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冰 (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 510450)
基于多元文化視野的技工學校舞蹈教學實踐
王冰冰 (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 510450)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促進了各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多元文化的形成對我國社會傳統的教育觀造成了強烈沖擊。面對新的社會發展形勢,如何推進技工學校的舞蹈教學改革,以適應大眾審美標準,已成為技工院校舞蹈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文章就多元文化教育的概述出發,并以此為基礎,淺談多元文化視野下如何推進技工學校舞蹈教學的創新。
多元文化視野;舞蹈教育;創新
職業教育提倡學以致用,其偏重于學生實踐性和應用型能力的培養,具有較強的職業發展針對性,培養的是職業化應用型人才。21世紀的今天已經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新經濟時代,時代的變更促使文化需求也日趨多樣化的表現,這對于舞蹈教育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多元文化視野下,如何推進舞蹈教育教學改革,是舞蹈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需要,更是落實素質教育改革的全面要求。鑒于此,就多元文化視野下的舞蹈教育這一課題展開探討與分析,以尋找實踐策略,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其孕育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時期。在民權運動發展初期,多元文化教育所強調的是一種民族性的教育,著重于對各民族團體的文化、人文歷史等進行探討,并要求學校教育和其他教育機構進行融合,以達到反映民族文化、民族歷史的目的。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多元民族教育運動的展開,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其開始著重于改變學校教育環境、使各民族學生都能現有均等的教育機會。21世紀的今在天,多元文化教育已經擴大到改革學校教育模式上,并演變成為一種嶄新的教育模式,給技工院校的舞蹈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教育體系架構的不斷調整與完善,藝術教育的地位逐步凸顯,社會大眾也開始加大對職業院校藝術教育發展的關注力度,而相關學術研究者也加大了對技工學院舞蹈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視力度,這為舞蹈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實質性的問題,特別是關于舞蹈教育理念。一直以來,我國的技校舞蹈課都關注舞蹈姿態美與表演技巧的訓練,教師在致力于增強學生舞蹈技能時,忽略了文化藝術的滲透教育,使得學生的舞蹈知識與文化知識嚴重脫節,制約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此外,在關于舞蹈教育的研究方面,學校通常都是對一般的舞蹈藝術現象進行簡單的求知,并從中推出一般性的教學規律。在這種理論研究下,所得到的教學規律單一方向發展。
(一)正確定位多元教育,夯實教學改革基礎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全社會掀起了一股熱潮,在這種熱潮的推動作用下,社會正在逐步形成“多元”文化,而多元文化的形成同時也為舞蹈創新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多元文化作為一種新時代的文化產物,其不僅能夠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還能夠以其自身的文化氛圍促進技工學校教育教學實力的提升。在多元文化的侵染下,學生正在不斷地積淀自身的人文素養,那么多元教育實踐勢必也能在此過程中獲得人文性因素的支持。在此大環境下,技工院校的教師應結合時代發展態勢,對多元化教育進行一次全面深刻的認識,以明確課程教學的定位,優化課程設置,融入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教學內容,并適時開展相應的舞蹈比賽,為技工院校的舞蹈教學改革提供條件,促使課程教學活動有條不紊進行。
(二)更新實踐教學模式,切實增強教學成效
1.分層差異教學法,化被動為主動
面向全體學生,尊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本質。近年來,伴隨著職業教育體制架構的進一步完善與調整,各大技師學校都開始擴招,生源不斷增加。而在此過程中,教學與師生數量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針對這一困境,學校首先可以把數量大而且舞蹈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根據個性、舞蹈基礎水平等特征進行層次的劃分,實施分級教學,讓每一層次水平上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其次,在實施分級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對原有的“一對一”小班授課形式作出調整,在做好“一對一”示范授課后,更多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當然,教師還可以爭取在最小的范圍內實施通識課“大班教學”,以提升教學效率。
2.創編教學,讓全體學生體悟舞蹈的魅力
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音樂情感的渲染中,進入舞蹈的情景之中,融入歌曲形象之內,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創作全新的舞蹈作品。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創作劇本。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教材中的劇本素材,讓后把學生選擇的劇本素材和同學們進行討論,并在教師、同學的指導下進行修改,直至更加完善。其次,創作舞蹈的音樂。學生所選擇的音樂要符合舞蹈作品的需要,要凸顯出人物的形象,貼近生活實際。此外,排練舞蹈。在進行舞蹈排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表演不當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修改意見要以學生的創編思想為主。彩排時,完整表演舞蹈是一個質的飛越,學生們能夠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務,共同提高,不僅增強了集體凝聚力,還提高了同學們的團體意識。最后,教師還可以邀請學校領導、任科老師觀看舞蹈表演,激發學生的表演欲,增強學生信心。
(三)細化教學考核標準,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結合我國的技工院校的實際來看,就以“幼兒教育專業”來說,當前的絕大多數教學形式仍舊是把舞蹈的考查成績的放在學生的技能與技術的評定上。如平時課堂表現出勤占30%,技術考核占50%,綜合素質占20%。從上述的考核標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學校過于偏重學生對舞蹈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考核,而對學生的參與性和綜合素質測試只占據了20%的比例,這明顯與多元化教育所提倡的“多元教育、多元評價”指導思想相悖。針對舞蹈教學評價所存在的不足,學校應對此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礎上對考核評價標準進行細化,可在技術中所占據的50%比例抽出20%,把素質的比例改為40%,而在考核的過程中也要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差異性,實施差異評價。
綜上所述,多元文化視野下,社會所提倡的是“百花齊放、百家齊爭鳴”的教育理念,而如何構筑多元教育體系儼然成為了有關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所在。為進一步提高舞蹈教育質量,技工院校的關教師應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活動,立足其教學現狀,針對實質性的問題,從多元文化教育發展方向出發,不斷總結經驗,推陳出新,實現教學實踐與多元文化思想的融合,以實現舞蹈教育質的突破。
[1]丁晶.淺析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J].大舞臺,2010(10).
[2]陳小玲.素質教育在中專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J].甘肅教育,2008(20).
王冰冰(1981.10- ),女,河南固始人,民族:漢族,畢業于星海音樂學院舞蹈專業,舞蹈老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職稱,助理講師,作者單位: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