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中民 (西安工程大學 710048)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程教學改革策略探索
雷中民 (西安工程大學 710048)
藝術類專業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設計色彩,其也是藝術專業最為基礎的教學課程。本文在概述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程教學基礎上,充分結合現階段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程教學存在的現實問題,探討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策略。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程;教學改革
當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藝術專業設計色彩課程教學的改革已是大勢所趨。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增強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角度出發,藝術專業教學發揮出比基礎學科教學更重要的作用,這應該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要立足于時代發展對該學科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著眼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選擇最佳教學策略,以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使學生踏出校門后能盡快融入社會生活。
對于藝術專業設計色彩教學來說,各種藝術造型的特征不盡相同。藝術繪畫專業的色彩教學,要以研究色彩的基本規律、不可重復性為側重點,以感性特征為切入點對色彩進行有效處理,以此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與創造能力,使學生可以設計出理想的畫面。因此,強調了感性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從現階段藝術教學情況來看,設計色彩已經與必修基礎課同等重要,是現代設計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可以增強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準確把握色彩構成特征,為學生日后從事現代設計行業夯實基礎。鑒于此,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以學生專業發展為最終落腳點,使他們輕松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為專業課程的深入學習和有效運用做好鋪墊。
一是,對藝術與科學的融合存在忽視。在培養學生思維過程中,忽略了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效整合。對現階段教學情況進行分析,許多高校片面地強調了對學生色彩理性思維的培養,將更多的精力用于色彩數量關系的運用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盡管學生可以設計出理性作品,卻始終缺少靈性與活力,給人以單調、機械之感。長此以往,會嚴重制約學生審美能力、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是,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從培養學生色彩素養層面來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成為最關鍵的環節。眾所周知,色彩構成學、裝飾色彩學、寫生色彩學三大體系構成了完整的色彩學,三大板塊教學內容缺一不可,成為培養學生色彩素質的最有效載體。也可以說,完整的教學內容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先決條件。
三是,教學方法的運用缺乏靈活性。在教學中,許多教師以培養“匠人”為目的,再三強調了學生色彩技法的提高,對學生創造性能力的發展形成禁錮,學生主動性的發展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以培養學生色彩創造力為最終落腳點,科學選擇教學策略,實現感性與理性、審美性與功能性的有效結合。
四是,教學過程缺乏科學性。部分高校色彩教學過程中,色彩技法訓練方法過于呆板,以機械訓練為主,模式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無法喚醒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扼制學生表現能力的發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只是停留在感性層面上,沒有上升到理性層面,這樣的教學,學生即使掌握了知識也不能靈活運用,無法構建起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
時代的發展向高職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更要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社會輸送大量應用型人才。對于色彩課程教學來說,在理論教學“必需、夠用”的基礎上,要增加實踐教學課題量,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使高職院校色彩教學步入規范化軌,以新的思維方式來換取教學質量的提升。在設計藝術基礎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得以鍛煉,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等,為下一步的專業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從整個色彩課程體系來看,應該將培養學生應用能力作為不變的追求目標,這就需要科學地對課程內容進行篩選與整合,構建起結構合理、清晰有效的課程體系,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專業技能。
一是,引領學生認識色彩的物理性,如純度、明度等,使學生對色彩產生理性認識,能夠靈活運用色彩。例如,在進行色彩純度寫生,可以選擇以花卉寫生為載體,使學生學會理性地控制色彩純度,以同一組花卉為訓練對象,讓學生畫出不同色彩純度的作品,并要求學生對進行處理,使平面、裝飾、抽象的色彩處理能力得以提升。而在進行色彩明度寫生:以靜物寫生為例,使學生能夠靈活控制色彩的明度變化,并要求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處理色彩。此外,在色彩冷暖色調寫生時,則可在寫生過程中,提醒學生以色相、色調的變化來突出景物的冷、暖特征。
二是,充分發揮出現代信息技術、影像技術的優勢,以先進的科技手段增強色彩與圖像效果。當學生嫻熟掌握圖片處理技巧后,可以將靜物、風景、人物等內容的圖片進行拼接整合,使作品兼具藝術性與創造性。
三是,將數學比例運用于構圖和用色過程中。強調學科的整合功能,將更多的數學比例及法則運用于專業課程學習中,使構圖與色彩趨于理性與完美。
四是,引導學生合理運用新材料、新技術,自由地表達色彩,增強學生實踐運用能力。例如,可以汲取國畫、版畫、攝像、油畫等不同藝術表現手法、表現材料的優勢,靈活進行作品設計,增強作品的美感。同時,也可以利用新技術增強學生藝術表現能力。一般來說,新技術的運用可以更好地表現出物質的質感與實感,能夠有效喚醒學生思維、增強學生想象力,以恰當的肌理語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分析、反思、演繹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啟迪學生思維,構建起融洽平等的師生互動,有效提升學生的色彩素養。具體如下:
一是,將西方重要畫派美術大師的色彩作品呈現給學生,引領學生進行臨摹與分析,對作品進行深入解讀,潛移默化中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他們的色彩鑒賞能力。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不再受到考生范本的局限,沖破思維色彩套路的牢籠,逐漸理清色彩發展脈絡。同時,要穿插大量色彩訓練,增強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二是,在對優秀色彩作品進行鑒賞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物理性、文化性、心理性等不同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感受到色彩的明度、純度、不同層次色彩的搭配等色彩因素,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色彩技法訓練。
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色彩”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色彩設計理論及運用規律,實現由理論色彩到實用色彩的自然過渡。因此,要改變過去模式化的教學,充分挖掘出每個學生內在的潛能,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及創造能力的發展夯實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課程內容成為最關鍵的環節,要摒棄傳統教學觀念與思維定式,不斷進行調整與創新課程結構,使學生的視覺判斷力、空間想象力得以提升。
[1]辛麗亞.從寫實走向裝飾——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4(21):140-141.
[2]彭尊善.基于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4(02):111-113.
[3]劉云飛.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設計素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現代教育科學,2011(11):154-155.
[4]史民峰.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4(03):53-54+58.
(注:本文為西安工程大學校級教改基礎課程質量提升項目“色彩”的研究成果)
雷中民(1966.5- ),男,漢族,甘肅隴南人,畢業于西北紡織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本科,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學、漆畫、裝飾及民間美術。