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西南民族大學 610041)
杰克?倫敦的“超人”形象和海明威的“硬漢”形象對比研究
張紅梅 (西南民族大學 610041)
杰克?倫敦是自然主義杰出的代表作家,海明威是現代主義的集大成者。兩者因受不同思想的影響以及不同的人生經歷而導致作品風格各異。如兩者對強者形象都有不同的見解和描述,本文通過杰克倫敦《野性的呼喚》中主人公狼狗布克和海明威《老人與海》的主人公桑迪亞哥兩個形象,比較研究兩個形象的差異并淺析其影響因素。
“超人”形象;“硬漢”形象;杰克?倫敦;海明威
20世紀初美國正在經歷著一個經濟繁榮發展的時期,西進運動持續發展。同時美國北部阿拉斯加與加拿大接壤地區發現黃金,吸引一大部分人前往追隨“淘金熱”。出生于19世紀末期的杰克?倫敦因貧困輟學加入淘金者行列,在早年的創作中深受尼采的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影響。《野性的呼喚》源于他去道森的一次旅行,以加拿大科隆代科地區發現黃金為背景,講述了一條名叫布克的狼犬,出生于米勒法官家享受著貴族般的待遇,有強烈的自尊但因優厚的生活待遇逐漸失去了狼犬的本性。隨后被園丁莫妞爾賣給飯店老板以還清賭債。幾經周折,布克被轉手多次并逐漸從南方轉移到北方極寒地區,給加拿大政府郵遞員巴羅特和法蘭夏拉雪橇送信,到最后遇到新的主人桑頓。桑頓死后,布克重新回歸自然回歸本性的故事。小說以狼犬布克的視角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地點的變化為線索開展故事情節。而海明威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是“迷失的一代”的典型作家。海明威在一戰以后移居古巴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創作了《老人與海》,主人公是一個年邁的漁夫桑迪亞哥,因整整84沒有捕到魚而被周圍鄰居嘲笑蔑視,他雖然年紀很大卻有很強的進取心,多次出海捕獵,遇到一條巨大的馬林魚,老人與這條魚搏斗了整整三天三夜到最后帶著一副魚的軀殼凱旋而歸,他戰勝了馬林魚,證明了自己的尊嚴。
杰克?倫敦和海明威都善于用環境來塑造他們的形象,把主人公置身于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在人與自然的斗爭和相互抵牾滲透中展現個人精神品質,以艱苦的自然環境為背景反襯人物的個性品質。杰克?倫敦筆下的布克經歷了不同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從文明世界到蠻荒世界,從溫暖的南部到極寒的北部,一步步被迫放下自尊和高傲,在失去柯利以后意識到蠻荒世界沒有規則秩序可言,學會在惡劣的雪地里睡覺,學會察言觀色,逐步扔掉文明的習慣,生活能力逐步增強,不斷復蘇動物的天性和本能。因極強的生存意識和技能受到原來的狗的領隊史皮茲不斷挑釁,最終在一場決斗中戰勝史皮茲變成新任領隊。通過布克與史皮茲的決斗,杰克?倫敦想要通過生與死的斗爭,求生的意志力和欲望使得強者與弱者對立,呼應了達爾文主義的叢林法則。布克展現的是一個克服自己的生理缺陷,解放天性和本能,挑戰自然法則和不可戰勝的自然力量的超人形象。同樣在短篇小說《生火》里面杰克?倫敦刻畫的是一個在自然面前脆弱渺小的無名淘金者,在一只狗的陪伴下在嚴寒的荒野中生存。因為人不能在極寒的地區生存,他挑戰自然法則挑戰極限,雖然頑強的精神可嘉但最終以死亡告終。杰克?倫敦深受尼采的宿命論影響,認為人不可能逃避自己先天的缺陷,在自然面前叢林法則面前,人是不堪一擊無法反抗的,他筆下的超人英雄因而常常是以悲劇結尾。
而海明威的創作往往用人物升華的行動精神代表人類對自然的抗爭,著重于表現人類身上的某種不服輸精神,面對困難與失敗不甘懦弱的勇氣。桑迪亞哥與大馬林魚大戰三天三夜,遭受暴風雨和周圍的鯊魚的襲擊,但最后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光只剩骨架,老人帶著骨架返回港口也被鄰居拍手稱贊。老人通過拼搏的力量和頑強不息的精神戰勝困難,展現的是一個可歌可泣精神勇氣可嘉的硬漢英雄形象,充分踐行了自己的人生信條“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 但不能被打敗”。海明威認為自然力也是不可抗拒的,但人在自然面前不是要去考慮一個勝負,失敗或者成功,而是通過與困難的搏斗,努力保持清醒,展示人類超乎尋常的意志力,在失敗面前不灰心,保持強者尊嚴,給讀者一注振奮人心的精神助劑。因此,超人形象和硬漢形象有著本質區別。
但兩者不無相似之處。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滿足美國的邊疆建設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發展需求。杰克?倫敦的“超人”是“淘金熱”時期實干家和西部牛仔的化身。當時的美國需要開拓國土建設邊疆,遍地是黃金,正需要有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的人才,不斷克服自身局限,在人與自然的不斷抗爭中砥礪前行。
海明威筆下的“硬漢”也是美國的實干家的化身。在海明威晚年時期,美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以后,百廢待興,需要不斷注入新鮮活力重振美國。歐洲傳統的紳士形象,貴族文化與禮儀,不符合美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必將被時代所淘汰。因此兩位作家在滿足美國社會的現實需求下的“超人”和”硬漢”形象應運而生。
杰克?倫敦的筆下是敢于挑戰自然法則,克服生理缺陷,不斷喚醒本能極富悲劇色彩的“超人”。海明威的筆下是敢于挑戰困難,保持人性尊嚴—“重壓下的風度”和精神上的強者“硬漢”。這兩個形象都是當時社會的典型特征,在今天看來仍有借鑒意義。作家創作的人物形象一定程度上是自身經歷的映射和寫照,也反映當時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要求。通過對比兩位作家筆下的強者形象也反映出當時各國社會的文化思潮對于作家的深刻影響,同時反映了美國社會發展不同時期的特點以及美國文學的發展歷程。
[1]ERNEST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M].進口圖書默認出版社, 2006.
[2]Jack London. The Call of the Wild,外文出版社
[3]蔡家珍. 杰克?倫敦和海明威筆下的強者形象比較研究[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1):83-86.
[4]張保林. 重評杰克?倫敦的超人思想[D]. 廣西師范大學, 2005.
[5]張曉輝. 論海明威筆下的“硬漢”[D]. 吉林大學, 2004.
張紅梅(1995.9- ),女,籍貫:四川省宜賓市;西南民族大學外國語本科生,專業: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