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培 (首都師范大學 100048)
淺析靈感的由來
楊 培 (首都師范大學 100048)
靈感往往在不經意間出現,而當我們苦苦的追尋它時卻又不見其蹤跡,對于藝術工作者來說,可遇而不可求。許多關于藝術家與靈感之間的故事被載入史冊,為今人品讀,傳為佳話。
靈感;構思;創造性;頓悟
從事藝術創作的工作者,多數時候時候是苦惱的。創作出一幅藝術作品要經歷構思和實踐兩個過程。其中構思是最令人絞盡腦汁的環節,有時良久也無法想出一個令人滿意的主題和構圖,但有時卻會突然間想到好的點子,或是見到了什么人或景,或是經歷了什么事,靈感就在那么一瞬間誕生了。“靈感”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怎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與它不期而遇?
從它的概念上看,靈感,就是指在創造性活動中,由于大腦皮層的高度興奮,突然觸機而建立起的新的神經聯系,豁然開朗,取得創造性突破的頓悟式心理狀態。從創作實踐的經驗來看,靈感就是久思不解的關鍵問題突然因某一事物的觸發而在無意中產生一種頓悟,即文思不期而至,滔滔乎如泉涌。
靈感的產生建立在平時艱苦思考的積累上,當靈感來了,其情思超出尋常的明晰和敏銳;其情態如迷如狂;其效果是一種猛然間突破性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是藝術構思和藝術創作中最自由、最活躍、也是最佳的心態。
據說我國古代詩人錢起潛心構思佳句,一次竟于睡夢中偶得妙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從而流傳千古。
王羲之創作蘭亭集序的時候,趁著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猶未盡,伏案揮毫在紙上將序文重書一遍,卻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連重書幾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華。
法國作曲家柏遼茲在創作一首歌曲時,前面進展順利,但只剩最后兩句卻總也找不到合適的曲調。兩年后他去羅馬游覽,在一次不慎落水、被大家救起來的時候,嘴里突然哼出的兩句曲調正是他百思而不得的。
無法想象一株不起眼的野花竟成就了列夫?托爾斯泰的中篇小說《哈澤?穆拉特》。列夫?托爾斯泰在1896年的一篇日記中寫道:“昨日我在翻犁過的黑土休耕地上走著,放眼望去,但見連綿不斷的黑土,看不見一顆青草。啊,一蔸韃靼花(牛蒡)長在塵土飛揚的灰色大道旁。它有三個枝丫:一只被折斷,上頭吊著一朵沾滿泥漿的小白花;另一枝也被折斷,濺滿污泥,斷莖壓在泥里;第三枝耷拉一旁,也因落滿塵土而發黑,但它依舊頑強的活下去,枝葉間開了一朵小花,火紅耀眼。我想起了哈澤?穆拉特,想寫他。這朵小花捍衛自己的生命直到最后一息,孤零零的在這遼闊的田野上,好好歹歹一個勁兒的捍衛了自己的生命。”作者聯想到“人戰勝了一切,毀滅了成千上萬的草芥,而這一棵卻仍然不屈服”,這細小植物與理想的英雄有著一種相似的品質。托爾斯泰由牛蒡聯想到哈澤?穆拉特的堅強性格,推動他進入了小說《哈澤?穆拉特》的構思,這就是靈感所起的作用。小說的初稿與一個月后完成,題目就定為《牛蒡》。小說的開頭和結尾主人公高加索英雄哈澤?穆拉特的形象一直與牛蒡的意象緊密相連。
古今中外的藝術史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柏拉圖把這看成是“神靈附體”;蘇東坡形容它“如兔起鶻落,稍縱即逝矣”,陸游說它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種偶然觸發引起的頓悟便是靈感的爆發,它對于藝術創作是極其珍貴的。靈感與藝術創作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系,但它又總是來去無定,難以琢磨。為了避免珍貴靈感的稍縱即逝,有經驗的藝術家往往高度警覺,敏銳的捕捉靈感,有很多畫家隨身備有一個速寫本,希望能夠及時的捕捉到靈感的出現,為日后的創作積累素材、提供思路。
靈感看似都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出現的,那么靈感是隨隨便便就能產生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想要得到靈感的青睞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并且比較穩固的藝術心理定勢,例如國畫專業的學者,就需要通過學習了解傳統中國的文化,形成比較中式的世界觀、歷史觀、人生觀和審美觀,并且要和自己學到的知識,社會生活中得到的經驗,創作中得到的一些心得,自身的藝術風格等許多要素相融合。這些要素在我們的長期藝術創作中已經運用的爐火純青,并且它們在藝術創作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著彼此,形成一個有機的藝術心理系統。這便是藝術家在藝術創作時必須具備的一種潛能,它一旦碰觸到我們生活中無盡的創作素材,便能迸發出藝術創作的激情和沖動。
另外,大腦皮質中必須建立起解決藝術創作問題的優勢興奮中心。這個興奮中心是在四處找尋急需用來解決關鍵問題的材料的,它可以調動起各種思維的積極性,只要一觸機,便會立即迸發出藝術靈感。觸機的這個點是很值得推敲的,正如王國維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所以在“驀然回首”的時候靈感到來,正是由于大腦神經細胞興奮中心的自覺意識調動起來的主管習慣無意識和本能無意識的神經細胞在繼續不斷地做功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在對一件事情思慮良久的時候,即使我們主觀意識上不去想這件事,但潛意識里面我們還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一旦遇到對的信息就會導致靈感突然爆發,通常我們會覺得這種現象很奇妙,但事實上這是我們的潛意識還在不斷做功的結果。
藝術靈感的迸發除了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接通信息這個重要的原因以外,還有無意識的記憶被喚回到意識中來,也就是暫時遺忘或長時間遺忘的東西被回憶起來。黑格爾曾說:“要煽起真正的靈感,面前就應該先有一種明確的內容。”所以說靈感不會不請自來,如果那天做夢的不是錢起,而是一個書童;如果那天喝醉的不是王羲之,而是一個酒鬼;如果那天落水的不是柏遼茲,而是一名水手;如果那天看到牛蒡的不是托爾斯泰,而是正在犁田的農夫,恐怕農夫會毫不猶豫的將這株將死的野花砍掉。這些傳世的佳作也必然不會問世。正如托爾斯泰自己所說:“真正的藝術作品只偶然在藝術家的心靈中產生,那是從他所經歷過的生活中所得來的果實,正像母親的懷胎一樣”。
揭示藝術靈感的產生,會讓我們覺得靈感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也打破了我們想要不勞而獲,每日悠閑的等待著靈感的突然降臨的心理,當然也會讓我們解開每日苦思冥想而靈感卻久久不來的疑惑。藝術靈感是長期艱苦學習、實踐和忘我探求的結果。正如俄國音樂家柴科夫斯基所說:“靈感全然不是漂亮的揮著手,而是如犍牛般竭盡全力工作時的心理狀態。”
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