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絨 (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571158)
思想政治課新教材對案例教學法的要求
鄭 絨 (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571158)
在基礎教育改革和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推動下,為了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與時俱進,新的思想政治教材應運而生。本文從新教材的特點入手,將作為思政教學新型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進行深入研究,總結出與新教材相適應的案例選擇的經驗,供思政教師借鑒,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中精確的選取契合課程目標,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教育質量。
思想政治;新教材;案例教學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改變以往教材只注重知識本身的結構體系,更加注重與生活的聯系,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將理論知識寓于學生的生活當中,便于學生理解。因此,新教材不論是內容選擇、結構布局、語言表達,都更加貼近生活和實際,強調將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如在《經濟生活》教材中,教材內容以學生熟悉的經濟生活現象為基礎,緊扣經濟活動“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大環節,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和活動,從而把握經濟規律。如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通過對哲學基礎知識的講授從而影響學生價值觀的樹立,指引學生生活和思考問題。而教材的語言風格也秉持著貼近生活原則,去掉厚重的理論說教色彩,盡量用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語言表達,這是新教材語言的另一重大風格。教材的設計思路也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從生活中提煉出知識點,譬如第一單元是生活與消費,第二單元是投資與創業,第三單元是收入與分配,第四單元是面對市場經濟”,其中隱藏的生活邏輯是學生如何花錢,從學生們平時接觸最多的消費著手。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的教材在高中教材中是更新換代最快的,這取決于課程本身與眾不同的性質。思想政治學科是具有較強國家意志的公民教育課程,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思想政治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教學時代的不同對人們的思想要求是不一樣的。思想政治顧名思義是思想教育與政治教育的結合,每一屆領導人的政治觀點是不同的,政策也是在不斷的更新變化中,我們要通過政治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時事和政策,領會精神實質,加強政治認同,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對舊教材中表達不當或者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實際的表達予以更正,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重新界定和表達。
關于課程目標,新課程標準在目標結構、目標中點等方面的重大調整和改進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現在的課程目標由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維度組成,思想政治課不僅僅要求學生們掌握基本知識,更致力于生活能力的提升、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以人為本在教學中就是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是教育一直以來所貫徹的理念,以人為本是教材內容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思想政治課在初高中一直不受學生歡迎歸根結底還是理論性太強,枯燥乏味。新教材的編排倡導生動活潑。當我們打開政治課本,映入眼簾的就是五彩斑斕的插圖,吸引學生的眼球。不同以往說教式的安排,新教材的語言也更加生動有趣。以往,由于思想政治課的特殊性質,編者刻意強調語言的嚴謹,因此不可避免的使得語言枯燥乏味、呆板,新教材的語言更多的表現為幽默風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給學生愉悅的印象。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教學效果,教師選用生活中的案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或者復印給每個學生發一份,以文字的形式呈現,亦或是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呈現出來,供學生討論分析,從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但在案例選擇上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技巧,切不可生搬硬套。尤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本改革的背景下,新教材在知識點、內容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特點,案例的選擇要適應新教材的風格特點。
古代中國孔子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精辟論述,西方有柏拉圖的“產婆術”新型教學方式,都闡述了啟發的重要性。新教材所確定的三維目標突出培養能力與樹立價值觀的目標,這就要求在案例選擇中要注意具有啟發性。簡言之,案例的選擇不能太過簡單,要依據教材內容舉出更加具有深度和思考價值的案例,使學生感到神秘、困惑,需要學生思考去理解知識、發現規律、獲得經驗,正所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選擇合適的案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理解書本知識,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滿足感,更能啟發學生思維,為將來的生活做準備。實現教育真正的價值。
之前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新教材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生活化。以往的政治教材多是理論的宣講,這使得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沒有興趣,學生認為思政課就是國家政策的宣傳,和自己的生活沒有直接聯系,只需要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即可。此外,純理論的知識點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上課效果不佳,嚴重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新教材在設計中,強調生活化,將理論知識寓于生活中,提升學習興趣,并將所學應用于生活指導實踐,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心里因素,它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保持愉快的學習心情。因此,一個有趣味的案例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普遍喜歡具有幽默感的老師,可以讓沉悶的課堂換發活力。案例同樣具有這樣的功效。現在的老師在案例選擇中鐘情于漫畫和笑話的選擇,尤其是在生活與哲學這部分的學習中運用更加廣泛。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對于學生來說是最難掌握的一部分,因為它虛無縹緲而理論性強,在授課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惡性循環,聽不懂就不聽,越不聽越不懂。但是有些教師運用幽默的案例,可以讓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有活力,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
第一部分論述了新教材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因此為教材服務的案例選擇時也要有針對性。首先針對教育對象。教育對象就是學生,首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首先,選擇案例時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出發。任何課程內容的教學都需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免出現不適合的案例,讓學生有難于上青天的感受。其次,要選擇學生關注點。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不少高度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這些實際上都是學生的興奮點,利用這些問題可以解決學生的相關疑惑,同時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我在講生活與消費一節時,生產對消費方式的影響就可以舉現在學生都感受到的無錢包時代,學生參與了積極討論。但是講消費帶動一個生產熱點的出現時,由于學生對月嫂等服務行業不感冒,因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選擇案例時候要針對教育對象,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案例。
案例作為教學內容應該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新教材是教學的載體,對于教學內容的根本規定,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權威性,在一段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而案例作為教學內容是教材內容的補充。案例選擇的目的是為了解釋教材,沒有了教材,案例只是空中樓閣,因此案例的選擇要針對教材內容,而不是天馬行空,案例的本質還是教材的展開和具體化,這點我們毋庸置疑。
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編寫要具有時代特征,因為思想政治課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又許多涉及到國家意志、國家事件、國家政策,思想政治課要充分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和要求。因此在案例選擇時,要與時俱進,選擇符合當代精神的案例。哲學上強調“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事物在不停地變化中。發展的普遍性告訴我們社會將不斷變化。思想政治課是根據社會發展規律與個人成長規律,社會對個人發展的需求和個體的需求雙重作用下產生的。作為反映時代特征,傳達時代訴求,培養符合當代特色的人才是思想政治課程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案例選擇時要順應時代潮流,體現時代特色。剔除那些陳舊過時的案例,保持案例的時代感和新鮮感。
教材是專家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實際的科學化后的結晶,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應從教材出發,尊重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要源于教材,更要超越教材,尊重教學實際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靈活使用教材。新教材的編訂體現了新時代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教材的使用要配套相應的新方法,新的教學方式要體現新教材的特色。案例分析法是新型的教學模式,兩種新事物的碰撞必然會產生前所未有的效果。因此依據新教材的特色,選定合適的案例成為重中之重。在以后的教學中科學的處理好教材和案例的關系,選擇更典型的案例,試圖通過案例教學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教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胡田庚主編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王嬌嬌.高中思想政治新舊教科書比較[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3]楊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