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菊 (武漢理工大學 430000)
淺談現代數字媒體藝術與常見表現元素
楊秋菊 (武漢理工大學 430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藝術的表現形式的要求逐步提高,對于媒體的作用要求也逐漸加大,現代數字媒體應用而生。社會對網絡信息技術的大量普及使用,讓信息數字化的進程加快腳步,對藝術的表現手法越來越多,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是一種結合網絡信息技術將電影影視創作、動漫游戲創作以及最為普遍的廣告拍攝創作用數字化手段表現的一種媒體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與快捷,同時,現代數字媒體藝術也刺激了經濟的增長,為社會的整體經濟的提高帶來一定的作用。隨著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廣泛,人們的社會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本文就觀察生活周邊的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有關應用,對現代數字媒體藝術與其常見表現元素進行一點簡單的淺談,以供參考研究。
現代數字媒體;數字媒體藝術;表現元素;探討研究
數字媒體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而發展興盛,傳統的數字媒體發展一直與IT行業和網絡行業有關,而隨著社會的變遷,數字媒體已經不再僅僅只是有關于網絡建設或者是工科科學行業的事情,數字媒體已經演變為整個社會各行各業未來發展方向中最為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現代數字媒體藝術已經從傳統的IT和Internet行業中以及傳統的通信和信息、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中跳脫出來,轉變成為一種在廣告拍攝、影視制作、電影動漫領域等等藝術形式變現中的關鍵因素,改變單一的媒體藝術表現形式,滿足人們對與藝術的追求。
數字媒體是一類工科科學,是將傳統媒體用三維動畫形象和信息技術二進制數的方式進行復雜的信息化處理過程的媒介技術,數字媒體技術主要廣泛應用在IT行業和Internet行業,以及在通信與信息技術系統中和信息處理以及電子通信工程等信息化技術領域中也有一定的廣泛使用。數字媒體在科學技術的發展變革中,已經不僅僅只是在IT行業和Internet行業以及信息技術領域行業有著廣泛使用,而是在社會中的各行各業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是將各類藝術用數字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展示給社會大眾,將單一的藝術用統一的數字化手段再創作出多樣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并在各式各樣的數字傳播平臺進行廣泛傳播的藝術手段,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傳播特點是傳播范圍極廣、傳播形式無線復制 。單一的藝術傳播方式有限,但是經過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再創作,利用數字化無限的復制,可以給單一的藝術創作帶來極大的創作潛能,幫助提高社會群眾對藝術的了解,以及滿足社會廣大群眾對藝術的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變革,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同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顯著提高,計算機在我國社會家庭中、工作中的普及使用,以及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社會廣大群眾在滿足了物質層面的追求后,集中的對精神層面的要求越來越多,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只是對報紙、書刊、雜志的各類藝術形式的需求,對于方面快捷的藝術媒介形式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時數字媒體的出現緩解了社會廣大群眾對藝術文化的要求。現代數字媒體改變紙張類的媒體傳播,將數字化和媒體藝術相結合,綜合發展出了多元化的藝術媒體媒介。
最早的現代數字技術僅僅只是在IT行業和Internet行業以及信息技術領域被廣泛應用,對于現代數字藝術技術最早也不過是對計算機圖像的使用上,直到后來才慢慢出現了三維動畫的應用 ,1995年皮克斯動畫工廠的《玩具總動員》是最早使用三維技術拍攝的動漫動畫,直到后期,現代數字藝術技術發展更加進步,除了在傳統的三維動畫技術方面,還出現了更為專業的專業數字媒體藝術繪圖軟件,比如Adobe image 繪圖軟件、AutoCAD繪圖軟件以及被社會廣泛應用到的Photoshop繪圖軟件,都對現代數字藝術技術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而這時期最為著名的使用三維動畫數 字藝術技術拍攝的電影是是1993年環球電影公司出品的《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電影中恐龍形象逼真,動態活靈活現,讓前往電影院觀影的觀眾身臨其境。在隨著時間的變遷,數字媒體藝術逐漸滲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從電視到電影,從攝影到繪畫,從書籍出版到廣告拍攝等等,都表明我們的生活、工作都和現代數字媒體藝術密不可分。
現代數字媒體藝術越發的產業化,主要應用在廣告拍攝領域、電影電視的制作領域以及網絡設計等等各種領域。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是數字科學和藝術的結合,對于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法國19世紀著名文學家居斯塔夫?福樓拜曾經說過,藝術越發展越加科學化,科學越發展越加藝術化,兩者各自從山麓出發,但到達山的頂端,就會互相融合,成為一個新的藝術形式,這足以說明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出現發展的必然性,所以改變傳統媒體對藝術的單一媒介作用,運用數字科學改革傳統媒體的單一媒介作用,讓媒體順應時代的發展 。在對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中,人們建立屬于自身的數字傳播平臺,將各類需要傳播的藝術形式以及資訊內容經過數字科學的手段放置到平臺上,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對與電影電視的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除了在電影電視內容中使用三維動畫等繪圖數字藝術技術外,還會對電影電視海報宣傳應用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比如2009年由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的《阿凡達》無論是電影本身內容中使用了大量的數字藝術技術,也對電影海報的制作應用而數字藝術技術,對于電影的宣傳則是應用了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使傳統的媒體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傳播方法更加多元化。
(一)數字媒體藝術具有語言數字化的基本特點
傳統對藝術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對實現藝術的藝術工具方式也各有特點,使用不同的藝術工具可以使藝術本身具有獨特性。比如“油畫”,我們提起油畫,最先想到的是其特殊的繪畫工具,如除了繪畫顏料和畫筆,還需要快干型的植物油,以及在中國傳統畫中的不需要的畫刀,和特殊的繪畫紙張“畫布”等,這些都形成了“油畫”這項藝術的獨特性,同時也形成了“油畫”的特殊藝術語言。而使用現代數字媒體藝術,則將藝術的特殊語言數字化,把繪畫工具也數字化,用數字的形式“繪畫”出一副藝術作品,同時還保留著整個“繪畫”過程中的數字記憶,便于修改查找。
(二)數字媒體藝術具有表現形式多樣化的基本特點
現代數字媒體藝術和傳統的藝術相結合,增加了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傳統的藝術,比如話劇藝術表演,它對藝術的表現除了演員自身對話劇內容的表現,也會在舞臺布置搭建上對話劇的藝術做出體現,但是如果應用現代數字媒體藝術,對舞臺進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將傳統藝術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更加豐富了傳統藝術的內容,更加表現出舞臺劇目的張力,因此應用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技術,可以使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
(三)數字媒體藝術具有制作高效化的基本特點
藝術創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過程里會反復出現修改查看,如果是一個大型而又復雜的藝術創作,如果每一次都實際操作返回修改查看,那將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所以現代數字媒體藝術可以有效的在藝術創作時進行數字演示,提高藝術創作的效率與完成率。
(四)數字媒體藝術具有大眾化的基本特點
數字媒體是屬于社會大眾的,藝術的大眾化也因現代數字媒體而實現,在數字媒體普遍化的當今,人人都可以創作數字藝術,不再需要專業的藝術創作工具以及藝術創作場地,將藝術大眾化是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基本特點,滿足了人們的實際需求。
(一)數字動感元素
傳統藝術表現動感的方式,要經過很多道程序才可以表現出動感,即便是這樣還是會在運動的感覺上有所限制,但是數字媒體藝術可以完全還原媒體藝術的動感,同時還可以自由創造出全新的動態媒體藝術 。例如在動感元素應用比較多的動畫藝術方面,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拍攝到的角度,利用數字媒體藝術我們可以自由的實現多角度的拍攝,是動畫畫面更加活靈活現。
(二)數字音效元素
在對藝術形式的展現中,音效對藝術張力的表現功不可沒。在一個平面的藝術形式展示中,音效為它的刻畫了細膩的情感,在電影的拍攝中,音效是電影成品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數字音效可以刻畫出環境氛圍的轉變,可以將人物內心情緒深刻體現,幫助電影藝術作品展現其自身的魅力。
(三)數字特技元素
數字特技完成了人們無法完成的特殊行為,填補了藝術創作中的重要空白,在電影創作中,數字特技是保障電影演員人身安全的重要一部分,同時也是完成電影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構成,在電影《星際穿越》里大量使用了數字特技,《星際穿越》電影的拍攝不可能實現真實的在星際中的拍攝,使用數字特技有效的完成了整個電影的故事背景與填補了故事發生的場景,帶給人們更好的觀影感受。
(四)數字色彩元素
數字色彩元素是數字媒體藝術表現元素里較為重要的元素,無論是在網絡游戲的設計上還是在電影電視的拍攝上等等之類的藝術創作,都會頻繁的使用到數字色彩,一項藝術的創作對色彩的要求極高,藝術創作的色彩有時會達不到我們的要求,這時候數字色彩可以彌補之一缺憾,運用數字化技術對色彩的再加工,滿足我們對藝術美感的要求,使藝術創作更加完整立體。
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催生了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數字媒體藝術扎根與社會的各行各業,因為新媒體的原因,使人人都可以接觸和了解到藝術,以及人人都可以參與到對藝術的創作中。數字媒體的出現使藝術得到更好的發展,滿足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
[1]朱潤,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特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2]王奕淳,淺談數字媒體藝術[J]. 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2,01,P56-59.
[3]袁亮、黃利,淺談數字媒體藝術對動畫設計的影響[J].電影評介,2009,01,P75.
[4]白天,淺談現代數字媒體藝術[J]. 品牌(下半月),2014,09,P39.
[5]王健,數字媒體的藝術表現特性及應用研究[J],藝術品鑒,2016,05,P114.
[6]常林梅,論數字媒體藝術與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元素[J],才智,2013,07,P236.
楊秋菊(1985.9- ),女,廣東韶關人,華南理工大學本科畢業,武漢理工大學在讀研究生,現就職于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從事視覺傳達設計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