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珍 (延安市安塞區文化文物館 717400)
淺談安塞民間文化在對外文化交流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促進作用
吳小珍 (延安市安塞區文化文物館 717400)
安塞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區,安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保留傳承古老歷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域之一,安塞是被文化部命名的剪紙之鄉、繪畫之鄉、腰鼓之鄉以及陜西省的民歌之鄉。
現就談一談安塞民間文化的四大品牌,即:安塞腰鼓、安塞剪紙、安塞現代民間繪畫、安塞民歌,在對外文化交流及對群眾文化生活的諸多方面的引領、帶動及促進作用。
為了更好的傳承發展安塞民間藝術,充分發揮安塞民間文化對當地校園文化、少兒文化的促進作用,安塞區倡導民間藝術四進課堂,即:安塞剪紙進手工課,安塞現代民間繪畫進繪畫課,安塞民歌進音樂課,安塞腰鼓進體育課。腰鼓進體育課,這樣體育老師自然承擔起了教授腰鼓技藝的重擔,安塞區第一小學的體育老師蘇宏麗,在從事體育教育的二十六年里,先后培養出近萬名小腰鼓手,她的小鼓手隊伍曾先后被“中央電視臺”特邀參加“到學校去”、“同一首歌”、“歡樂中國行”、“星光大道”、“音樂快遞”等欄目的演出。
2013年3月, 安塞腰鼓教練在安塞腰鼓總教練劉占民的帶領下應邀走進清華校園為莘莘學子傳授腰鼓技藝。引起轟動,有群眾豎起大拇指說:“安塞腰鼓這種民間的東西也能進名校傳授真了不起 ”。
1986年四位安塞民間藝術家登上了中國的最高美術學府講學,向大學生傳授安塞剪紙、農民畫技藝,顛覆了民間的東西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偏見。不僅如此,這次教學活動效果非常顯著,受到院學術委員會的關注,直接促成了中央美院民間美術系的成立。
學生通過對傳統民間文化的學習,使他們不僅繼承了傳統文化,增長了見識,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小學生,使他們的心靈從小就有一種歸屬感、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并且從小就樹立起了民族自信心。通過讓學生參加各種國內外的活動,特別是一些國外的活動, 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為紀念抗戰勝利及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延安軍分區與安塞區委區政府聯手舉辦了一期為期半個月三十多位民間作者參加的民間繪畫創作學習班,圍繞延安精神、雙擁傳統、強軍目標、梁家河的故事四大主題,用傳統民間藝術手法,繪制了一批反映延安精神時代風貌的作品,直觀展示了延安精神的時代內涵,凝神聚力強軍實踐,體現了軍分區官兵作為駐守革命圣地延安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政治熱情。其中創作的兩幅作品《撤僑》、《遼寧艦的節日》還登上了《解放軍報》,這個學習班創作的優秀作品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干部學院及西安亮寶堂分別作了展覽,反響強烈,好評如潮。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革命老區國防和后備力量建設,激勵廣大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熱愛延安,履行使命必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也加深了軍民之間的感情。既豐富了部隊戰士的文化生活,也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安塞的腰鼓教練如劉占民、陳明亮、肖輝、曹元亮、張三成等也經常應邀深入部隊進行腰鼓培訓,豐富了部隊的業余文化生活。安塞歡送新兵入伍時給每位新兵贈送一個腰鼓,要求他們帶到部隊上,希望他們不忘家鄉的傳統文化,并能在部隊上弘揚這一民間藝術。安塞腰鼓教練也經常應邀深入廠礦、機關單位進行腰鼓培訓,在傳播傳統文化的同時,豐富活躍了廠礦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
安塞最具優勢的旅游資源就是民間文化資源。目前,安塞比較成熟的也是比較能吸引人的旅游點就是安塞區文化文物館的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展,該展覽館作為全區的窗口單位,起到了比較好的對外文化交流和豐富當地群眾文化生活的作用,每年來展館參觀的游客達數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從1982年到現在有美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新加坡等33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游客來安塞參觀、采訪和考察民間藝術。當地人閑暇之余也紛紛走入展覽館參觀學習。當然發展當地旅游僅有這樣一個展覽館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開發其它相關景點景區,安塞旅游大環境還在起步階段,而旅游業是個龐大的產業鏈,完備的鏈條包括“吃、住、行、游、購、娛”這六大功能,只有這六要素配套發展了,才能真正走上旅游產業發展的道路。
1984年,安塞腰鼓參加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的故事影片《黃土地》的拍攝。1986年春天,近千人組成的安塞腰鼓隊參加了中日合拍的大型電視藝術片《黃河》的拍攝;同年12月,安塞腰鼓在文化部和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舉辦的全國首屆民間音樂舞蹈大獎賽中獲最高獎——大獎。
安塞民間藝術也引起了動漫研究和制作專家的關注,他們通過學習考察,認為適當的從民間文化,比如安塞現代民間繪畫色彩構圖及剪紙圖案中吸收一些民間元素,進行動漫制作,應該會產生不錯的效果。隨著近年來國外諸多高科技大量涌入中國,我們在盲目學習和融合這些高科技的過程中漸漸丟失了動漫的本土韻味,導致本國動漫產品缺乏本土辨識度,少了中國味,即中國的民族特色,這樣的問題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創作出特色鮮明,有民族氣息的動漫產品,因為沒有特色的藝術品是沒有生命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動漫作品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也才更具有國際競爭力,也才能更好的傳播我們的傳統文化。
安塞民歌是千百年流傳于安塞的獨特歌謠,它反映著安塞人民的心靈生活,記載著人民的喜怒哀樂和生活風俗,具有見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生命力的獨特價值。安塞民歌的魅力不僅打動了全國億萬觀眾的心,而且也令世界為之折服,這些民歌手在弘揚民間文化的同時,為安塞掙了光,為中國爭了光,我們為他們感到驕傲自豪。
綜上所述,安塞民間文化之所以在國內外有這么高的認可度、知名度,就因為民間藝術是千百年來億萬勞動群眾創造的藝術,它是我們人類文化的本源,它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化精髓,正因為如此,它也就與廣大人民群眾離得最近,也最容易被人民大眾所接受,也最容易在世界人民心中引起共鳴。
吳小珍,女,生于1969年1月,籍貫陜西子長,大專文化,中級職稱(群文館員),工作單位:延安市安塞區文化文物館,于2004年1月至今擔任副館長一職,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