):69-74.
3.孫瑜浛.高技能應用型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途徑分析[J].大眾文藝,2016(22):201.
4.劉彥靈.舞蹈本科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