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萊 (四川音樂學院 610021)
圖像學在藝術研究中的應用啟示
馬雪萊 (四川音樂學院 610021)
圖像學是一門以歷史作品解釋為基礎的科學,也是藝術研究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承擔著藝術史及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作品的研究任務,主要解釋作品的自然意義、社會意義及作品背后的象征意義。本文從圖像學與藝術研究的關系入手,舉例說明其在具體藝術門類中的應用,最后得到圖像學研究方法在藝術中的應用啟示。
圖像學;藝術研究;應用啟示
(一)圖像學是藝術研究方法之一
圖像學是一門以歷史——解釋學為基礎進行論證的科學,并把它的任務建立在對藝術品進行全面的文化——科學解釋上。所謂的文化,是指它的政治、倫理、宗教、社會等一般觀念在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所謂的科學,是指它以哲學、心理學、神學、神話學、占星學、音樂史、文學史乃至科學史為研究的輔助探針,力求論證的清晰性和說明的可檢測性。119世紀下半葉法國學者馬萊率先提出,而最有影響的研究者是潘諾夫斯基。藝術研究的方法有風格分析法、圖像學、情境分析法、視聽法、田野考察法等等,而圖像學這一研究方法是研究歷史中的藝術發展的良好方法之一,它基于歷史材料反觀藝術信息,通過圖像學的三個層次進行圖像描述、分析和解釋以達到藝術研究的目的。
(二)藝術是圖像學的研究對象之一
藝術作為圖像學的研究對象之一包含了許多藝術門類,包括藝術史的研究、音樂與舞蹈的研究以及美術與繪畫的研究等等。通過圖像學來研究一門藝術的時候往往是通過一個藝術圖像(大多是美術作品),上面刻畫了樂器表演、舞蹈表演、或是角抵百戲又或是山水畫、花鳥畫等不同的藝術形象,來進行圖像的描述、分析與闡釋,解讀圖像的藝術背景和文化含義。那么,圖像學在藝術中的研究對象就包括了藝術史圖、音樂及舞蹈表演的圖像及器樂道具圖像、美術作品圖像等,凡是表現和藝術相關的各種圖畫、雕塑、鑲嵌畫、錢幣及樂器實物等都是它的研究對象。
(一)在藝術理論中的應用
藝術學理論是藝術學一級學科下的第一大研究領域,它探討著藝術的起源及本質問題、中外藝術史的分類、斷代及專題研究等問題、藝術美學問題、藝術批評與跨門類藝術比較等問題。對于藝術學理論而言,藝術的研究方法本身也就是藝術理論的研究內容和目的。圖像學對中外藝術史的研究影響深遠,以圖證史的研究方法近些年來也在藝術史的研究中越來越火熱。圖像學的研究方法在我國與藝術史研究關系最為密切。我國存在著一大批石窟、壁畫、畫像磚、畫像石、陶俑等珍貴的藝術史資料,如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四川、南陽、徐州等地的畫像磚石。這些資料直接向我們傳達著藝術表演的盛況、演出的場景、演員的特征、觀眾的感受的的等等,是一種肉眼可見的、直接客觀的真實史料。可見,藝術史的研究還是要從歷史文物、文獻中尋找答案,以圖證史的圖像學研究方法在藝術史的研究中依然會成為中堅力量。
(二)在音樂舞蹈中的應用
圖像在音樂研究中的應用在我國或許早已有所使用。有學者發文稱《韓非子》的“案其圖以想其生也”就是中國的音樂圖像學。他說“音樂圖像學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雖說是本世紀初在德國誕生,其名目且遲于近幾年才傳入中國。但音樂圖像學之‘案其圖以想其生也’的方法,卻早已被中國音樂史家,特別是樂器史家所諳熟。”2
中國漢代特有的一種喪葬習俗——漢畫像石,可以說是漢代文化歷史的有形載體。河南南陽、江蘇徐州、以及山東、四川等地都出土了大量的漢畫像石可供我們作為藝術研究資料,其中徐州的音樂、舞蹈類圖案出現頻率很高。據不完全統計,徐州漢畫像石館內藝術表演類的漢畫像石有43塊,音樂舞蹈類的有33塊之多,包含了建鼓舞、長袖舞、儺舞等多種類型。以建鼓舞為例,建鼓既是樂器、也是禮器、還是舞蹈道具。建鼓通常出現在畫面的顯著位置,表演者一般有兩人,拿錘擊鼓,動作大方夸張舞蹈特征明顯。陜西綏德有一漢畫像石,雙女腳踩踏鼓,長袖折腰,并以手擊建鼓的舞蹈形象。從圖像學上來看,圖像描述背后一層的意義可以理解為楚文化的繼承性和延續性,可見楚歌、楚舞對漢代音樂舞蹈的影響之大,對文化藝術的影響之深。其次,也可以看到其從宗教祭祀功能向社會娛樂功能的轉變。
(三)在美術繪畫中的應用
我國古代一大批山水畫家喜愛松柏這一形象,因為它象征著堅貞不屈,象征著錚錚硬骨,象征著莊嚴肅穆,因為它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也曾贊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國的山水畫中大多包含著松柏的形象,如《瀟湘圖》《層巖叢樹圖》《秋山問道圖》《溪山蘭若圖》《小寒林圖》等,可謂是有樹之處必有松柏。
以北宋的《小寒林圖》來說,山坡上生有松樹數株,松干挺直,樹枝纏繞多姿,林中樹木皆籠罩于煙霧之中,其后為平遠景色,前隔水有行書“李成小寒林圖”,接縫處鈐有宋高宗乾卦印,畫心處有明紀察司半印,前后有梁蕉林收藏印多方。近處是山澗,澗水不深,有人相互扶助著通過等等形象。此為第一層的自然圖像描述,圖中所繪一松一柏圍繞著刪減的水霧氣悠然而生。再深一層從主題上看可以看出畫家對松柏氣質的肯定,內心的孤傲曠達以及對自己信念的執著。再多拿幾幅圖進行圖像學比較不難看出宋代山水的大氣磅礴、山水畫派的種類繁多,從而看出宋代文人藝術家的地位提高,是宋代“崇文抑武”和“文治盛世”的體現。
第一,可以引起我們對藝術研究理論、方法的思考以及研究視角的轉變。歷史在變化、社會生活也在變化,眼界的不斷拓寬引導著我們思維方式的轉變。跨文化、跨領域、跨學科之間的交流在現代的藝術研究中更加適用,圖像學的研究方法對藝術研究有很大啟發,藝術研究不僅僅一門藝術的說學逗唱,更是歷史文化的發展需要。
第二,可以形成一種藝術歷史研究的方法模式。一種不論是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各個藝術門類均能用的研究方法,從自然意義的圖像描述到各門類具體的主題意義,再到圖像想要表達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精神等深層次的含義,從而表達出音樂中的禮樂文化、舞蹈中的樂舞精神、和繪畫雕刻中的形神兼備等。
結語:新的時代對文化藝術的發展有著新的要求,我們不能僅停留在圖像的表層含義上。圖像學與藝術的融合就是要我們綜合運用研究方法,多角度的進行藝術主題變化剖析,要進行交叉研究并善于總結,加大藝術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注釋:
1.楊思粱,范景中編選.貢布里希《象征的圖像——貢布里希圖像學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年版第1頁.
2.牛龍菲.《音樂圖像學在中國》.《中國音樂年鑒?1990》,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05-113頁.
[1]彭吉象主編.《中國藝術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版.
[2]李榮有主編.《傳統與現代接軌的中國音樂圖像學》,上海三聯書店,2015年第1版.
[3]羅小華.《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1版.
馬雪萊(1992.11- )女,漢族,河南人, 四川音樂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